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存思部-卷三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存思部-卷三-原文

◎太一帝君太丹隐书一名《太一别诀》

夫学道而无太一,犹视瞻之无两眼;存念而无太一,犹胸腹之失五脏;御神而无太一,犹起行之无四支;立身而无太一,犹尸殭而无气矣。是为此经。开通万神,生成魂津,千涂百径,太一而立人焉。若学无师者,徒自烦劳也。今别复撰此经之波流,钞出其外际,未陈幽妙,靡该秘唱者,名为太一别诀。

如有可寻,以悟始涉未,令顿开深源者也,自使别诀微行,于学者涉粗迹以自觉焉。至于幽玄内构,合奇万津,流会真神,混合灵府,炜烨于神景之变,发曜于造化之外,焕如圆曜,寂如太无,郁起而空洞结云,凝思而千年继夜,可谓微乎深哉!太一之变也,皆理竭于此经,事悉于洞玄者矣。

夫人者,受生于天魂,结成于元灵,转轮九气,挺命太一,开关三道,积神幽宫,所以玄液七缠,流津敷泽,日月映其六虚,口目运其神器,云行雨施,德拟天地。胞胎内一,五因来具,立人之道,其如此也。故五因者,是五神也;故三道,是三真也;夫五神,天之魂也;三真,天之道也;九气,天之胎;太一,天之源;日月,天之眼;玄液,天之润;六虚,天之光;幽宫,天之府;神器,天之化;元灵,帝之变。凡此言九气者,乃混合帝君之变,变而化九,是谓九宫,九宫混变而同一矣。兆欲修己求生,当从所生之宗,所生之宗,谓元父、玄母也。元父主气,化理帝先;玄母主精,变结胞胎。精气相成,如阴阳相生,云行雨施,兆已道合。无名数起三五,兆始禀形七九,既匝兆体乃成和合,三五七九,洞冥象帝之先,当须帝营天皇之功,九变为灵,功成人体,体与神并,神去则死,神守则生。是以三元为道之始;帝君为道之根;太一为道之变;九天为道之神;九宫为道之宅;玄液为道之津。修之三年,可以照镜三田以致神仙。朝适六合,夕守泥丸,坚执胎精,使心常勤。后学之子,须此为缘。见是经者,始可与言,九气陶注,太一运神矣。既得为人,人亦象矣。自无太一灵简,三元金名,司命隐符,五老紫籍,虽受天气而生,皆不得闻见至道矣。子又无玄宫紫札,上皇宝名、太一玉箓、东华隐图、三元铭神、大帝参魂者,虽受天之性,既得暂闻至道矣,亦不能修为,为不能久,久而不固,固而不专,专而不能洞也。适可隐存五岳,登行常生之涂耳,不得八景超霄,浮烟控晖,飞腾虚羽,踊跃太无矣。子又无琼台羽札、流云五校、太一金阁、五皇隐箓、后圣七符、空山石函、丹台素章、玄皇玉行、天母胞图、太上圆名、保真秀景、光练神驱之录者,皆不得见《洞真玄经》,睹帝一之变,又不得闻《消魔神智慧》之咏,又不得闻《太上隐书》八素之辞,又不得闻《大洞真经三十九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也。存三守一,精思洞房会帝君,则化生九灵于子形中,辅子之神明,成子之仙真,保子之长生,固子之胎魂也。白元、无英、桃康、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符,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变,三五化形,于是三宫镇真,百节受灵,帝君宝籍,宿命无倾。

九天九宫,中有九神。是谓天皇九魂,变成九气,化为九神,各治一宫,故曰九宫。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绛宫,是曰六府。上曰天府,下曰洞台。三五之号,其位不同。一曰太清之中,则三五帝君。二曰,三一丹田;神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是也,合而名为三五。三五各有宫室,若三真各安其宫,五神上见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此则无极之中所谓九君。上一则真一也。九君所谓天之魂,自然成真子也,以为兆神者也。若兆之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体,週旋三五之中,返覆七九之里,使天帝之灵魂常治在兆己,五神奉籍,週而复始,必将白日登晨,何但不死而已哉!

帝君混化週旋三五,太一万结成七九,其数合二十四也。天有二十四气,气之上,化也,变而则成真人,真人亦禀之,故体有二十四神,神有千乘万骑,云行八极之中。子若思存,念之慎勿忘,可以辟死求生,上超十方。于是神安气洞,上与天通,越出地户,过度天门,隐息四维,七星散分,飞行云房,日月殖根,守金藏玉,制御万神。仙王何人?我已成其真矣。此隐存之道也,并有经诀在《上皇中极宝景篇》中,子既有之,不得妄传,必须歃誓,审人乃宣。

夜半生气之时,若鸡鸣时,正卧,闭目微气,存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并径九寸,在两目耳之上,名为六合高窗也。日月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见了了,洞彻内外,令一身与日月光共合。良久,毕。叩齿九通,咽液九过,乃微祝曰:

太上玄一,九星吐精,三五七变,洞观幽冥。日月神光,下彻神庭,侠照六合,太一黄宁。帝君命简,金书不倾;五老奉符,天地同诚。使我不死,以致真灵;却遏万邪,祸灭消平。上朝天皇,还老返婴;太帝有制,百鬼敬听。

咒毕,乃开目,名为日月练根,三光校魂,以制御百神,辟诸鬼气之来侵,使兆长生不死,夕夕存之矣。

又存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共合神庭之中,却上入明堂之中,化生黄英之体,下流口中,九咽之以哺太一,常以生气时存之。毕,微祝曰:

日月上精,黄水月华,太一来饮,神光高罗。使我长生

天地同柯。毕,五日一行之。

口中舌上为神庭。存日月既毕,因动舌,觉有黄泉如紫金色,从舌上出,上流却入明堂之中,名为黄英之醴也。

存思之时,当闭目绝念,常以月朔之夕生气之时,安卧,闭目向上,心存二十四星,星大一寸,如相连结之状。

又存一星中辄有一人,合二十四人,如小兒始生之状,无衣服也。

于是二十四星,直从天上虚空中来,下回绕一身外三匝。毕,次以咽之入口中,凡作二十四咽,咽时辄觉吞一星也,觉从口中径至脐中,名曰受命之宫也。

又觉星光照一腹内,洞彻五脏。

又存星光化为二十四真人,并吐黄气如烟,以布满脐中,郁郁然洞彻内外也。

良久,微咒曰:

二十四真,回入黄庭,口吐黄气,二十四星,灌我命门,百神受灵,使我骨强,魂魄安宁,五脏受符,天地相倾。毕,名曰真气,入守命门,以辟灾祸百鬼之疾,令人长生不死。

太元混合以象一灵,虚生之子以为上帝君。

又居泥丸之帝,以为三一之尊帝。尊帝者,是虚生之子也,是谓三帝焉。

太一受生于空洞,变化乎八方,立景于三帝之间,流会乎万神之领。

天地之尊,皆须太一而自运也。

灵帝无太一,则玄灵不回气;尊帝无太一,则三一不居其宫域。

故太一之神,并五神以通用,上合体于二帝。

帝之为高,犹天皇帝君者也。

尊形九魂,魄生三五,合会结成帝君将帝生也,受玄中上气,三五离合之所挺焉。

是以帝生于无极之表,空成之中是于太清之域,治在玉清气紫微宫。

光耀五色,华盖九重,前洞泥丸,后开幽门,下临六合,上连紫云,百灵宿卫,飞阁交通,玉殿硃陛,内有金房,中有太真,号曰天皇。

凭虚而生,处无极之中,衣五色珠衣,冠九德晨冠。

制御天地,时乘飞龙,六辔超虚,九道自通。

此自然之精气,众真之帝君。

兆常思而诵之,可以为仙王。

太极之中有九名:一曰太清,二曰太极,三曰太微,四曰紫房,五曰玄台,六曰帝堂,七曰天府,八曰黄宫,九曰玉京玄都。

要而言之,从人顶上直下一寸,为太极宫,宫方一寸耳,在六合宫之上。

六合宫,太一之神居焉。

六合宫在明堂之北,洞房之南,两眉之间上一寸也。

帝君主变,太一主生,司命主命,无英主精,白元主魂魄,桃康主神灵。

人有五籍五符,禀之帝君,五神执之,各主其一,间关本命,除死上生,而无太一之事者,万不生也。

太一者,胞胎之精,变化之主。

魂魄生于胎神,命气出于胞府。

变合帝君,混化为人。

故太一之神,生之神、生之母,帝君之尊,生之父。

太一名务犹收,字归会昌,又一名解明,一名寄频。

此《三元洞玄内宝经》之真名字,《外诀》、《杂钞》云云之名,皆非实非真也,今此名字,甚不可告人。

自知之者,长生不死,辟却万祸,能致神灵,玉女来降己矣。

夕夕当存太一在己身中六合宫,或存太一在兆左右,座卧背向无所不在也。

皆以生气时存之。毕,咒曰:

太一之精,起于太清,魂魄受化,形影为灵,摄御百神,拘制三阳。

帝君玄烟,合真会昌,内安精气,外攘灾殃,却除死籍,延命永长。

衣服老少,变易无常,治在六合,週旋绛宫,下达洞门,上到玄乡。

混合三五,游息天京,呼引日月,变化雄雌,摄兆符籍,胞胎之囊,死生之命,太一扶将。

存太一与兆形正同,衣服亦同也。

是以兆之身,常当斋洁而修盛,以求会景于太一也。

衣服中物,一不得假借于不同气者,诸如此类,皆当慎之。

子既不能服食去谷,精思研真矣,当节诸臊秽腥血杂食,荤辛之菜一为禁绝。

若能如是以愈矣,可以庶生命之长矣。

右无英公子者,结精固神之主,三元上气之神,结精由于天精,精生归于三气矣。

故无英公子,常摄精神之符命也,名玄充叔,字合符子,又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常在玉房上清之内。

夕夕存思之,毕,咒曰:

太上玉真,皇精相连,三元英气,太玄紫辰,九霄挺明,五华生烟,黄阙金室,中有大神。

握固流铃,首建华冠,紫盖回飚,龙衣虎文,貌状婴兒,四灵洞均,出丹入虚,合形帝君,呼阴召阳,天道有真,名曰玄元叔,号为无英君,週流九道,散化五常,摄精生我,与道长存。

右白元君者,或曰洞房君也,主摄魂魄之气,捡御灵液之神,故魂魄生于九灵之宫,神液运于三气之真,是以御之者,号曰白元洞阳君,摄持魂魄之符命焉。

白元君,名郁灵标,字玄夷绝,又一名硃精,一名启成,治在玉堂上清之内。

夕夕存思毕,咒曰:

太上神精,高清九宫,三气结变,正当神门。

龙衣虎带,扶命还魂,腰佩玉书,黄晨华冠。

把籍持符,呼吸混分,名曰郁灵,号曰白元。

与我俱游,上到阳关,週旋九清六合之中。

固养精液,泥丸上元,百神扶将,各镇宝宫。

检御既毕,还安黄房。

中央司命君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摄寿夭之简札。

太一变魂而符列;司命混合而对魂。

帝君司命之神,主典年寿魁柄长短之期,是以混合太一,以符籍而由之,故称丈人焉。

名理明初,字玄度卿,一名神宗,一名灵华。

白日治幽极宫,通御阴房,出入神庐两门中;夕治在玄室地户之中,幽宫之下,六合宫之上一界中耳。

阴房者,是鼻之两孔中也。

司命出入,当由鼻孔,不两眉间也。

夕在玄室,为玉茎之中,地户亦为阴囊中也。

若女子存之,令在阴门之内,北极中

夕夕存思焉,存毕,咒曰:

皇一之魂,化成九名,混合三真,变景帝庭。幽极玄户,中有天灵,週旋七运,百神合成。摄筹把?弄,司命之精,龙衣虎裙,冠巾七星。常在我己,安存我形,号为丈人,名曰理明。上通符命,使我长生,三元六府,万关条平。摄御灵气,与兆合并,龙轮徘徊,共登太清。齐光日月,幽幽冥冥,刻命青绿,天地俱倾。

命门桃君者,摄禀气之命,此始气之君也。还精归神,变白化青,合规挺矩,生立肇冥,天地之资元,阴阳之灵宗,金门玉关,房户之宝,并制命于桃君之气也。故太一还景,帝君合魂。还景者,俱混洞以万变;合魂者,化精液而生也。精变之始,由桃君而唱,以别男女之兆焉。桃君名孩道康,字合精延,一名命王,一名胞根。白日治在金门五城中,是为脐中命门。下丹田之宫也,夕治在六合中,太一之右焉。夕夕存思。毕,乃咒曰:

玄元结精,虚气合烟,胞胎之结,阴阳之亲。太上三气,下入兆身,百节受灵,万神各陈,混沌为一,名为桃君,形如始生,晖晖冲天。衣服五色,华彩凤文,手执神符,合帝之魂。腰带虎书,赤巾丹冠,金床玉榻,正当命门。口吸精气,强我骨筋,右有神女,手把硃幡;左有玉童,书记帝言。阳气左行,混变未分;阴气右回,流形七旋。上诣泥丸,常游九宫,出入幽门,摄练魂魄,六府之间,领录万神,与我俱仙。

