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一-原文
清水若井花水淋沃之,极令清彻。
以南烛叶一斤或二斤,渍之或煮之一沸,出,令汁正作绀青色,小令浓也。
又内白蜜五升或一斗,著青汁中,搅令匀,和毕,又以溲ㄒ饭,如前溲,令调市,日中干之,唯欲多溲干也,须尽清汁乃止。
又辄复蒸毕,日中干之极燥,青精ㄒ饭之道都毕矣。
若釜甑蒸之不相容者,亦可分蒸之也。
合药当用月之上旬于寅卯日,别安釜灶也。
若药历历者,但服五合,送以饮;若药相结谩不解者,乃捣密丸,计五物合为八十丸,平旦一服或再药成,封著蜜器中,数出干暴之,若作丸,亦当顿作之也,服毕,听得食腑。
初服之始,不便绝谷也。
当减谷,以二升半为限,一年后减为二升,三年后减为一升,四年后减为半升,减之以至都尽,至于五年,令人轻明大验。
自此以后,亦能一日九食,亦能终岁不食食面乃易为减。
服ㄒ饭,百害不能伤,疾病不能干。
去诸思念,绝灭三尸,耳目聪明,行步轻腾。
十年之后,青精之神,给以使之,令坐在立亡,能隐化遁变,招致风雨。
一剂辄益算一千,长服不死。
凶年无谷,或穷不能得米者,皆单服南烛,或和茯苓,或以蜜和南烛,或杂松柏叶,会用相参,非但须谷也,但当不得名之ㄒ饭耳。
皆宜参以吐纳咽液,以和荣卫,常当如此。
ㄒ饭须云牙之用,云牙不须ㄒ饭而行事也。
若和用古秤者,日服二合半耳。
服不患多,唯患不可供,故二合半以自节限耳。
初服药,不便断谷也。
此上仙之名方,去食之妙道矣。
◎太上巨胜腴煮五石英法一名太帝君镇生五脏诀
南岳真人告曰:吾昔有入室弟子仙人赵成子者,初受吾《镇生五脏经》,乃按而为之。
成子后欲还入太阴,求改貌化形,故自死亡于幽州上谷玄丘中石室之下。
死后五六年,有山行者见白骨在室中,露骸冥室,又见腹中五脏自生,不烂如故,五色之华,莹然于内。
彼山行人叹曰:昔闻五脏可养,以至不朽,白骨胸中生华者,今睹其人矣。
此子将有道不修,中道被试不过乎?
因手披之,见五脏中各有一白石子镇,生五色华,如容状在焉。
彼人曰:使汝五脏所以不朽者,必以五石生华故也。
子已失道,可以相与。
因取而吞之去。
复四五年,而成子之尸当生。
彼人先服石子,以成子当生之旦,而五石皆从口中飞出,如蝉状,隐隐雷声,五色洞明,径还死尸之脏。
因此成子改形而起,如一宿醉睡之间。
其人心惧恍惚,因病日甚,乃至入山寻视死尸所在。
到石室前,方见成子偃据洞啸,面有玉光,而问之曰:子何人哉?
忽见有五老仙翁,披锦带符,手秉羽节,头建紫冠,言于成子曰:昔盗吞先生五脏宝石者,此人是也。
言毕,彼人面上即生恶癞,噤而失言。
比归达家,癞疮亦匝,一门大小,同时俱死,族亦遂灭矣。
诀曰:太极金华真人以此经文,刻于太微帝君紫微宫玄硃玉殿,东壁牖上。
其文曰:五石异方,津光合形,有终而死,有始而生。
万类反本,千条归真。
气适浮烟,血奔流精。
哀哉!兆身飞真不成,何不竭以云草玄波,徊以卉体华英,会以七白灵蔬,和以白素飞龙?
沐浴平旦,正心向东,凝精厉魂,上帝五公。
再拜朝灵,镇固五方,长生天地,出入流通。
各安其位,生华五脏。
此文乃上清八会龙文大书,非世之学者可得悟了者也。
太素真人显别书字,受而服之,求其释注于太极帝君焉!
云草玄波者,黑巨胜腴也,一名玄清;卉体华英者,蜜也;五光七白灵蔬者,薤菜也;白素飞龙者,白石英也。
法当种薤菜,使五月五日不掘拔者,唯就锄壅护治之耳。
经涉五年中,乃取任药,名为五光七白灵蔬。
取薤白精肥者十斤,黑巨胜腴一斛五斗,白蜜凝雪者五斗,高山玄岩绝泉石孔之精水二十六斛,白石英精白无有厉?者五枚,光好,于磨石上砺护,使正圆如雀卵之小,小者好莹,治令如珠状,勿令有砺石之余迹。
先清斋一月或六十日,令斋日讫,于九月九日。
先筑土起基高二尺,作灶屋,屋成,作好灶,口向西,屋亦开西户也。
当得将大铁釜安灶上,于九月九日申酉时,向灶口跪,东向,内五石子于釜中。
于是乃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青帝公石,三素元君。太一司命,玄母理魂。固骨镇肝,守养肝神。肝上生华,使肝永全。
次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白帝公石,太一所憩。元父理精,玄母镇肺。守养肺神,使气不朽。肺上生华,十万亿岁。
次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赤帝公石,帝君同音。玄母理神,桃康镇心。守养心神,无灰无沉。心上生华,华茂玉林。
次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黑帝公石,太一同?弄。玄母元父,理液混变。守养肾神,使无坏乱。肾上生华,常得上愿。
次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黄帝公石,老君同威。太一帝君,理魂镇脾。守养脾神,使无崩颓。脾上生华,白日上升。
投石时,皆各闭气五息,然后乃投石。
都毕,起向灶五再拜,又取薤白五斤,好积覆于五石之上。
毕,内蜜灌薤上。
毕,内腴一斛五斗灌蜜上。
毕,乃格度腴入釜深浅高下处所也。
然后稍入清水,使不满釜小许止,木盖游覆釜上。
九月十日平旦发火,当取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虫及木皮不净薪也。
微火煮之,才令陷劣沸而已,勿使涌溢大沸,大沸则五石消烂。
当屡发视,谓其下火,当先视腴格处所,若煮水煎竭,辄当益水,使尽二十六斛
仁四大两炒令焦,去尖皮,去恶血气苣藤四大两延年,驻形神。
右二十二味,共捣散,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日以酒下三十丸,服三剂,颜如处子。昔王君传苏林子,当传,立盟歃血。不尔,违太上之科,延灾祖考。
△<巽>《巽》,《龟台王母四童散方》第四
丹砂七两硃砂三两胡麻四大两九蒸九曝,煎令香天门冬四两茯苓五两术三两干黄精五两桃仁四两去皮尖
右八味,合筛捣三万杵,冬月散服,夏月丸之,服以蜜丸如梧桐子大。志服八年,颜如婴童之状,肌肤如凝脂。昔王母传大茅君,大茅君传弟哀,立盟契约,誓不慢泄,泄则太上科之,慎欤慎欤!
