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尸解部-卷一-原文
◎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
上宰总真西城王君,昔受之于紫阳公。施行道成后,以付弟子茅盈,以传南岳夫人,使授学道者当为真人。
◎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
夫石者,铁之质;精者,石之津;金者,剑之干;光者,刃之神。藏玄飚乱,景录四宝之形。挥割百魔,映彩五星,观焕七元,激烈火兵者矣。轩辕有桥山之葬,所以剑舄在焉;玉子有渤海之冢,剑鸣空椁;王乔有京陵之墓,而剑飞冲霄。斯实真验九玄,精应太虚,神方之灵,致威剑之妙化也。诸以剑尸解者,以剑代身,五百年之后,此剑皆自然还其处也。幽响无间,恍惚难寻,不可得言矣!不可得书矣!为之者,见之者,唯当应之于心耳。
轩辕自采首山铜以铸鼎,虎豹百禽为之视火参炉。鼎成而轩辕疾崩,葬桥山。五百年后山崩,空室无尸,唯宝剑赤舄在焉,一旦又失所在也。
一说云:黄帝丹成,乘龙上天,群臣攀慕,葬剑舄于桥山。后五百年山崩,空室唯剑,又失所在。玉子者,帝喾也,曾诣钟山,获《九化十变经》,以隐遁日月,游行星辰,后一旦疾崩,营冢在渤海山。夏中衰时,有发玉子墓者,室中无所有,唯见一剑在北寝上,自作龙鸣虎嗥,人遂无敢近者,后亦失所在也。既发墓时,亦当在五百年之间也。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复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人适欲取视,而剑忽然飞入天中也。案神剑代身,五百年后剑自归其处,当是灵人使故,有崩发者,令剑得出,而上飞冲天乎!
◎尸解叙
夫尸解之道,如为小妙,既令希者情阻,闻者不及,以一死镇其路,亦无所复论。唯彭铿游山,凤纲市朝,四皓假首以素,八公变形万化,亦吾所不愿矣!自有方诸刻名,应得尸解之仙者,或禀受使然,或志行替败,或学寻浅狭,或情向颓住。此自希尚所及,正以分得之。非向所论诸君衍门子辈。既饱上药,而故为尸解者也。吾昔受先师尸解上方委化之道,虽不得获用,常所依依。今向尘埃四会,交兵激合,三官驱除,疾贤害道,言神仙者致疴,寻淫利者富贵,志道求生者,亦何为波波于风火之中,束带以入乎牢市者哉!今密出尸解之方,可各以传示弟子应得为真人者,用之潜遁,足以远凶恶;施之而逝,可以尽子孙之近恋;隐之而游,可以登名山也。若夫道数兼备,方术斯明,役使百鬼,招召众灵,坐在立亡,分气散形。虽处三军而飚锋不能兵,虽行凶危而灾疠弗能干,虽入市朝而百害不能生者,可无复施尸化之迁耳。夫此之解者,率多是不汲汲于龙轮乐,安栖于山林者矣!