右三五浑合,化生五神之法。此五神者,禀五气之大灵,符玄命之宗也。上生虚无,下结一身,身中之生,须五神以起居焉。兆当夕夕存思而祝之焉。若不能闇讽,可白日按文而吟之,不必夜半要生气时耳。夫三魂生于五神;三真出于五灵,谓此道为混合三五之法焉。行之者,长生不死,名此道日察明堂历神紫宫,生化三五,朝胎上元者也。虽已得仙者亦当行之者,长生也。存思之时,坐卧任意。若座者,得向本命为佳。若不能顿思五神者,可以先存二神,后存三神,週匝复始,先後太一始也。

◎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

太微天帝君,镇神内思,解脱散结,固魂凝魄,混合化玄,修真之道,开通六府,五宫受灵,咽气思真,芝芳自生,胃管结络,神澄体清,玉辇立至,白日登晨。常当清斋,沐浴烧香,入室夷心,弃累遗尘,豁然无滞,注念不眠,然後真形可睹,游神可还。每以平旦东向,平座临目,内存形色朗然,呼其正讳,还镇本宫,叩齿三十六通,乃存:

发神,名苍华,字太元,形长二寸一分;

脑神,名精根,字泥丸,形长一寸一分;

眼神,名明上,字英玄,形长三寸;

鼻神,名玉垄,字灵坚,形长二寸五分;

耳神,名空闲,字幽田,形长三寸一分;

舌神,名通命,字正伦,形长七寸;

齿神,名崿锋,字罗千,形长一寸五分。面部七神,同衣飞罗裙,并婴兒之形。存之审正,罗列一面,各镇其宫。毕,便叩齿二十四通,咽气十二过祝曰:

灵源散气,结气成神,分别前后,总统泥丸。上下相扶,七神敷陈,流形遁变,变养华元。导引八灵,上冲洞门,卫躯摄景,上升帝晨。毕,次思:

心神,名丹元,字守灵,形长九寸;

肺神,名皓华,字虚成,形长八寸;

肝神,名龙烟,字舍明,形长七寸;

肾神,名玄冥,字育婴,形长三寸六分;

脾神,名常在,字魂庭,形长七寸三分;

胆神,名龙曜,字威明,形长三寸六分。六府真神,同著丹锦飞裙,处五脏之内,六府之宫,形若婴兒,色如华童。存之审正,罗列一形,从朝至暮,思念勿忘,叩齿二十四过,祝曰:

五脏六腑,真神同归,总御绛宫,上下相随。金房赤子,对处四扉,幽房玄阙,神堂纽机。混化生神,真气精微,保炼丹田,与日齐晖。得与八景,合形升飞。毕,次思:

精血三真,名无生君,字黄宁子玄,镇我两乳之下源。

骨节二真,名坚玉君,字凝羽珠,镇我太仓之府五肠之口。

心中一真,名天精液君,字飞生上英,镇我胸中四极之口。

九元之真,男,名拘制,字三阳,镇我左耳伏晨之户。

皇一之魂,女,名上归,字帝子,镇我右耳伏晨之户。

紫素左元君,名翳郁无刃,字安来上,镇我头面之境。

黄素中元君,名圆华黄,字太张上,镇我胸胁之境。

白素右元君,名启明萧刃,字金门上,镇我下关之境。

日中司命,名接生,镇我左手中。

月中桃君,名方盈,镇我右手中。

胎中一元白气君,名务玄子,字育尚生。

太一精魂,名玄归子,字盛昌,二神镇我五脏之上,结喉之本。

结中青气君,名案延昌,字合和婴兒。

元君精魂,名保谷童,字明夫。二神镇我五脏之下,大胃之上。

节中黑气君,名斌来生,字精上门。

帝真精魂,名幽台生,字灌上生。二神镇我九肠之口,伏源之下。

胞中黄气君,名祖明车,字神无极。

天帝精魂,名理维藏,字法珠。二神镇我小腹之内,二孔之本。

血中赤气君,名混杂子,字叔保坚。

司命精魂,名发纽子,字庆玄。二神镇我百关之血,绝节之下。

上玄元父君,名高同生,字左回明。

下玄元母,名叔火王,字右回光。

帝皇太一,名重冥空,字幽寥无。

九帝尊,名日明真,字众帝生。

太帝精魂,名阳堂王,字八灵君。

九关魂,名绿回道,字绝冥。

天纪帝魂,名照无阿,字广神。七神镇我本命之根,

塞我死路之门。存祝众真,从头至脐,无不朗然,便使金液流匝,玉华映魂,灵?台溢于穷肠,帝气充于九关,七祖披释于三涂,受更胎于南宫,镇存神于一身,布真气以固年。毕,叩齿三十九通。

祝曰:气生于无,结生阳神,阳气外贡,阴气内成,二象番错,交结元灵。内真镇卫,九孔受生,保魂固魄,万神安停,保我三关,华芝充盈,与我同升,俱造玉清。毕,咽气三十九过,以镇三十九户,气泽匝润,流布一身。

若能弃累,不拘世尘,静心夷意,朗睹虚房。眄想内视,镇神固魂,绝死气于九户,镇生宫于上关。回匝存祝,如面共言,昼夜三年,真神见形,皓华反根,朽齿牙生,五脏结络,内补充盈,役召六甲,驱策六丁,室致九霄之宾,神降二素之軿,神飞形举,白日登晨。

右上真之神,宝名内字,而镇在人身之内,运于九天之气,固人六府机关。万积化生,皆由于神,神镇则生,神游则亡。勤心积感,则能举人身形,上升玄宫。求仙之道,不知形神内名,又不知填死户,长生岂可冀乎?

夫修此道,不得冒履淹秽,食五辛酒肉之属,触忤正气,神则去矣。人知丰肴以甘口,爵禄以荣身,而不知甘口之食,是伤神命之斧,奢丽是消真之源,故神人爱幽寂而栖身,不显形于风尘者也。修生之家,且可慎乎!