△<离>《离》,《彭君麋角粉方》第五
麋角三两,具不限多少,解开,厚三分,长五寸许,去心并恶物。用米泔浸之,夏三日,冬十日一换泔,约一月已上,似欲软,即取出,入甑中蒸之,覆以桑白皮,候烂如蒸芋,曝干,粉之。每斤入伏火硫黄一两麋食菖蒲,其精实入角也。以酒调服三钱。
右方,彭君服之,寿七百七十九岁,后入地肺山,去不知所在。今人云彭逝,谬耳。别自有传此方者,又有人于鹄鸣山石洞获此方,文法皆同,不可宣也。
△<泽>《兑》,《夏姬杏金丹方》第六
杏子六斗,水研之,取一石八斗,入铁釜中煮之。先以羊脂揩铁釜,令三斤脂尽,即下杏子汁,以糠火煮之四十九日,乃取构子煎,丸如大豆,日服一丸,三两为一剂。夏姬服三剂为少女,后白日上升。此方出于《羡门子上经》,立盟勿泄,传者殃及七代,慎之慎之!
又杏金丹方
取杏子三斗,去其中两仁者,作汤才三四沸,内杏子汤中,便须手摩令皮去,熟治之,置盆中折之,清其汁,度得七八斗,弃其滓。取一石釜置糠火上,以羊脂四斤摩釜中,令膏脂尽著,釜热,复摩之,令尽四斤脂。内汁釜中,熬以糠火并蚕砂火,火四五日药成,其色如金状。如小兒哺服如鸡子黄,日三服,百日父母不能识,令人颜色美好。
△<坎>《坎》,《南岳真人赤松子枸杞煎丸》第七
枸杞根三十斤,取皮别著,九蒸九曝,捣粉。取根骨煎之,添水可三石,后并煎之,可如稀饧。即入前粉和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一剂,寿加百年。北方赤松子以传李八伯,立盟不泄,如妄传,天殃将罚。
△<震>《震》,《青精先生米饭方》第八
白粱米一石,南烛汁浸,九蒸九曝干,可三斗已上。每日服一匙,饭下。一月后用半匙,两月日后可三分之一。尽一剂,则肠化为筋,风寒不能伤,须鬓如青丝,颜如冰玉。此方若人服之,役使六丁,天兵卫侍。秘之勿传,当获神仙,切慎妄传。
◎太一饵瑰葩云屑神仙上方并引说
夫茂实者,翘春之明珠也;苣胜者,玄秋之沉灵也;丹枣者,盛阳之云芝也;茯苓者,绛晨之伏胎也。五华合烟,三气淘精,调安六气,养魂护神。能用得其方,位为天仙。老者复壮,反婴童颜,千害不伤,延寿万年。
三春茂实一斛,名曰茂者,茂于阳精也,故为药首。若三春不得合药者,藏茂实于密器中,封泥之,须用乃开之。到来春不佳者不复用,败者勿取,注虫,茂也。此物难藏,当素精盛,燥器盛之。若茂实变成水者,当绞去滓,以茂水和药也。
黑巨胜屑三斗,先熬令香,乃捣为屑。
茯苓十斤,细捣,下筛为屑。白蜜五升。
干枣一斗,大者剥皮去核,蒸过,捣令相和。调清美酒五斗。
凡六物合搅令和,内一釜中,微火煎,令凝如糖,以可丸者乃出。著蜜器中,更分捣三千杵,丸如鸡子中黄大,日服三丸。夫捣药为屑,皆令极细,轻绢筛,又内釜中煎之,当数搅和之,以盖釜上。合药欲得别处,不欲得人多闻见。服此药者,六年白发还黑,面有童子之色,行步如飞,身生玉光,灾害不伤,驾云上升,位为真人。
又说药逐年功效:服药一年,目明耳聪,强志而通神;二年,愈胜;三年,瘢鳷皆灭,四年,体休气充;五年,行步如飞;六年,白发还黑,面有童婴之色。此药补胎益气,充精开明,上仙方也。道士有单服此药而升度者,不可胜数。此不比于常方,而宜用合饵之。
◎灵飞散方传信录云母法附
余与宪台察史博陵晦叔,有遗世保形超蹈山海之契,尝共话求学之士,探拟赊谬,耻营近实,虚务遐阔,未易凡鄙,便冀飞升,谓金丹坐延而仙籍立致。夫处心不置于道,练形未异于常,齿发不驻,颜色随谢,是气血内耗而容状外变,疾病未脱,嗜欲交煎,天生速死,不及常理,区区晨昏,多此类也。今所为异,必求良方。先验容齿,与俗流自别。知常限不迫,方可冀久视修仙,练神清虚,求饵芝玉。因约索精要,近拯形骸,有新闻阅,互相晓导。
晦叔异日谓余曰:有客话裴都尉者,鹤发早垂,童颜近复,访其所饵,曰:《灵飞散》之功,共知此方在《千金》第二十八卷。
晦叔又曰:闻勋曹员外郎范阳君彝,常与修气道客吴舍人丹讲求此方。丹曰:《千金》近略,率多不真定。此方本出《太清仙经》,可求正文,如法合饵。君彝私志,亦未卜所获。时寓累于故李中书泌之宅,暇日偶入小佛室,有释籍盈几,皆断烂罕全,杂委无次。轴阅将半,忽遇一轴,标首完整,文墨其华,题曰《太清真经》,发视,乃《灵飞散》方卷。君彝执读,欣契诚怀,即赍灵文骤告于丹。丹焚香顶奉,涤手持捧,谓