◎又叙
《真诰》曰:吞琅玕之华而营丘墓者,衍门子、高丘子、洪崖先生是也。衍门子墓在渔阳潞县,高丘子墓在河中闻喜县,洪崖先生墓在武威姑臧县,此三郡并云上古死人之空冢也。而不知高丘子尸解入六景山后,服金液之水,又受琅玕华丹于中山,复托死乃入玄洲,受书为中岳真人。衍门子今在蒙山大洞黄金之庭,受书为中元仙卿。洪崖先生今为青城真人也。漱龙胎而决死,饮琼浆而叩棺者,王西城及赵伯玄、刘子先是也。服金丹而告终者,臧延甫、张子房、墨翟子是也。挹九转而尸臭,服刀圭而虫流者,司马季主,宁仲君、燕昭王、王子晋是也。夫尸解托死者,正欲断以死生之情,示民有终始之限耳!岂肯腐骸太阴,以肉饷蝼蚁者哉。直欲遏违世之夫,塞兆民之源望也。
◎造剑尸解法
真人用宝剑以尸解者,蝉化之上品也。当自斋戒百日,乃使锻人,用七月有庚申日,八月有辛酉日,作精利剑。使长三尺九寸,广一寸四分,厚三分半,以杪九寸为左右刃处,其柄任长短,取适也,头可安录环也,唯使长三尺九寸耳。
录钚者,镂刻剑钚也。钚左右面刻之作刃字,面有九刃字也。钚背上刻作己字,作九已字也。深刻之,字刻皆从刀背而下,顺刃也,顺钚而刻之也。
诸刻处,欲得以金银厕填之,益分明佳也。剑身中有刻象在后,钚中央复有坚起如小半钚者,名之曰伏基。内钚刻左面为日字,刻右面为月字。先又圆刻日月之外为郭也。所谓伏日月之光。基五百年还,出以挥五岳,入以藏无间,下以制九阴,上以承玄冥,卫足以逐邪魔,威足以鉴七精,仰以映录五气,俯以代身化形矣。欲知剑之左右内外,以剑正指南,使剑背在上,使剑刃在下也。于是乃以东面为右,西面为左,东为内面,西为外面,所谓回巅黄赤,纵到五行,步斗含阴,斩电割风者也。斗谓七星,阴谓六丁之神也。剑杪九寸,有两刃处,并刻两刃中,脊上内外面各作三丁字,从两刃头始作丁字,分以三寸为一丁字,字顺向剑杪。
此剑恒置所卧床上枕栉被褥之间,使常不离身,以自卫也。既足以逐辟邪魔,又可以照映五形尔。乃神药题之,即得遁景潜冥矣。此剑尺度长短,广狭厚薄,刻镂文字,乃太极四真人灵剑之模范也。或谓曰分景,或曰挥神刀,但当论铤质有利钝耳。上人皆陶昆吾之石,冶西流之金,铸而作之,准其成范也。此之上质,非世人所得。但取精铁,按而作之,亦足以流景逸真,隐灵化形。药既陈矣,将不待西吾之质,乃成其妙也。凡铁亦皆可用也,所存在于范质而已。夫虎狼恶兽,闻麟唱而窜穴,百鸟群游,听凤鸣而绝响。麟角岂锐于虎狼之爪牙哉?凤声岂猛于雕鹗之玃乎?所贵在于灵音神气,道妙发焕
德为群物之轨,真为至空之柄,足以镇万精之眩惑,威千凶之用矣。奚必须昆吾之金、割玉之铤耶?王子乔剑乃凡下之铁耳,黄帝今所带剑,是桥山中尸解剑也。若是者,复非西昆之流金也。
◎尸解次弟事迹法度
若欲且遁潜名山,栖身高岫,或欲随时观化,逍遥林泽;或欲断兒子之情,令始终道毕,外割亲悲,内遏希尚,不愿真官隐浪自足者,当修剑尸解之道,以曲晨飞精,书剑左右面,先逆自托疾,然后当抱剑而卧。又以津和飞精作丸如大豆,于是吞之。又津和作一丸如小豆,以口含,缘拭之于剑钚,密呼剑名字,祝曰:“良非子干,今以曲晨飞精相哺,以汝代身,使形无泄露,我当潜隐,汝暂入墓,五百年后,来寻我路。今请别矣,慎勿相误,上登太极,言功八素。”祝毕,因闭目咽气九十息,毕,开目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于寝卧之前,于是上马,顾见所抱剑已变成我之死尸在彼中也。临时当易著太一迎服,留故衣巾以覆剑也。乃乘马蹑虚,任意所适。或可改名易姓,还反故乡,无所忌难矣。剑成死尸,与真不异,又有臭气,又乃生虫。既剑入棺,即复剑形,不复为尸形也。天马者,吉光腾黄之兽也。太极真人命太一使者赍马执控,并迎以宝衣,恍惚而来,不知所以然也。马去之时,虽众医侍疾,子孙满侧,而我易服束剑,流景变迹,徒相卫比肩对目,而不觉我之云为也。所谓化遁三辰,巅徊日精,呼吸万变,非复故形者也。宝衣,无缝衣也。剑字,子干,名良非。若未用剑之时,眠卧常祝呼剑名字曰:“良非子干,神金挥灵。使役百精,令我长生。万邪不害,天地相倾。”当密祝于剑钚之中。上马时,以藏景录形灵丸二枚著剑青囊中,结空囊口,著被中,良久,已复变成向者囊中剑也。二三年间,乃忽然自失之耳。此曲晨飞精,一名七阳日精之华,盖琅玕之并例矣。此丹复能流遁散形,分景藏毫,四海不能容其体,粟米固能缠其外者也。隐回七度,昏蔽三光,实其妙矣!其用他药得尸解,非是用灵丸之化者,皆不得返故乡。返故乡则为三官执之也。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一旁出者,有死毕未殓而失尸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而形去者,有发脱而失形者。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暮之际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此皆迹兆不灭,为人所疑,虽获隐遁,令世志未厌,又不得返旋故乡,游栖靡定,深所恨,恨意在于此。此自是《太清尸解之法》,那得比太极之化遁乎?高卑绝轨,良有由也。