◎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存思法

诀文曰:九天丈人,三天玉童,同时传太帝君、天帝君,天帝君传太微天帝君,太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天帝君以传西王母,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圣君金阙圣君以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传西城王君,使付后学应为真人者,承真相统,气亻系皇篇,至王君已经七千馀劫。

王君后封灵文于王屋山西穴玉室之内,有素灵之官侍香典文,其道秘妙,不行于世。若有玄名得遇此文,万仙来朝,天官卫身。勤行苦思,白日升晨。

凡受上清道经三宝妙章、步虚升玄之道,而不先释五脏开理幽关,万气不固,真灵不欣,徒劳勤事,万不得仙。今撰玉诀,上帝妙言,以传后学,秘而奉真,慎勿轻传,殃灭子身。

每至本命之日,沐浴入室,东向叩齿九通,冥目,思东方青帝,少阳九灵真人,讳拘上生,身长九寸,头戴九元之冠,衣单青飞裙,手执青精玉板,乘青云飞舆,从青袿玉女十二人,从天清阳宫中来下,以青云冠覆我身。

思九灵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肝内,便三呼少阳九灵真人拘上生,赍青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苍元浩灵,少阳先生,九气还肝,使我魂宁。幽府结华,藏内鲜明,练容固体,返白为青。化内发景,登升紫庭。敢有犯试,摧以流铃。上帝玉录,太清记名。毕,引气九咽止。

正南向,冥目,叩齿三通,思南方赤帝,太阳南极真人,讳融上生,身长三寸,头戴进贤之冠,衣绛章之衣,手执硃玉之板,乘赤云飞舆,从赤袿玉女十二人,从天兰台宫中来下,以丹云冠覆我身。

思太阳南极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心内,便三呼太阳南极真人融上生,赍丹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赤庭绛云,上有高真。三气归心,是我丹元。腾我净躬,遥奏以闻。心固神静,九灵闭关。金真内映,紫烟结云。太微绿字,书名神仙。飞行上清,朝谒帝庭。毕,引气三咽止。

正西向,冥目,叩齿七通。思西方白帝,少阴素灵真人,讳辱明子,身长七寸,头戴玉宝玄冠,衣素锦之衣,手执素玉之板,乘白云飞舆,从素灵玉女十二人,从天皇宫来下,以素云冠覆我身。

思素灵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肺内,便三呼少阴素灵真人辱明子,赍白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素元洞虚,天真神庐。七气守肺,与神同居。保练玉藏,含华玉芝。澄诚明石,游御玄虚。白玉金字,九帝真书。使我飞仙,死名落除。游洞三清,适意所如。毕,引气七咽止。

正北向,冥目,叩齿五通。思北方黑帝,太阴玄灵真人,讳冥玄默,身长五寸,头戴玄冠,衣玄云之衣,手执玄精玉版,乘玄云飞舆,从太玄玉女十二人,从天玄阴玉虚宫中下,以玄云冠覆我身。

思太阴玄灵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肾内,便三呼太阴玄灵真人冥玄默,赍玄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玄元北极,太上灵玑,五气卫肾,龟玉参差。宝华结络,胃藏朗开,神名玉台,年同二仪。上皇大帝,峙然不迷,役使六甲,以致八威。参龙驾浮,超然升飞,吐纳神芝,历劫不衰。毕,引气五咽止。

正向本命之上,冥目,叩齿十二通。思中央黄帝总元三灵真人,讳原华,身长一寸二分,头戴黄晨玉冠,衣黄锦飞裙,手执黄精玉版,乘黄霞飞舆,从中央黄帝玉女十二人,从天玉房宫中下,以黄云冠覆我身。

思三灵真人,乘黄云入我身中,安镇脾内,便三呼总元三灵真人原华,赍黄精、玉芝,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黄元中帝,本命之神。一气侍脾,使我得真。五脏生华,结络紫晨。变景练容,保命长延。后物而倾,千神来臣。老君玄录,名书神仙。长生久视,与天同存。毕,引气十二咽止。

还东向,冥目,叩齿三十六通。思五气玉清高皇上宝真人,讳太虚,身长三寸,头戴玉晨之冠,衣五色无缝单衣,左手捧日精,右手执月光,镇我上府泥丸宫中,呼上宝真人太虚,赍五气流精陶灌

我身,便五味口五咽止。仰咒曰:

高上真皇,五帝太灵,保我泥丸,玄映五形。三光朗耀,日月洞明,飞云流霞,陶注玉精。练容保魄,神魂自生,千变万化,升入紫庭。毕,引气五咽止。

五方命咒毕,摩两掌拭面目。如此五年,面发金容,五内华生,五脏保气,神仙道成。三宫感暢,真灵见形,乘空驾虚,白日升天。惟在密修,慎勿轻传。

◎紫书存思元父玄母诀

《紫书诀》言,修行上真之道,当以三月、九月、十二月三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年三月,月有三日,三过行之。此月是九天元父受化之月,日是游宴九天上宫值合之时也。每至其日,沐浴清斋,于隐寂之地,不关人事,正中时向东北之上,仰天思九天元父姓名,身长九寸九分,著玄黄素灵之绶,头戴七称珠玉之帻,冠无极进肾之冠,居九天之上,太极琼宫玉宝之府,丹灵乡洞元里中。时乘碧云飞舆,从十二飞龙、二十四仙人,白鹄侍轮,游于虚玄之上。存思分明,令如对颜,便九拜于元父三过,阴唤元父,甲今有言,乞与上升,奉侍帝灵。辄叩齿九通。仰祝曰:

高上帝尊,元始大神,含真胤气,形秀紫天。乘云驾浮,落景八烟,回轮曲降,道廕我身。得乘霄景,奉侍灵辕,今日八会,上愿开陈。所向所启,莫不如言,长享元吉,与帝同存。毕,仰咽九气止。如此元父感悦,帝尊欣喜,即命领仙,注子金名。九年精思,克遣琼舆,下迎子身,白日飞升,上造帝庭。此道高妙,非下世凡学所可参闻,自无金名玄图录字,上清莫得知见。若于机会遇得宝篇,皆宿挺合仙,但当宝录,密而奉行。轻说非真,罪延七祖父母,长闭地狱,万劫不原,身没鬼宫,万不得仙。

《紫书诀》言,凡修上真之道,当以二月、七月、十月五日、十六日、二十九日,一年三月,月有三日。此月是九天玄母合化始生之月,日是天元合庆变雌天德之日也。至其日,沐浴清斋,别室寂处,不关人事,夜半露出中庭,西南向,仰天思九天玄母姓名,身长六寸六分,著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头戴紫元玄黄宝冠,居九气无极之上,琼林七映之宫,玉宝洞元之府,九光乡上清里中。时乘紫云飞精羽盖,从十二凤凰、三十六玉女,白凤侍轮,游于太清之上,无崖之中。存思分明,朗然对前,便九拜于玄母三过,阴唤玄母,甲秽质贪真,仰慕上清,乞与眄接,得侍玉灵。叩齿九通。仰祝曰:

三合五离,混化二元。气凝成神,神变合魂。胎养九天,保固生门。阴精玄降,陶灌形源。练质染气,受化自然。今日何日?玄母开陈。八愿九会,上获天真。景向参微,得启玉晨。骨腾肉飞,乘虚络烟。上造紫辕,长辅帝臣。毕,仰咽气九过止。如此,玄母含暢,帝妃喜欢,天真下降,得见灵颜,即命青宫注上玉名。九年精思,帝遣玉女,乘云下迎,上升玉清,侍卫玄宫。此道高妙,非世所闻。若有金名,标侍帝简,得见此文,皆宿挺合仙,克得飞升,游宴九天也。慎勿轻泄,身没三官,七祖被考,长闭河源。