君彝曰:此真官曲遗灵应,特延纪于仙书,足观后学。
晦叔以余与君彝莫逆,分至传信,可凭约就咨访,便求传写。余驱乘诣门,问与闻叶,因得抄录,与晦叔同之。又方中味以云粉为主。
是岁余授钟陵奏辟,而庐阜在封部之内,炉峰跳波,脉注群壑。居人方士皆引湍春云,水沐日曝,流霜莹雪,九珠旋螺,宛若天造,货于村市,资为衣食,常肆所积,日取无限。此方难要,唯兹一物,有是行也,实天借心谋,亦将旁利同志,不然,何契会如此?似先约话。
余私贮灵感,不忘寝兴,行商洛数程,息豹藏邮。舍客有自内乡来者,曰:有邓掾融摄宰前邑,年逾从心之五而姿鬓不老,目童不昏,理剧接宾,与强仕等力。问其所得,曰:常获神方。余至邑征方,乃灵飞散所致。考其传授,乃药力验应。云:“昔岁见唐主簿,有道流口付说是灵仙上方,欲窥功用,可立变鬓发。”融有亲客,颜鬓已衰,将试灵验,因求合分。服三十日,客之容发顿易前状。融半剂之效,亦保数十年不改。恨其药力未成,便阙服饵,又远谪穷悴,资货多乖,今比凡流,犹有所异。复说:在长安日,传张裴二驸马,皆目变效,重符前闻。则此方神奇,验实相接,眼觌口问,积为明征。又孙处士道门上流,精穷方要,掇此编录,固非偶然。
余与晦叔幸君彝之遇,果求而得之,约誓心服之,以邀效证,他日之异,续此编书。元和七年四月五日高阳齐推书心记实。
△灵飞散方出《太清经》第一百五十三卷
凡欲致万神,求升仙,皆先洁斋清已,香水灌头,沐浴五体益善。百日之后,乃可致神明。欲求仙者,当从北岳西岳中岳真人灵飞散,得而服之,必得神仙矣。
真人曰:凡欲求神仙不老,长生久视,白发更黑,齿落更生,面目悦泽,肌肉有光,从表睹里者,当服灵飞散。
老君曰:此方术之要,神仙之道,必化之本。道士服之,神仙不难;术士服之,游于华山;凡夫服之,年去更还;老翁服之,返生童颜。
老君曰:服此药者,可以不老。十日服之,三年不食。服之五年,可寿二千六百二十四岁。我非一人,皆得真道,保成神仙。
云母一斤炼成者茯苓半斤亦可一斤柏子仁七两石钟乳七两菊花五两亦可一十五两术四两一本人参七两干地黄十二两亦可十五两桂心七两,续断七两
以九物治下筛讫,以生天门冬十九斤捣糜,绞取汁,以丸此药,汁多可和之,汁少者溲之。著铜器中,悬著甑下蒸,黍一斛二斗,熟出药,曝干,更治捣之令细,筛。服一方寸七,旦服,无毒可多服饵。当食十日,身轻;二十日,耳目聪明;七十日,发白返黑,故齿皆去。若落去者而得更生。取药二七,七七以白蜜和之,捣二百下止,丸如梧桐子,可得八十一丸。曝令燥讫,视丸表里,相见如明月珠,或似莹火精珠,或赤或白,此仙人随身常所服药也。欲令头发时生者,日服此七丸,至发生,不白不落。若入深山不食,亦可作此丸,日七丸,不饥也。若头发不落未白,但可服散,可寿五六百年,不白耳。白者如前法,已白,服药,可至一百一十七年乃落耳。求道必仙,要至神仙,发齿更生,如三十时。求道服药,不头白。齿落者,老而服之,得仙之要。齿骨尸解,道之下者。凡作此《灵飞散》,服之三日力倍,五日血脉盛,七日身轻,十日面目悦泽、智虑聪明,十五日力作不知极,徐行及马,二十日力不复当,三十五日夜视有光。
○治云母法
白盐一斤和合云母一斤并捣之
右云母糜,勿筛,内重布囊中挼鋋之,水汰盐味尽,内绢囊中,悬令干,即成粉。一法以盐汤煮之,尽解如泥状,捣之为粉。
又法:云母一斤,大盐一斤,渍之铜器中三四日,蒸之一日,于臼中捣之为粉。
又法:用朴消水三升,煮治云母一斤,取成粉,燥舒之,向日光看无芒便好,有芒勿服,服之久后,病杀人,宜精治之。此本于卢司勋所得《正经上传》写记。经中云:捣云母糜,后入重布囊中,?挼鋋之,令须入皮囊中?挼鋋,大底不如取庐山水?碨舂捣者,最为轻细。自造恐功不至,忽有粗芒者损人,慎之!服药后,禁食鲤鱼,能断一切鱼为上,恐刀砧所相染害不轻。
又禁食血,是生肉、生干脯之类,血羹是熟血,却非所忌禁。生葱、蒜,生韭、酽醋、桃、李、木瓜、酸物并等不宜食。又忌流水,若江行及溪涧无井处,但煎熟食之亦得。大麦损云母力,亦宜慎之。服此药能断薰血,兼静修心气,得效尤速。不得面受,故此批上。