◎太极真人诫
太极真人诫:夫传受此,虽年多者,所谓道初起耳。上古之世平,当全其限;中古世衰,渐可半之;下古世乱,三分之一乃可传授。不但此法而已,长生大道亦然。若必是其人,亦复不限。下古,谓金马之世也。事在《太极真人诫》中。
◎尸解神杖法
《赤书玉诀》云: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著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蜡封上节,穿中印以《元始之章》。又蜡封下节,穿中而印以《五帝之章》。绛文作韬,长短大小足容杖,卧息坐起,常以自随。行来可脱杖衣,隐以出入,每当别著净处。以杖指天,天神设礼;以杖指地,地祗伺迎;以杖指东北,万鬼束形。乘杖行来,及所施用,当叩齿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焕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共卫杖左右,微祝曰:
太阳之山,元始上精。开天张地,甘竹通灵。直符守吏,部御神兵。五色流焕,硃火金铃。辅翼上真,出入幽冥。召天天恭,摄地地迎。指鬼鬼灭,妖魔束形。灵符神杖,威制百方。与我俱灭,与我俱生。万劫之后,以代我形。影为吾解,神升上清。承符告命,靡不敬听。”毕,引五方炁各五咽,合二十五咽止。行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欻之间,已成真人。朝拜以本命八节日,当烧香左右,朝拜此杖,则神灵感降,道则成矣。
◎水解凡三人
△辛玄子
辛玄子,字延期,陇西定谷人。好道行,度秦川长梁溺死。西王母酆都北帝愍之,敕三官摄取骸还魄,复得成人,度命南宫。今正差领东海,侯补禁元中郎将,为吴越鬼神之司。
△段季正
《道迹灵仙记》云:代郡段季正,隐士也。晚从司马季主学道,渡秦川,溺水而死,盖水解也。今在委羽山中。
△王进贤
王进贤者,琅玕王衍之女也。遭石勒略,共侍女名六出赴黄河,自誓不受辱,即投河中。时遇嵩山女仙韩西华出游,见而愍焉,抚接二人,救而度之,外示沉没,内实密济矣。西华即将入嵩高山,授以道要,今在华阳易迁宫中矣。六出本姓田,渔阳人,浚仪令田讽孙也。年可二十二三,体貌端正,善有志节,故能与进贤同赴于河。又田讽曾有阴德行善,福及六出,故亦得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尸解部-卷一-译文
◎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
上宰总真西城王君,曾经从紫阳公那里接受了这部经书。在修炼成道之后,他将这部经书传给了弟子茅盈,再由茅盈传给南岳夫人,以便传授给那些学习道法的人,使他们能够成为真人。
◎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
石头是铁的质地;精华是石头的精髓;金是剑的主体;光是刀刃的神韵。藏玄飚乱,景录四宝之形。挥剑斩断百魔,映照五星的光彩,观照七元的辉煌,激发火兵的威力。轩辕黄帝在桥山有墓葬,所以他的剑和鞋子都在那里;玉子在渤海有坟墓,剑在空棺中鸣响;王乔在京陵有墓,剑飞冲天。这些都是真实的验证,精应太虚,神方的灵验,展示了威剑的妙化。那些用剑进行尸解的人,用剑代替身体,五百年后,这些剑都会自然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幽响无间,恍惚难寻,无法用言语表达!无法用文字记载!只有那些实践者和见证者,才能在心里感受到。
轩辕黄帝亲自采集首山的铜来铸造鼎,虎豹百禽为他看守炉火。鼎铸成后,轩辕黄帝突然去世,葬在桥山。五百年后,山崩,墓室中空无尸体,只有宝剑和赤鞋在那里,后来这些宝物也突然消失了。