凡行此道,当精心苦念,目瞻灵颜,仰希玄降,以要飞仙,不得污秽。上干太真,身被禁闭,万不得仙。若天阴无日,亦可于静室行事,但使心目相应,口向相和,神无不感,道无不降,学无不成,道降神附,飞行太空也。

◎紫书存思九天真女法

《紫书诀》言,凡修上真之道,常以九月九日、七月七日、三月三日,此日是九天真女合庆玉宫,游宴霄庭,敷陈纳灵之日。至其日,五香沐浴,清斋,隐处别室,不交人事,夜半露出,烧香北向。仰思九天真女,讳字,身长七寸七分,著七色耀玄罗袿、明光九色紫锦飞裙,头戴玄黄七称进贤之冠,居上上紫琼宫,玉景台七映府,金光乡无为里中。时乘紫霞飞盖、绿軿丹举,从上宫玉女三十六人,手把神芝五色华幡,御飞凤白鸾,游于九玄之上,青天之崖。思毕,心拜真女四拜,叩齿二十四通。仰祝曰:

天真回庆,游宴紫天。敷陈纳灵,合运无间。上御玉宫,下眄兆臣。八会开张,九愿同缠。思微立感,上窥神真。流精陶注,玉华降身。万庆无量,长种福田。毕,仰引气二十四咽止。如此,真女感悦,神妃含欢。上列玉帝,奉兆玉名,记书东华,参篇玉清也。修之九年,面发金容,体映玉光,神妃交接,身对灵真,克乘飞盖,游宴紫庭。此法高妙,世所不行。若有金名,书字紫简,得见秘文,骨挺应仙。宝而密修,计日成仙。轻泄非真,罚以神兵,长役幽泉,七祖受累,万劫不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存思部-卷三-译文

◎太一帝君太丹隐书,又名《太一别诀》

学习道法而没有太一,就像看东西没有双眼;存念而没有太一,就像胸腹失去了五脏;驾驭精神而没有太一,就像行走没有四肢;立身而没有太一,就像尸体僵硬没有气息。这就是这部经书的意义。它能够开通万神,生成魂津,千条路径,太一使人得以立身。如果学习没有师父,只是徒劳无功。现在特别撰写了这部经书的流变,摘录出其外在的部分,未涉及深奥的妙理,未能涵盖秘传的唱诵,称之为太一别诀。

如果有可以探寻的地方,以领悟初学者的困惑,使其顿悟深奥的源头,自然会使别诀微行,让学者通过粗浅的迹象自我觉悟。至于深奥玄妙的内在构造,融合万千路径,汇聚真神,混合灵府,光辉照耀于神景的变化,闪耀于造化之外,明亮如圆月,寂静如太虚,郁结而空洞中凝结云气,凝思而千年延续夜晚,可以说是微妙而深奥啊!太一的变化,都在这部经书中详尽阐述,事情都在洞玄中明了。

人,受生于天魂,结成于元灵,转轮九气,挺命太一,开关三道,积神于幽宫,因此玄液七缠,流津敷泽,日月映照其六虚,口目运用其神器,云行雨施,德行比拟天地。胞胎内一,五因来具,立人之道,就是如此。所以五因,就是五神;所以三道,就是三真;五神,是天之魂;三真,是天之道;九气,是天之胎;太一,是天之源;日月,是天之眼;玄液,是天之润;六虚,是天之光;幽宫,是天之府;神器,是天之化;元灵,是帝之变。凡此所说的九气,乃是混合帝君的变化,变化而化为九,称之为九宫,九宫混合变化而同一。想要修己求生,应当从所生之宗,所生之宗,就是元父、玄母。元父主气,化理帝先;玄母主精,变结胞胎。精气相成,如阴阳相生,云行雨施,兆已道合。无名数起三五,兆始禀形七九,既匝兆体乃成和合,三五七九,洞冥象帝之先,当须帝营天皇之功,九变为灵,功成人体,体与神并,神去则死,神守则生。因此三元为道之始;帝君为道之根;太一为道之变;九天为道之神;九宫为道之宅;玄液为道之津。修之三年,可以照镜三田以致神仙。朝适六合,夕守泥丸,坚执胎精,使心常勤。后学之子,须以此为缘。见到这部经书的人,才可以与之谈论,九气陶注,太一运神。既得为人,人也象矣。自无太一灵简,三元金名,司命隐符,五老紫籍,虽受天气而生,皆不得闻见至道。子又无玄宫紫札,上皇宝名、太一玉箓、东华隐图、三元铭神、大帝参魂者,虽受天之性,既得暂闻至道,亦不能修为,为不能久,久而不固,固而不专,专而不能洞。适可隐存五岳,登行常生之涂,不得八景超霄,浮烟控晖,飞腾虚羽,踊跃太无。子又无琼台羽札、流云五校、太一金阁、五皇隐箓、后圣七符、空山石函、丹台素章、玄皇玉行、天母胞图、太上圆名、保真秀景、光练神驱之录者,皆不得见《洞真玄经》,睹帝一之变,又不得闻《消魔神智慧》之咏,又不得闻《太上隐书》八素之辞,又不得闻《大洞真经三十九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存三守一,精思洞房会帝君,则化生九灵于子形中,辅子之神明,成子之仙真,保子之长生,固子之胎魂。白元、无英、桃康、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符,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变,三五化形,于是三宫镇真,百节受灵,帝君宝籍,宿命无倾。

九天九宫,中有九神。这就是天皇九魂,变成九气,化为九神,各治一宫,故称九宫。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绛宫,这就是六府。上称天府,下称洞台。三五之号,其位不同。一称太清之中,就是三五帝君。二称,三一丹田;神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是也,合而名为三五。三五各有宫室,若三真各安其宫,五神上见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这就是无极之中所谓的九君。上一就是真一。九君所谓天之魂,自然成真子也,以为兆神。若兆之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体,週旋三五之中,返覆七九之里,使天帝之灵魂常治在兆己,五神奉籍,週而复始,必将白日登晨,何但不死而已!