孙处士进《养生秘诀》云:臣遇此方已来,将逾三纪。顷者但美而悦之,疑而未敢措手。积年询访,屡有好事人曾饵得力,遂即服之,一如方说。但能业之不已,功不徒弃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一-译文
用清水像井水一样淋洗,使其非常清澈。
用一斤或两斤南烛叶,浸泡或煮沸一次,取出,使汁液变成深青色,稍微浓稠。
再加入五升或一斗白蜜,放入青汁中,搅拌均匀,混合完毕后,再用溲ㄒ饭,像之前一样溲,使其调和,日中晒干,希望多溲干,直到清汁完全用尽为止。
然后再蒸一次,日中晒干至非常干燥,青精ㄒ饭的制作就完成了。
如果釜甑蒸煮时不相容,也可以分开蒸煮。
合药应在每月的上旬寅卯日进行,另外安置釜灶。
如果药物清晰可见,只需服用五合,用饮料送服;如果药物结块不易溶解,就捣成密丸,五种药物合为八十丸,早晨服用一次或两次,药物制成后,封存在蜜器中,多次取出晒干,如果做丸药,也应一次性制作,服用完毕后,可以进食。
刚开始服用时,不需要完全断绝谷物。
应减少谷物摄入,以二升半为限,一年后减为二升,三年后减为一升,四年后减为半升,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五年后,人会变得轻盈明亮,效果显著。
从此以后,也能一天吃九次,也能一年不吃面食,减少食物变得容易。
服用ㄒ饭,百害不能伤害,疾病不能侵扰。
去除杂念,消灭三尸,耳目聪明,行走轻盈。
十年之后,青精之神会赐予力量,使人能够坐立自如,隐身变化,招来风雨。
一剂药物能增加一千年的寿命,长期服用可以不死。
在荒年没有谷物,或者贫穷无法得到米的人,可以单独服用南烛,或者与茯苓混合,或者用蜜和南烛,或者混合松柏叶,根据需要相互参合,不一定需要谷物,但不能称之为ㄒ饭。
都应配合吐纳咽液,以调和荣卫,应经常这样做。
ㄒ饭需要云牙的作用,云牙不需要ㄒ饭也能行事。
如果用古秤称量,每天服用二合半。
服用不怕多,只怕供应不足,所以二合半作为自我限制。
刚开始服药时,不需要断绝谷物。
这是上仙的名方,是去食的妙道。
◎太上巨胜腴煮五石英法一名太帝君镇生五脏诀
南岳真人说:我从前有一个入室弟子仙人赵成子,最初接受我的《镇生五脏经》,按照经书行事。
成子后来想回到太阴,寻求改变容貌和形态,所以在幽州上谷玄丘中的石室下自尽。
死后五六年,有山行者看到白骨在室中,露出的骸骨在冥室中,又看到腹中的五脏自行生长,不腐烂,五色的光华,在内部闪耀。
那山行者感叹说:从前听说五脏可以养到不朽,白骨胸中生华,今天看到了这样的人。
这个人有修道的机会却不修,中途被考验不过吗?
于是用手拨开,看到五脏中各有一块白石子镇守,生出五色光华,如同容貌在其中。
那人说:使你的五脏不朽的原因,必定是因为五石生华的缘故。
你已经失去了道,可以与你分享。
于是取走并吞下。
再过四五年,成子的尸体应该会复活。
那人先服用了石子,在成子复活的那天早晨,五石从口中飞出,像蝉一样,隐隐有雷声,五色光芒明亮,直接回到死尸的脏器中。
因此成子改变形态复活,像一夜醉睡之间。
那人心中恐惧恍惚,病情日益严重,最终进山寻找死尸所在。
到石室前,看到成子仰卧在洞中,脸上有玉光,问道:你是谁?
忽然看到五位老仙翁,披着锦带符,手持羽节,头戴紫冠,对成子说:从前盗取你五脏宝石的人,就是这个人。
说完,那人脸上立即生出恶癞,说不出话来。
回到家后,癞疮遍布全身,一家大小,同时死亡,家族也灭亡了。
诀曰:太极金华真人将此经文刻在太微帝君紫微宫玄硃玉殿的东壁窗上。
其文曰:五石来自不同的地方,津光合形,有终而死,有始而生。
万物回归本源,千条归于真。
气适浮烟,血奔流精。
哀哉!身体飞升不成,为何不竭尽云草玄波,徊以卉体华英,会以七白灵蔬,和以白素飞龙?
沐浴在平旦,正心向东,凝精厉魂,上帝五公。
再拜朝灵,镇固五方,长生天地,出入流通。
各安其位,生华五脏。
此文是上清八会龙文大书,不是世间学者可以理解的。
太素真人显别书字,接受并服用,向太极帝君寻求解释注释!