另一种说法是:黄帝炼丹成功,乘龙升天,群臣攀附,将剑和鞋子葬在桥山。五百年后,山崩,墓室中只有剑,后来剑也消失了。玉子,即帝喾,曾经到钟山,获得《九化十变经》,隐遁日月,游行星辰,后来突然去世,葬在渤海山。夏朝衰落时,有人发掘玉子的墓,墓室中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把剑在北寝上,剑自己发出龙鸣虎嗥的声音,人们不敢靠近,后来剑也消失了。发掘墓室时,应该是在五百年之间。王子乔的墓在京陵,战国时,有人发掘他的墓,只看到一把剑在墓室中,人们正要取剑查看,剑突然飞入天空。神剑代替身体,五百年后剑自归其处,应该是灵人使然,有崩发者,让剑得以飞出,冲天而去!
◎尸解叙
尸解之道,虽然是小妙法,但让那些追求者感到困惑,听闻者难以理解,用一死来镇住这条路,也没有什么可再讨论的。只有彭铿游山,凤纲市朝,四皓假首以素,八公变形万化,这些都不是我所愿意的!自有方诸刻名,应得尸解之仙者,或禀受使然,或志行替败,或学寻浅狭,或情向颓住。这些都是希尚所及,正以分得之。不是向所论诸君衍门子辈。既饱上药,而故为尸解者也。我曾经接受先师尸解上方委化之道,虽然未能使用,但常常怀念。如今尘埃四起,战争激烈,三官驱除,疾贤害道,言神仙者致疴,寻淫利者富贵,志道求生者,又何必在风火中奔波,束带进入牢市呢!现在秘密传授尸解之方,可以传给那些应得为真人的弟子,用之潜遁,足以远离凶恶;施之而逝,可以尽子孙的亲近之情;隐之而游,可以登名山。如果道数兼备,方术明了,役使百鬼,招召众灵,坐在立亡,分气散形。即使身处三军,飚锋不能伤害;即使行凶危,灾疠不能干扰;即使进入市朝,百害不能生。这些都不需要再施尸化之迁。这些解者,大多是不急于追求龙轮乐,安栖于山林的人。
◎又叙
《真诰》说:吞琅玕之华而营丘墓者,是衍门子、高丘子、洪崖先生。衍门子的墓在渔阳潞县,高丘子的墓在河中闻喜县,洪崖先生的墓在武威姑臧县,这三郡都说是上古死人的空冢。但不知道高丘子尸解入六景山后,服金液之水,又在中山接受琅玕华丹,再次托死进入玄洲,受书为中岳真人。衍门子现在在蒙山大洞黄金之庭,受书为中元仙卿。洪崖先生现在是青城真人。漱龙胎而决死,饮琼浆而叩棺者,是王西城及赵伯玄、刘子先。服金丹而告终者,是臧延甫、张子房、墨翟子。挹九转而尸臭,服刀圭而虫流者,是司马季主,宁仲君、燕昭王、王子晋。尸解托死者,正是要断以死生之情,示民有终始之限!岂肯腐骸太阴,以肉饷蝼蚁者哉。直欲遏违世之夫,塞兆民之源望也。
◎造剑尸解法
真人用宝剑进行尸解,是蝉化之上品。应当自己斋戒百日,然后让锻剑人,在七月有庚申日,八月有辛酉日,制作精利的剑。剑长三尺九寸,宽一寸四分,厚三分半,以杪九寸为左右刃处,剑柄长短随意,取合适即可,剑头可以安装录环,但剑长必须是三尺九寸。
录钚,是镂刻剑钚。钚左右面刻作刃字,面有九刃字。钚背上刻作己字,作九已字。深刻之,字刻皆从刀背而下,顺刃也,顺钚而刻之。
诸刻处,要用金银填充,更加分明佳。剑身中有刻象在后,钚中央复有坚起如小半钚者,名之曰伏基。内钚刻左面为日字,刻右面为月字。先又圆刻日月之外为郭也。所谓伏日月之光。基五百年还,出以挥五岳,入以藏无间,下以制九阴,上以承玄冥,卫足以逐邪魔,威足以鉴七精,仰以映录五气,俯以代身化形矣。欲知剑之左右内外,以剑正指南,使剑背在上,使剑刃在下也。于是乃以东面为右,西面为左,东为内面,西为外面,所谓回巅黄赤,纵到五行,步斗含阴,斩电割风者也。斗谓七星,阴谓六丁之神也。剑杪九寸,有两刃处,并刻两刃中,脊上内外面各作三丁字,从两刃头始作丁字,分以三寸为一丁字,字顺向剑杪。
此剑常放在所卧床上枕栉被褥之间,使常不离身,以自卫也。既足以逐辟邪魔,又可以照映五形尔。乃神药题之,即得遁景潜冥矣。此剑尺度长短,广狭厚薄,刻镂文字,乃太极四真人灵剑之模范也。或谓曰分景,或曰挥神刀,但当论铤质有利钝耳。上人皆陶昆吾之石,冶西流之金,铸而作之,准其成范也。此之上质,非世人所得。但取精铁,按而作之,亦足以流景逸真,隐灵化形。药既陈矣,将不待西吾之质,乃成其妙也。凡铁亦皆可用也,所存在于范质而已。夫虎狼恶兽,闻麟唱而窜穴,百鸟群游,听凤鸣而绝响。麟角岂锐于虎狼之爪牙哉?凤声岂猛于雕鹗之玃乎?所贵在于灵音神气,道妙发焕
德是万物的准则,真是至空的根本,足以镇压万物的迷惑,威慑千种凶险。何必一定要用昆吾山的金、割玉的铤呢?王子乔的剑不过是普通的铁,黄帝现在所带的剑,是桥山中的尸解剑。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西昆山的流金了。
◎尸解次弟事迹法度