帝君混化週旋三五,太一万结成七九,其数合二十四。天有二十四气,气之上,化也,变而则成真人,真人亦禀之,故体有二十四神,神有千乘万骑,云行八极之中。子若思存,念之慎勿忘,可以辟死求生,上超十方。于是神安气洞,上与天通,越出地户,过度天门,隐息四维,七星散分,飞行云房,日月殖根,守金藏玉,制御万神。仙王何人?我已成其真。此隐存之道也,并有经诀在《上皇中极宝景篇》中,子既有之,不得妄传,必须歃誓,审人乃宣。

夜半生气之时,若鸡鸣时,正卧,闭目微气,存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并径九寸,在两目耳之上,名为六合高窗。日月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见了了,洞彻内外,令一身与日月光共合。良久,毕。叩齿九通,咽液九过,乃微祝曰:

太上玄一,九星吐精,三五七变,洞观幽冥。日月神光,下彻神庭,侠照六合,太一黄宁。帝君命简,金书不倾;五老奉符,天地同诚。使我不死,以致真灵;却遏万邪,祸灭消平。上朝天皇,还老返婴;太帝有制,百鬼敬听。

咒毕,乃开目,名为日月练根,三光校魂,以制御百神,辟诸鬼气之来侵,使兆长生不死,夕夕存之。

又存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共合神庭之中,却上入明堂之中,化生黄英之体,下流口中,九咽之以哺太一,常以生气时存之。毕,微祝曰:

日月上精,黄水月华,太一来饮,神光高罗。使我长生

天地同根。完成之后,每五天进行一次。

口中的舌头上是神庭。存想日月之后,活动舌头,感觉有黄泉如紫金色,从舌头上流出,向上流入明堂之中,称为黄英之醴。

存想时,应当闭目绝念,常在每月初一的晚上生气之时,安卧,闭目向上,心中存想二十四星,星大一寸,如相连结的形状。

又存想每颗星中有一人,共二十四人,如婴儿初生的样子,没有衣服。

于是二十四星,直接从天上虚空中来,下回绕身体外三圈。完成后,接着咽入口中,共作二十四咽,每次咽时感觉吞下一颗星,感觉从口中直接到脐中,称为受命之宫。

又感觉星光照亮腹内,洞彻五脏。

又存想星光化为二十四真人,并吐出黄气如烟,布满脐中,郁郁然洞彻内外。

良久,微咒曰:

二十四真,回入黄庭,口吐黄气,二十四星,灌我命门,百神受灵,使我骨强,魂魄安宁,五脏受符,天地相倾。完成之后,称为真气,入守命门,以辟灾祸百鬼之疾,令人长生不死。

太元混合以象一灵,虚生之子以为上帝君。

又居泥丸之帝,以为三一之尊帝。尊帝者,是虚生之子也,是谓三帝焉。

太一受生于空洞,变化于八方,立景于三帝之间,流会于万神之领。

天地之尊,皆须太一而自运也。

灵帝无太一,则玄灵不回气;尊帝无太一,则三一不居其宫域。

故太一之神,并五神以通用,上合体于二帝。

帝之为高,犹天皇帝君者也。

尊形九魂,魄生三五,合会结成帝君将帝生也,受玄中上气,三五离合之所挺焉。

是以帝生于无极之表,空成之中是于太清之域,治在玉清气紫微宫。

光耀五色,华盖九重,前洞泥丸,后开幽门,下临六合,上连紫云,百灵宿卫,飞阁交通,玉殿硃陛,内有金房,中有太真,号曰天皇。

凭虚而生,处无极之中,衣五色珠衣,冠九德晨冠。

制御天地,时乘飞龙,六辔超虚,九道自通。

此自然之精气,众真之帝君。

兆常思而诵之,可以为仙王。

太极之中有九名:一曰太清,二曰太极,三曰太微,四曰紫房,五曰玄台,六曰帝堂,七曰天府,八曰黄宫,九曰玉京玄都。

要而言之,从人顶上直下一寸,为太极宫,宫方一寸耳,在六合宫之上。

六合宫,太一之神居焉。

六合宫在明堂之北,洞房之南,两眉之间上一寸也。

帝君主变,太一主生,司命主命,无英主精,白元主魂魄,桃康主神灵。

人有五籍五符,禀之帝君,五神执之,各主其一,间关本命,除死上生,而无太一之事者,万不生也。

太一者,胞胎之精,变化之主。

魂魄生于胎神,命气出于胞府。

变合帝君,混化为人。

故太一之神,生之神、生之母,帝君之尊,生之父。

太一名务犹收,字归会昌,又一名解明,一名寄频。

此《三元洞玄内宝经》之真名字,《外诀》、《杂钞》云云之名,皆非实非真也,今此名字,甚不可告人。

自知之者,长生不死,辟却万祸,能致神灵,玉女来降己矣。

夕夕当存太一在己身中六合宫,或存太一在兆左右,座卧背向无所不在也。

皆以生气时存之。毕,咒曰:

太一之精,起于太清,魂魄受化,形影为灵,摄御百神,拘制三阳。

帝君玄烟,合真会昌,内安精气,外攘灾殃,却除死籍,延命永长。

衣服老少,变易无常,治在六合,週旋绛宫,下达洞门,上到玄乡。

混合三五,游息天京,呼引日月,变化雄雌,摄兆符籍,胞胎之囊,死生之命,太一扶将。

存太一与兆形正同,衣服亦同也。

是以兆之身,常当斋洁而修盛,以求会景于太一也。

衣服中物,一不得假借于不同气者,诸如此类,皆当慎之。

子既不能服食去谷,精思研真矣,当节诸臊秽腥血杂食,荤辛之菜一为禁绝。

若能如是以愈矣,可以庶生命之长矣。

右无英公子者,结精固神之主,三元上气之神,结精由于天精,精生归于三气矣。

故无英公子,常摄精神之符命也,名玄充叔,字合符子,又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常在玉房上清之内。

夕夕存思之,毕,咒曰:

太上玉真,皇精相连,三元英气,太玄紫辰,九霄挺明,五华生烟,黄阙金室,中有大神。

握固流铃,首建华冠,紫盖回飚,龙衣虎文,貌状婴兒,四灵洞均,出丹入虚,合形帝君,呼阴召阳,天道有真,名曰玄元叔,号为无英君,週流九道,散化五常,摄精生我,与道长存。

右白元君者,或曰洞房君也,主摄魂魄之气,捡御灵液之神,故魂魄生于九灵之宫,神液运于三气之真,是以御之者,号曰白元洞阳君,摄持魂魄之符命焉。

白元君,名郁灵标,字玄夷绝,又一名硃精,一名启成,治在玉堂上清之内。

夕夕存思毕,咒曰:

太上神精,高清九宫,三气结变,正当神门。

龙衣虎带,扶命还魂,腰佩玉书,黄晨华冠。

把籍持符,呼吸混分,名曰郁灵,号曰白元。

与我俱游,上到阳关,週旋九清六合之中。

固养精液,泥丸上元,百神扶将,各镇宝宫。

检御既毕,还安黄房。

中央司命君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摄寿夭之简札。

太一变魂而符列;司命混合而对魂。

帝君司命之神,主典年寿魁柄长短之期,是以混合太一,以符籍而由之,故称丈人焉。

名理明初,字玄度卿,一名神宗,一名灵华。

白日治幽极宫,通御阴房,出入神庐两门中;夕治在玄室地户之中,幽宫之下,六合宫之上一界中耳。

阴房者,是鼻之两孔中也。

司命出入,当由鼻孔,不两眉间也。

夕在玄室,为玉茎之中,地户亦为阴囊中也。

若女子存之,令在阴门之内,北极中

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存思,存思结束后,念咒语:

皇一之魂,化成九种名字,混合三种真灵,变化成帝庭的景象。在幽深的玄户中,有天灵存在,环绕七次运转,百神合成一体。摄持筹策,玩弄司命的精华,穿着龙衣虎裙,头戴七星冠巾。常在我身边,保护我的形体,被称为丈人,名叫理明。上通符命,使我长生,三元六府,万关条平。摄御灵气,与我合并,龙轮徘徊,共同登上太清。与日月同光,幽幽冥冥,刻命青绿,天地俱倾。

命门桃君,摄持禀气的命,这是始气的君主。还精归神,变白化青,合规挺矩,生立肇冥,天地的资元,阴阳的灵宗,金门玉关,房户的宝,都由桃君的气来制命。所以太一还景,帝君合魂。还景者,俱混洞以万变;合魂者,化精液而生也。精变之始,由桃君而唱,以别男女之兆焉。桃君名孩道康,字合精延,一名命王,一名胞根。白天在金门五城中治理,这是脐中的命门。下丹田的宫,晚上在六合中治理,太一的右边。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存思。结束后,念咒语:

玄元结精,虚气合烟,胞胎的结,阴阳的亲。太上三气,下入我的身体,百节受灵,万神各陈,混沌为一,名为桃君,形如始生,光辉冲天。衣服五色,华彩凤文,手执神符,合帝的魂。腰带虎书,赤巾丹冠,金床玉榻,正当命门。口吸精气,强我骨筋,右边有神女,手把硃幡;左边有玉童,书记帝言。阳气左行,混变未分;阴气右回,流形七旋。上诣泥丸,常游九宫,出入幽门,摄练魂魄,六府之间,领录万神,与我俱仙。

右三五浑合,化生五神的方法。这五神,禀五气的大灵,符玄命的宗。上生虚无,下结一身,身中的生,须五神以起居。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存思并祝祷。如果不能默念,可以在白天按文吟诵,不必在夜半生气时。三魂生于五神;三真出于五灵,称此道为混合三五的方法。行之者,长生不死,称此道为察明堂历神紫宫,生化三五,朝胎上元者也。虽已得仙者也当行之,长生也。存思之时,坐卧任意。若坐者,得向本命为佳。若不能顿思五神者,可以先存二神,后存三神,周而复始,先后太一始也。

◎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

太微天帝君,镇神内思,解脱散结,固魂凝魄,混合化玄,修真之道,开通六府,五宫受灵,咽气思真,芝芳自生,胃管结络,神澄体清,玉辇立至,白日登晨。常当清斋,沐浴烧香,入室夷心,弃累遗尘,豁然无滞,注念不眠,然后真形可睹,游神可还。每以平旦东向,平座临目,内存形色朗然,呼其正讳,还镇本宫,叩齿三十六通,乃存:

发神,名苍华,字太元,形长二寸一分;

脑神,名精根,字泥丸,形长一寸一分;

眼神,名明上,字英玄,形长三寸;

鼻神,名玉垄,字灵坚,形长二寸五分;

耳神,名空闲,字幽田,形长三寸一分;

舌神,名通命,字正伦,形长七寸;

齿神,名崿锋,字罗千,形长一寸五分。面部七神,同穿飞罗裙,都是婴儿的形状。存思审正,罗列一面,各镇其宫。结束后,便叩齿二十四通,咽气十二过祝曰:

灵源散气,结气成神,分别前后,总统泥丸。上下相扶,七神敷陈,流形遁变,变养华元。导引八灵,上冲洞门,卫躯摄景,上升帝晨。结束后,次思:

心神,名丹元,字守灵,形长九寸;

肺神,名皓华,字虚成,形长八寸;

肝神,名龙烟,字舍明,形长七寸;

肾神,名玄冥,字育婴,形长三寸六分;

脾神,名常在,字魂庭,形长七寸三分;

胆神,名龙曜,字威明,形长三寸六分。六府真神,同穿丹锦飞裙,处在五脏之内,六府的宫,形如婴儿,色如华童。存思审正,罗列一形,从朝至暮,思念勿忘,叩齿二十四过,祝曰:

五脏六腑,真神同归,总御绛宫,上下相随。金房赤子,对处四扉,幽房玄阙,神堂纽机。混化生神,真气精微,保炼丹田,与日齐晖。得与八景,合形升飞。结束后,次思:

精血三真,名无生君,字黄宁子玄,镇我两乳之下源。

骨节二真,名坚玉君,字凝羽珠,镇我太仓之府五肠之口。

心中一真,名天精液君,字飞生上英,镇我胸中四极之口。

九元之真,男,名拘制,字三阳,镇我左耳伏晨之户。

皇一之魂,女,名上归,字帝子,镇我右耳伏晨之户。

紫素左元君,名翳郁无刃,字安来上,镇我头面之境。

黄素中元君,名圆华黄,字太张上,镇我胸胁之境。

白素右元君,名启明萧刃,字金门上,镇我下关之境。

日中司命,名接生,镇我左手中。

月中桃君,名方盈,镇我右手中。

胎中一元白气君,名务玄子,字育尚生。

太一精魂,名玄归子,字盛昌,二神镇我五脏之上,结喉之本。

结中青气君,名案延昌,字合和婴兒。

元君精魂,名保谷童,字明夫。二神镇我五脏之下,大胃之上。

节中黑气君,名斌来生,字精上门。

帝真精魂,名幽台生,字灌上生。二神镇我九肠之口,伏源之下。

胞中黄气君,名祖明车,字神无极。

天帝精魂,名理维藏,字法珠。二神镇我小腹之内,二孔之本。

血中赤气君,名混杂子,字叔保坚。

司命精魂,名发纽子,字庆玄。二神镇我百关之血,绝节之下。

上玄元父君,名高同生,字左回明。

下玄元母,名叔火王,字右回光。

帝皇太一,名重冥空,字幽寥无。

九帝尊,名日明真,字众帝生。

太帝精魂,名阳堂王,字八灵君。

九关魂,名绿回道,字绝冥。

天纪帝魂,名照无阿,字广神。七神镇我本命之根,

封闭我通向死亡的道路。存想并祝祷众真神,从头到脐,无不清晰明亮,使金液环绕全身,玉华映照魂魄,灵台充满整个肠道,帝气充盈九关,七祖在三涂中得到解脱,在南宫中重新投胎,镇守存神于一身,布施真气以巩固寿命。完成后,叩齿三十九次。