云草玄波是黑巨胜腴,又名玄清;卉体华英是蜜;五光七白灵蔬是薤菜;白素飞龙是白石英。
方法是在五月五日种植薤菜,不挖掘,只锄草护治。
经过五年,取用作为药物,名为五光七白灵蔬。
取十斤精肥的薤白,一斛五斗黑巨胜腴,五斗白蜜凝雪,二十六斛高山玄岩绝泉石孔的精水,五枚精白无瑕的白石英,在磨石上磨护,使其正圆如雀卵,小者晶莹,制成珠状,不要有磨石的痕迹。
先清斋一个月或六十天,斋日结束后,在九月九日。
先筑土起基高二尺,建灶屋,屋建成后,建好灶,灶口向西,屋也开西户。
将大铁釜放在灶上,在九月九日申酉时,向灶口跪拜,面向东,将五石子放入釜中。
于是先投一枚石子入釜中,祝曰:
青帝公石,三素元君。太一司命,玄母理魂。固骨镇肝,守养肝神。肝上生华,使肝永全。
再投一枚石子入釜中,祝曰:
白帝公石,太一所憩。元父理精,玄母镇肺。守养肺神,使气不朽。肺上生华,十万亿岁。
再投一枚石子入釜中,祝曰:
赤帝公石,帝君同音。玄母理神,桃康镇心。守养心神,无灰无沉。心上生华,华茂玉林。
再投一枚石子入釜中,祝曰:
黑帝公石,太一同?弄。玄母元父,理液混变。守养肾神,使无坏乱。肾上生华,常得上愿。
再投一枚石子入釜中,祝曰:
黄帝公石,老君同威。太一帝君,理魂镇脾。守养脾神,使无崩颓。脾上生华,白日上升。
投石时,各闭气五息,然后投石。
完成后,向灶五拜,再取五斤薤白,覆盖在五石上。
完成后,倒入蜜在薤白上。
完成后,倒入一斛五斗腴在蜜上。
完成后,测量腴在釜中的深浅高低位置。
然后加入少量清水,使釜不满,盖上木盖。
九月十日早晨点火,取直理干燥的好柴,不要用虫蛀或不干净的柴。
微火煮,只让水微微沸腾,不要大沸,大沸会使五石消烂。
应经常查看,控制火候,先看腴的位置,如果水煮干,就加水,直到用完二十六斛水。
仁四大两炒至焦黄,去掉尖皮,去除恶血气,苣藤四大两可延年益寿,保持形体与精神。
以上二十二味药材,一起捣碎成散,炼蜜制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日用酒送服三十丸,服用三剂后,容颜如处女。从前王君传给苏林子,应当传承,立下血誓。若不如此,违背太上之科,将延祸于祖先。
△<巽>《巽》,《龟台王母四童散方》第四
丹砂七两,硃砂三两,胡麻四大两,九蒸九曝,煎至香,天门冬四两,茯苓五两,术三两,干黄精五两,桃仁四两,去皮尖。
以上八味药材,混合筛过,捣三万下,冬季散服,夏季制成丸,用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坚持服用八年,容颜如婴儿,肌肤如凝脂。从前王母传给大茅君,大茅君传给弟哀,立下契约,誓不泄露,泄露则太上科之,慎之慎之!
△<离>《离》,《彭君麋角粉方》第五
麋角三两,数量不限,解开,厚三分,长约五寸,去除心和恶物。用米泔浸泡,夏季三天,冬季十天换一次泔水,约一个月后,感觉变软时取出,放入甑中蒸,覆盖桑白皮,蒸至烂如蒸芋,晒干,磨成粉。每斤加入伏火硫黄一两,麋食菖蒲,其精华实入角中。用酒调服三钱。
以上方子,彭君服用后,寿命达七百七十九岁,后入地肺山,去向不明。今人称彭逝,实为谬误。另有传此方者,有人在鹄鸣山石洞中获得此方,文法相同,不可宣扬。
△<泽>《兑》,《夏姬杏金丹方》第六
杏子六斗,水研,取一石八斗,放入铁釜中煮。先用羊脂擦铁釜,用尽三斤脂后,倒入杏子汁,用糠火煮四十九天,取构子煎,制成大豆大小的丸,每日服一丸,三两为一剂。夏姬服用三剂后变为少女,后白日升天。此方出自《羡门子上经》,立誓不泄露,传者殃及七代,慎之慎之!
又杏金丹方
取杏子三斗,去掉其中两仁者,煮汤三四沸,放入杏子汤中,用手搓去皮,煮熟后放入盆中,清其汁,得七八斗,弃其滓。取一石釜放在糠火上,用羊脂四斤擦釜中,使膏脂尽著,釜热后,再擦,用尽四斤脂。倒入汁液,用糠火和蚕砂火熬四五日,药成,色如金。如小儿哺服如鸡子黄,每日三服,百日父母不能识,令人颜色美好。
△<坎>《坎》,《南岳真人赤松子枸杞煎丸》第七
枸杞根三十斤,取皮另放,九蒸九曝,捣成粉。取根骨煎,加水约三石,后并煎,至如稀饧。加入前粉和丸,如梧桐子大。服用一剂,寿命增加百年。北方赤松子传给李八伯,立誓不泄露,如妄传,天殃将罚。
△<震>《震》,《青精先生米饭方》第八
白粱米一石,用南烛汁浸泡,九蒸九曝干,得三斗以上。每日服一匙,饭下。一月后用半匙,两月后用三分之一。服用一剂后,肠化为筋,风寒不能伤,须鬓如青丝,颜如冰玉。此方若人服用,可役使六丁,天兵卫侍。秘之勿传,当获神仙,切慎妄传。
◎太一饵瑰葩云屑神仙上方并引说
茂实是春天的明珠;苣胜是秋天的沉灵;丹枣是盛阳的云芝;茯苓是绛晨的伏胎。五华合烟,三气淘精,调安六气,养魂护神。能用得其方,位为天仙。老者复壮,反婴童颜,千害不伤,延寿万年。
三春茂实一斛,名为茂者,茂于阳精,故为药首。若三春不得合药,藏茂实于密器中,封泥,需用时打开。到来春不佳者不再用,败者勿取,注虫,茂也。此物难藏,当素精盛,燥器盛之。若茂实变成水,绞去滓,以茂水和药。
黑巨胜屑三斗,先熬至香,捣成屑。
茯苓十斤,细捣,筛成屑。白蜜五升。
干枣一斗,大者剥皮去核,蒸过,捣令相和。调清美酒五斗。
以上六物混合搅和,放入釜中,微火煎,至凝如糖,可丸时取出。放入蜜器中,再捣三千下,制成鸡子中黄大小的丸,每日服三丸。捣药为屑,皆令极细,轻绢筛,再放入釜中煎,需常搅和,盖上釜盖。合药需在别处,不欲人多闻见。服此药者,六年白发还黑,面有童子之色,行步如飞,身生玉光,灾害不伤,驾云上升,位为真人。
又说药逐年功效:服药一年,目明耳聪,强志而通神;二年,愈胜;三年,瘢鳷皆灭,四年,体休气充;五年,行步如飞;六年,白发还黑,面有童婴之色。此药补胎益气,充精开明,上仙方也。道士有单服此药而升度者,不可胜数。此不比于常方,而宜用合饵之。
◎灵飞散方传信录云母法附
我与宪台察史博陵晦叔,有遗世保形超蹈山海之契,曾共话求学之士,探拟赊谬,耻营近实,虚务遐阔,未易凡鄙,便冀飞升,谓金丹坐延而仙籍立致。夫处心不置于道,练形未异于常,齿发不驻,颜色随谢,是气血内耗而容状外变,疾病未脱,嗜欲交煎,天生速死,不及常理,区区晨昏,多此类也。今所为异,必求良方。先验容齿,与俗流自别。知常限不迫,方可冀久视修仙,练神清虚,求饵芝玉。因约索精要,近拯形骸,有新闻阅,互相晓导。
晦叔某日对我说:有客谈裴都尉,鹤发早垂,童颜近复,访其所服,曰:《灵飞散》之功,共知此方在《千金》第二十八卷。
晦叔又说:闻勋曹员外郎范阳君彝,常与修气道客吴舍人丹讲求此方。丹曰:《千金》近略,率多不真定。此方本出《太清仙经》,可求正文,如法合饵。君彝私志,亦未卜所获。时寓累于故李中书泌之宅,暇日偶入小佛室,有释籍盈几,皆断烂罕全,杂委无次。轴阅将半,忽遇一轴,标首完整,文墨其华,题曰《太清真经》,发视,乃《灵飞散》方卷。君彝执读,欣契诚怀,即赍灵文骤告于丹。丹焚香顶奉,涤手持捧,谓
君彝说:这是真正的官曲遗留下来的灵验,特意记载在仙书中,足以供后人学习。
晦叔认为我和君彝关系非常密切,分头传递信息,可以依靠约定进行咨询,便请求传抄。我驾车前往他家,询问并听取叶的意见,因此得以抄录,与晦叔共享。此外,方中的主要成分是云粉。
这一年我被任命为钟陵的奏辟,而庐山在封地之内,炉峰跳跃的波浪,脉络注入众多山谷。当地的居民和方士都引用湍急的春云,用水沐浴,日晒,流霜和晶莹的雪,九珠旋螺,仿佛天造,出售于村市,作为衣食的来源,常肆所积累的,每天取之不尽。这个方子难以掌握,只有这一物,有这样的效果,实在是天意借人心谋,也将有利于同道,否则,怎么会如此巧合?似乎早有约定。
我私下储存灵感,不忘日夜思考,行商洛数程,休息在豹藏邮。有客人从内乡来,说:有邓掾融代理前邑的宰职,年过五十但容貌不老,眼睛明亮,处理繁重事务和接待宾客,与强壮的官员一样有力。问他所得,他说:常获得神方。我到邑中征询方子,原来是灵飞散所致。考察其传授,是药力的验证。他说:“往年见到唐主簿,有道流口授说是灵仙上方,想要看其功效,可以立即改变鬓发。”融有亲近的客人,颜鬓已衰,将试其灵验,因此请求合分。服用三十天后,客人的容貌和头发顿时改变了以前的状态。融半剂的效果,也保持了数十年不变。遗憾的是药力未成,便停止了服用,又远谪穷悴,资货多乖,现在与普通人相比,仍有所不同。又说:在长安时,传给张裴二驸马,都亲眼见到效果,重符前闻。那么这个方子神奇,验证实相接,亲眼所见,口口相传,积累了明确的证据。又孙处士是道门的上流,精通方要,摘录此编,固非偶然。
我和晦叔幸运地遇到了君彝,果然求得了这个方子,约定心服,以期待效验,他日的异事,续此编书。元和七年四月五日高阳齐推书心记实。