如果想要暂时隐遁到名山,栖息在高山之上,或者想要随时观察变化,逍遥于林泽之间;或者想要断绝儿女之情,使道始终完成,外割亲情的悲伤,内遏希求的欲望,不愿做真官隐浪自足的人,应当修炼剑尸解之道,用曲晨飞精,在剑的左右面书写,先假装生病,然后抱着剑躺下。再用津和飞精做成如大豆大小的丸,吞下。再用津和做成如小豆大小的丸,用口含着,沿着剑钚擦拭,秘密呼唤剑的名字,祝祷说:“良非子干,现在用曲晨飞精来喂养你,用你来代替我的身体,使我的形体不泄露,我将潜隐,你暂时进入坟墓,五百年后,来寻找我的路。现在请告别了,千万不要误事,上登太极,言功八素。”祝祷完毕,闭上眼睛咽气九十次,完毕,睁开眼睛忽然看见太一用天马来迎接在寝卧之前,于是上马,回头看见所抱的剑已经变成我的死尸在那里了。临时应当换上太一迎接的服装,留下旧衣巾来覆盖剑。然后乘马踏空,任意前往。或者可以改名换姓,返回故乡,没有任何忌讳和困难。剑变成死尸,与真身无异,又有臭气,还会生虫。剑进入棺材后,就恢复剑的形状,不再变成尸体的形状。天马,是吉光腾黄的兽。太极真人命令太一使者带着马执控,并迎接以宝衣,恍惚而来,不知所以然。马离开的时候,虽然众医侍疾,子孙满侧,而我换衣服束剑,流景变迹,徒然相卫比肩对目,而不觉我的所作所为。所谓化遁三辰,巅徊日精,呼吸万变,不再是原来的形状。宝衣,是无缝衣。剑字,子干,名良非。如果未用剑的时候,眠卧时常祝呼剑的名字说:“良非子干,神金挥灵。使役百精,令我长生。万邪不害,天地相倾。”应当秘密祝祷于剑钚之中。上马时,用藏景录形灵丸二枚放在剑青囊中,结空囊口,放在被中,良久,已经变成原来的囊中剑。二三年间,忽然自己消失了。这曲晨飞精,一名七阳日精之华,盖琅玕的并例。这丹还能流遁散形,分景藏毫,四海不能容其体,粟米固能缠其外。隐回七度,昏蔽三光,实其妙矣!用其他药物得到尸解,不是用灵丸的化者,都不能返回故乡。返回故乡则为三官所执。有死而复生的,有头断已死,乃从一旁出的,有死毕未殓而失尸骸的,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的,有衣在而形去的,有发脱而失形的。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暮之际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此皆迹兆不灭,为人所疑,虽获隐遁,令世志未厌,又不得返旋故乡,游栖靡定,深所恨,恨意在于此。此自是《太清尸解之法》,那得比太极之化遁乎?高卑绝轨,良有由也。
◎太极真人诫
太极真人诫:传授此法,虽然年多者,所谓道初起耳。上古之世平,当全其限;中古世衰,渐可半之;下古世乱,三分之一乃可传授。不但此法而已,长生大道亦然。若必是其人,亦复不限。下古,谓金马之世也。事在《太极真人诫》中。
◎尸解神杖法
《赤书玉诀》说:应当取灵山阳向的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放在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蜡封上节,穿中印以《元始之章》。又蜡封下节,穿中而印以《五帝之章》。绛文作韬,长短大小足容杖,卧息坐起,常以自随。行来可脱杖衣,隐以出入,每当别著净处。以杖指天,天神设礼;以杖指地,地祗伺迎;以杖指东北,万鬼束形。乘杖行来,及所施用,当叩齿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焕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共卫杖左右,微祝曰:
太阳之山,元始上精。开天张地,甘竹通灵。直符守吏,部御神兵。五色流焕,硃火金铃。辅翼上真,出入幽冥。召天天恭,摄地地迎。指鬼鬼灭,妖魔束形。灵符神杖,威制百方。与我俱灭,与我俱生。万劫之后,以代我形。影为吾解,神升上清。承符告命,靡不敬听。”毕,引五方炁各五咽,合二十五咽止。行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欻之间,已成真人。朝拜以本命八节日,当烧香左右,朝拜此杖,则神灵感降,道则成矣。
◎水解凡三人
△辛玄子
辛玄子,字延期,陇西定谷人。好道行,度秦川长梁溺死。西王母酆都北帝愍之,敕三官摄取骸还魄,复得成人,度命南宫。今正差领东海,侯补禁元中郎将,为吴越鬼神之司。
△段季正
《道迹灵仙记》说:代郡段季正,隐士也。晚从司马季主学道,渡秦川,溺水而死,盖水解也。今在委羽山中。
△王进贤
王进贤,琅玕王衍的女儿。遭石勒略,与侍女名六出赴黄河,自誓不受辱,即投河中。时遇嵩山女仙韩西华出游,见而愍焉,抚接二人,救而度之,外示沉没,内实密济矣。西华即将入嵩高山,授以道要,今在华阳易迁宫中矣。六出本姓田,渔阳人,浚仪令田讽孙也。年可二十二三,体貌端正,善有志节,故能与进贤同赴于河。又田讽曾有阴德行善,福及六出,故亦得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尸解部-卷一-注解
太极真人: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负责传授长生不死的道法。
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道教经典,讲述通过修炼和特定的仪式,可以达到尸解成仙的境界。
尸解: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法术,使修炼者的灵魂脱离肉体,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轩辕:即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桥山:传说中黄帝的陵墓所在地。
玉子:帝喾的别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渤海:古代地名,今指渤海湾一带。
王乔:传说中的仙人,与剑有关的故事在道教文献中常见。
京陵: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与王乔的传说相关。
神剑代身: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用剑代替肉体进行尸解。
琅玕之华: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衍门子:道教中的仙人,与尸解成仙的传说相关。
高丘子:道教中的仙人,与尸解成仙的传说相关。
洪崖先生:道教中的仙人,与尸解成仙的传说相关。
金液之水: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琅玕华丹: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玄洲:道教中的仙境,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中岳真人:道教中的高级仙人,通常指达到极高修炼境界的真人。
蒙山大洞:道教中的仙境,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中元仙卿:道教中的高级仙人,通常指达到极高修炼境界的真人。
青城真人:道教中的高级仙人,通常指达到极高修炼境界的真人。
龙胎: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琼浆: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金丹: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九转: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刀圭:道教中的一种仙药,传说服用后可成仙。
司马季主:道教中的仙人,与尸解成仙的传说相关。
宁仲君:道教中的仙人,与尸解成仙的传说相关。
燕昭王:道教中的仙人,与尸解成仙的传说相关。
王子晋:道教中的仙人,与尸解成仙的传说相关。
尸解托死: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假死的方式达到尸解成仙的境界。
造剑尸解法: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修炼,用剑代替肉体进行尸解。
太极四真人:道教中的四位高级仙人,通常指达到极高修炼境界的真人。
昆吾之石:传说中的神石,用于铸造神器。
西流之金:传说中的神金,用于铸造神器。
曲晨飞精: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物质,据说能够帮助修炼者实现尸解,脱离肉体。
太一:道教中的至高神,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天马:道教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升天。
赤书玉诀:道教中的一种经典,记载了各种法术和仪式。
五帝符:道教中的符咒,分别代表五方天帝的力量。
水解: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水中的仪式和法术,使修炼者的灵魂脱离肉体,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尸解部-卷一-评注