△灵飞散方出自《太清经》第一百五十三卷
凡是想招致万神,求升仙的,都应先洁净斋戒,用香水灌头,沐浴全身更好。百日之后,才能招致神明。想求仙的,应当从北岳、西岳、中岳的真人那里得到灵飞散,服用后,必得神仙。
真人说:凡是想求神仙不老,长生久视,白发变黑,齿落再生,面目悦泽,肌肉有光,从外表看到内在的,应当服用灵飞散。
老君说:这是方术的要诀,神仙之道,必化的根本。道士服用,神仙不难;术士服用,游于华山;凡人服用,年去更还;老翁服用,返生童颜。
老君说:服用此药,可以不老。十日服用,三年不食。服用五年,可寿二千六百二十四岁。我非一人,皆得真道,保成神仙。
云母一斤炼成者茯苓半斤亦可一斤柏子仁七两石钟乳七两菊花五两亦可一十五两术四两一本人参七两干地黄十二两亦可十五两桂心七两,续断七两
将九种药物研磨过筛后,用生天门冬十九斤捣成糜,绞取汁,用来丸此药,汁多可以和,汁少者溲之。放入铜器中,悬挂在甑下蒸,黍一斛二斗,熟后取出药,晒干,再研磨捣碎使其细,过筛。服用一方寸七,早晨服用,无毒可多服。当食十日,身体轻盈;二十日,耳目聪明;七十日,发白返黑,故齿皆去。若落去者而得更生。取药二七,七七以白蜜和之,捣二百下止,丸如梧桐子,可得八十一丸。晒干后,看丸表里,相见如明月珠,或似莹火精珠,或赤或白,这是仙人随身常服的药。想让头发时常生长的,每天服用此七丸,至发生,不白不落。若入深山不食,也可作此丸,日七丸,不饥也。若头发不落未白,但可服散,可寿五六百年,不白耳。白者如前法,已白,服药,可至一百一十七年乃落耳。求道必仙,要至神仙,发齿更生,如三十时。求道服药,不头白。齿落者,老而服之,得仙之要。齿骨尸解,道之下者。凡作此《灵飞散》,服之三日力倍,五日血脉盛,七日身轻,十日面目悦泽、智虑聪明,十五日力作不知极,徐行及马,二十日力不复当,三十五日夜视有光。
○治云母法
白盐一斤和合云母一斤并捣之
将云母糜,不要过筛,放入重布囊中挼鋋之,用水汰去盐味,放入绢囊中,悬挂晾干,即成粉。一法用盐汤煮之,尽解如泥状,捣之为粉。
又法:云母一斤,大盐一斤,渍之铜器中三四日,蒸之一日,于臼中捣之为粉。
又法:用朴消水三升,煮治云母一斤,取成粉,燥舒之,向日光看无芒便好,有芒勿服,服之久后,病杀人,宜精治之。此本于卢司勋所得《正经上传》写记。经中云:捣云母糜,后入重布囊中,?挼鋋之,令须入皮囊中?挼鋋,大底不如取庐山水?碨舂捣者,最为轻细。自造恐功不至,忽有粗芒者损人,慎之!服药后,禁食鲤鱼,能断一切鱼为上,恐刀砧所相染害不轻。
又禁食血,是生肉、生干脯之类,血羹是熟血,却非所忌禁。生葱、蒜,生韭、酽醋、桃、李、木瓜、酸物并等不宜食。又忌流水,若江行及溪涧无井处,但煎熟食之亦得。大麦损云母力,亦宜慎之。服此药能断薰血,兼静修心气,得效尤速。不得面受,故此批上。
孙处士进《养生秘诀》说:我遇到这个方子以来,已经超过三纪。近来只是赞美和喜悦,怀疑而不敢动手。多年询访,屡有好事人曾服用得力,于是即服之,一如方说。只要能坚持不懈,功不徒弃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一-注解
太极真人:道教中的高级神仙,代表宇宙的本源和至高无上的道。
青精乾石ㄒ饭:一种道教修炼中的特殊食物,用于断谷修炼,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盟约:道教中传授秘法时,弟子需立下的誓言,保证不泄露秘法。
贝危:古代用于盟誓的信物,象征诚信和约束。
三官:道教中的三位神明,分别掌管天、地、水三界,负责考核人的善恶。
南烛草木: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常用于道教修炼和医药中。
空青:一种矿物,道教中认为具有增强真气、明目的功效。
丹砂:即朱砂,一种红色矿物,古代常用于炼丹和医药。
伏苓:即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通神致灵、和魂炼魄的功效。
荆木杪软叶华:荆木的嫩叶和花,道教中认为具有通神见鬼的功效。
南烛叶:南烛叶是南烛树的叶子,南烛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常用于制作药物或食品。
白蜜:白蜜是指纯净的蜂蜜,常用于中药配方中,具有滋补、润燥的功效。
溲ㄒ饭:溲ㄒ饭是一种古代的道家养生食品,通过特定的制作工艺,使其具有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
三尸:三尸是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三种邪气或邪神,常被认为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原因。
五石英:五石英是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物质,象征着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精华,常用于炼丹和养生。
太微帝君:太微帝君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祇,掌管天界的事务,常与长生不老、炼丹术等联系在一起。
薤菜:薤菜是一种蔬菜,古代常用于药膳或炼丹术中,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白石英:白石英是一种矿物,道教中常用于炼丹术,象征着纯净和长寿。
云腴:指炼制丹药时产生的精华部分,具有强骨补精、镇生五脏的功效,是道家炼丹术中的重要概念。
五石:指五种矿石,常用于道家炼丹术中,具有镇养五脏、延年益寿的功效。
玄女玉液:道家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名称,具有延年益寿、内外洞彻的功效。
飞龙云腴:道家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名称,具有强骨补精、镇生五脏的功效。
炼五石之华膏:道家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名称,具有延年益寿、内外洞彻的功效。
太阴炼身形:道家修炼术中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炼太阴之气来改变身形,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九转丹:道家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具有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效。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道家炼丹术中的重要人物。
风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的臣子,道家炼丹术中的重要人物。
紫河车:道家炼丹术中的一种药材,具有却老还童、枯杨再益的功效。
仁四大两:仁指杏仁,四大两是古代重量单位,约合现代150克。
苣藤: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巽:八卦之一,象征风,此处指《龟台王母四童散方》的第四部分。
离:八卦之一,象征火,此处指《彭君麋角粉方》的第五部分。
麋角:麋鹿的角,古代认为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
兑:八卦之一,象征泽,此处指《夏姬杏金丹方》的第六部分。
杏金丹:以杏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丹药,古代认为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坎:八卦之一,象征水,此处指《南岳真人赤松子枸杞煎丸》的第七部分。