《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文献,主要讲述了通过修炼和特定的仪式,可以达到尸解成仙的境界。文本中提到的‘尸解’是道教修炼中的一种高级境界,指的是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修炼,使肉体消失,灵魂升仙。这种修炼方法在道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认为是成仙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本中提到的‘神剑代身’是尸解的一种具体方法,指的是用剑代替肉体进行尸解。这种方法在道教文献中较为常见,剑在道教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是武器,更是修炼的工具和象征。通过剑的修炼,可以达到与天地合一、超越生死的境界。
文本中还提到了许多与尸解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如轩辕、玉子、王乔等人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道教的神话体系,也为修炼者提供了具体的榜样和指导。通过这些传说,修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尸解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在修炼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造剑尸解法》是文本中的重要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修炼,用剑代替肉体进行尸解。这种方法不仅要求修炼者具备高超的修炼技巧,还需要特定的仪式和材料。通过这些详细的描述,修炼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尸解的方法,从而在修炼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总的来说,《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是道教修炼文献中的重要经典,不仅详细描述了尸解的方法和意义,还通过丰富的传说和故事,为修炼者提供了具体的榜样和指导。通过这些内容,修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修炼的精髓,从而在修炼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段文本主要描述了道教中的尸解和水解两种修炼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修炼者可以实现灵魂脱离肉体,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尸解和水解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死、超脱尘世的理想。
文本中提到的‘曲晨飞精’、‘太一’、‘天马’等神秘物质和神灵,反映了道教对宇宙和生命的独特理解。这些神灵和物质不仅是修炼者的助力,也是道教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赤书玉诀》和‘五帝符’等经典和符咒,展示了道教法术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这些法术和仪式不仅是修炼者的工具,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本中提到的辛玄子、段季正和王进贤等人物,通过水解实现了长生不死,反映了道教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是道教修炼的典范,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描述道教中的尸解和水解两种修炼方法,展示了道教对长生不死、超脱尘世的追求。这些修炼方法和神灵、经典、符咒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