枸杞: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等功效。
震:八卦之一,象征雷,此处指《青精先生米饭方》的第八部分。
白粱米:一种优质的大米,古代常用于制作药膳。
太一饵瑰葩云屑神仙上方:一种古代神仙方剂,用于延年益寿、美容养颜。
灵飞散:一种传说中的仙药,据称能使人长生不老。
君彝:古代人名,此处指一位与作者有深厚友谊的人物。
晦叔:古代人名,此处指作者的友人。
钟陵:古代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庐阜: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炉峰:庐山的一个山峰。
太清经:道教经典之一,记载了许多道教修炼和仙药的内容。
老君:即老子,道教尊奉的始祖。
云母:一种矿物,常用于道教炼丹。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安神的功效。
柏子仁:中药材,具有安神、润肠的功效。
石钟乳: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
菊花: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术:中药材,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人参: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干地黄: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桂心: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
续断:中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天门冬: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
白盐:未经加工的天然盐。
朴消:一种矿物,常用于道教炼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方药部-卷一-评注
《太极真人青精乾石ㄒ饭上仙灵方》是一篇道教修炼文献,详细记载了一种特殊的修炼食物——青精乾石ㄒ饭的制作方法和功效。这篇文献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中对饮食的重视,还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首先,文献中提到的青精乾石ㄒ饭,是一种通过特殊工艺制作的修炼食物。其原料包括青米、南烛草木叶、空青、丹砂、伏苓和荆木杪软叶华等,这些原料在道教中都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灵性和药用价值。通过将这些原料精心加工,制成青精乾石ㄒ饭,修炼者可以通过食用这种食物来增强体内的真气,达到延年益寿、甚至飞升成仙的目的。
其次,文献中强调了修炼者在接受这种秘法时,必须立下盟约,保证不泄露秘法。这种盟约不仅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仪式,更是一种道德约束,体现了道教对诚信和道德的重视。通过立下盟约,修炼者不仅是在接受一种修炼方法,更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规范和精神约束。
此外,文献中还详细描述了青精乾石ㄒ饭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加工的方法、以及食用时的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道教修炼中对细节的重视,还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通过精心选择和加工自然界中的原料,道教修炼者能够从中汲取灵性和能量,达到修炼的目的。
最后,文献中还提到了青精乾石ㄒ饭的功效,包括延年益寿、增强真气、明眼强筋、补脑益血等。这些功效不仅体现了道教修炼中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还反映了道教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通过食用青精乾石ㄒ饭,修炼者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健康,还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总的来说,《太极真人青精乾石ㄒ饭上仙灵方》不仅是一篇道教修炼文献,更是一部展示道教对自然界、道德和生命本质深刻理解的经典之作。通过这篇文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道教修炼的精髓和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道家养生和炼丹的实践方法,尤其是通过特定的食材和仪式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文中提到的南烛叶、白蜜、溲ㄒ饭等食材,都是古代道家养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烛叶被认为具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而白蜜则象征着纯净和滋养。溲ㄒ饭的制作过程极为讲究,体现了古代道家对饮食养生的高度重视。
文中还提到了‘三尸’的概念,这是道教中关于人体内邪气的理论,认为通过特定的修炼和饮食可以去除这些邪气,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代道家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认为通过调和体内的阴阳五行,可以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
五石英的炼制过程则体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五石英象征着五行的精华,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祝词,将其注入人体,以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这种炼丹术不仅是物质的炼制,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体现了古代道家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文中还提到了太微帝君和薤菜等元素,这些都是道教神话中的重要符号。太微帝君作为天界的主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智慧,而薤菜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延续。通过这些符号,古代道家试图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的关系融为一体,从而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道家养生和炼丹的具体方法,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通过饮食、炼丹和仪式,古代道家试图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这种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是道家炼丹术的经典文献之一,详细描述了炼制丹药的过程及其功效。炼丹术是道家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炼制丹药来达到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目的。本文中的‘云腴’、‘五石’、‘玄女玉液’等词汇,都是道家炼丹术中的重要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炼丹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道家修炼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的炼丹过程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煎煮、研磨、混合等步骤来炼制丹药,体现了古代炼丹术的复杂性和科学性。
本文还提到了‘太阴炼身形’、‘九转丹’等道家修炼术中的重要概念,这些概念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通过修炼太阴之气和服用九转丹,可以达到改变身形、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体现了道家修炼术的神秘性和科学性。
本文还提到了黄帝、风后等古代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在道家炼丹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炼丹术的传承,古代中国人不仅追求长生不老,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经验。
总的来说,本文是道家炼丹术的经典文献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几种古代丹药的配方及其功效,反映了古代道教炼丹术的盛行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这些丹药多以天然植物和矿物为原料,经过复杂的加工工艺制成,体现了古代医药学的高度发展。
文中提到的丹药如《龟台王母四童散方》、《彭君麋角粉方》、《夏姬杏金丹方》等,都具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渴望。这些丹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详细记载,体现了古代医药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丹药的传承和保密性,如‘立盟歃血’、‘誓不慢泄’等,反映了古代丹药制作的神秘性和重要性。这些丹药的传承往往伴随着严格的仪式和誓言,以确保其秘密不外泄。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丹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医药学的高度发展,也反映了古代道教炼丹术的盛行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这些丹药的传承和保密性,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重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详细记载了各种丹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体现了古代医药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文中还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我们研究古代医药学和道教炼丹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丹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医药学的发展水平和古代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同时,这些丹药的传承和保密性,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本文是一篇关于道教仙药“灵飞散”的记载,内容涉及药物的制备、功效以及相关的禁忌。文章通过叙述作者与友人晦叔的交往,以及他们对灵飞散的追求和验证,展现了古代道教修炼者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
文章开篇提到君彝和晦叔,两位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尤其是晦叔,作者通过他得知了灵飞散的存在,并亲自前往求证。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仙药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通过书信和口传方式交流知识的传统。
文中详细描述了灵飞散的制备方法和服用后的神奇效果。据称,服用灵飞散后,人可以返老还童,白发变黑,齿落更生,甚至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这些描述充满了道教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仙药的崇拜。
文章还提到了一些与灵飞散相关的禁忌,如禁食鲤鱼、生肉等,这些禁忌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对饮食和生活的严格要求。通过这些禁忌,可以看出道教修炼者不仅注重外在的修炼,也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心性的净化。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与灵飞散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邓掾融、唐主簿等,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引入,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感,也使灵飞散的神奇效果更具说服力。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验证,作者进一步强调了灵飞散的神奇功效。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灵飞散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道教修炼者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仙药的崇拜。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道教文化和修炼方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灵飞散的制备、功效和禁忌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道教修炼者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感受到他们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和对仙药的无限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