祝祷说:气从虚无中产生,凝结成阳神,阳气向外贡献,阴气在内部形成,阴阳二象交错,交结元灵。内真镇守护卫,九孔得到生命,保护魂魄,万神安停,保护我的三关,华芝充盈,与我一同上升,共同到达玉清天。完成后,咽气三十九次,以镇守三十九户,气泽滋润,流布全身。

如果能抛弃世俗的牵累,不拘泥于尘世的纷扰,静心平和,清晰地观察虚空。内视存想,镇守神魄,断绝九户的死气,镇守上关的生宫。反复存想祝祷,如同面对面交谈,昼夜三年,真神显现形体,皓华回归根本,朽齿重生,五脏结络,内部充满,役使六甲,驱策六丁,室内迎来九霄的宾客,神降二素的軿车,神飞形举,白日登晨。

右上真之神,宝名内字,镇守在人体内,运转九天之气,巩固人的六腑机关。万物的化生,皆由于神,神镇则生,神游则亡。勤心积累感应,则能使人身形上升玄宫。求仙之道,若不知形神内名,又不知填死户,长生岂可期望?

修习此道,不得冒犯污秽,食用五辛酒肉之类,触犯正气,神则会离去。人们知道丰肴美味以甘口,爵禄以荣身,却不知甘口之食是伤神命之斧,奢丽是消真之源,故神人爱幽寂而栖身,不显形于风尘之中。修生之家,且可谨慎!

◎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存思法

诀文说:九天丈人,三天玉童,同时传授太帝君、天帝君,天帝君传授太微天帝君,太帝君传授南极上元君、天帝君传授西王母,太微天帝君传授金阙圣君,金阙圣君传授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传授西城王君,使付后学应为真人者,承真相统,气系皇篇,至王君已经七千余劫。

王君后封灵文于王屋山西穴玉室之内,有素灵之官侍香典文,其道秘妙,不行于世。若有玄名得遇此文,万仙来朝,天官卫身。勤行苦思,白日升晨。

凡受上清道经三宝妙章、步虚升玄之道,而不先释五脏开理幽关,万气不固,真灵不欣,徒劳勤事,万不得仙。今撰玉诀,上帝妙言,以传后学,秘而奉真,慎勿轻传,殃灭子身。

每至本命之日,沐浴入室,东向叩齿九通,闭目,存想东方青帝,少阳九灵真人,讳拘上生,身长九寸,头戴九元之冠,衣单青飞裙,手执青精玉板,乘青云飞舆,从青袿玉女十二人,从天清阳宫中来下,以青云冠覆我身。

存想九灵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肝内,便三呼少阳九灵真人拘上生,赍青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苍元浩灵,少阳先生,九气还肝,使我魂宁。幽府结华,藏内鲜明,练容固体,返白为青。化内发景,登升紫庭。敢有犯试,摧以流铃。上帝玉录,太清记名。毕,引气九咽止。

正南向,闭目,叩齿三通,存想南方赤帝,太阳南极真人,讳融上生,身长三寸,头戴进贤之冠,衣绛章之衣,手执硃玉之板,乘赤云飞舆,从赤袿玉女十二人,从天兰台宫中来下,以丹云冠覆我身。

存想太阳南极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心内,便三呼太阳南极真人融上生,赍丹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赤庭绛云,上有高真。三气归心,是我丹元。腾我净躬,遥奏以闻。心固神静,九灵闭关。金真内映,紫烟结云。太微绿字,书名神仙。飞行上清,朝谒帝庭。毕,引气三咽止。

正西向,闭目,叩齿七通。存想西方白帝,少阴素灵真人,讳辱明子,身长七寸,头戴玉宝玄冠,衣素锦之衣,手执素玉之板,乘白云飞舆,从素灵玉女十二人,从天皇宫来下,以素云冠覆我身。

存想素灵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肺内,便三呼少阴素灵真人辱明子,赍白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素元洞虚,天真神庐。七气守肺,与神同居。保练玉藏,含华玉芝。澄诚明石,游御玄虚。白玉金字,九帝真书。使我飞仙,死名落除。游洞三清,适意所如。毕,引气七咽止。

正北向,闭目,叩齿五通。存想北方黑帝,太阴玄灵真人,讳冥玄默,身长五寸,头戴玄冠,衣玄云之衣,手执玄精玉版,乘玄云飞舆,从太玄玉女十二人,从天玄阴玉虚宫中下,以玄云冠覆我身。

存想太阴玄灵真人,乘云气入我身中,安镇肾内,便三呼太阴玄灵真人冥玄默,赍玄芝、玉精,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玄元北极,太上灵玑,五气卫肾,龟玉参差。宝华结络,胃藏朗开,神名玉台,年同二仪。上皇大帝,峙然不迷,役使六甲,以致八威。参龙驾浮,超然升飞,吐纳神芝,历劫不衰。毕,引气五咽止。

正向本命之上,闭目,叩齿十二通。存想中央黄帝总元三灵真人,讳原华,身长一寸二分,头戴黄晨玉冠,衣黄锦飞裙,手执黄精玉版,乘黄霞飞舆,从中央黄帝玉女十二人,从天玉房宫中下,以黄云冠覆我身。

存想三灵真人,乘黄云入我身中,安镇脾内,便三呼总元三灵真人原华,赍黄精、玉芝,补养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黄元中帝,本命之神。一气侍脾,使我得真。五脏生华,结络紫晨。变景练容,保命长延。后物而倾,千神来臣。老君玄录,名书神仙。长生久视,与天同存。毕,引气十二咽止。

还东向,闭目,叩齿三十六通。存想五气玉清高皇上宝真人,讳太虚,身长三寸,头戴玉晨之冠,衣五色无缝单衣,左手捧日精,右手执月光,镇我上府泥丸宫中,呼上宝真人太虚,赍五气流精陶灌

我的身体,便通过五味入口五次吞咽来停止。然后仰头念咒语:

高上的真皇,五帝太灵,保佑我的泥丸,玄妙地映照五形。三光明亮照耀,日月通透明亮,飞云流动的霞光,陶注玉精。修炼容颜保护魂魄,神魂自然生成,千变万化,升入紫庭。完毕,引导气息五次吞咽停止。

五方命咒完毕后,摩擦双掌擦拭面部。这样五年,面部发出金色的容颜,五脏内华生,五脏保护气息,神仙道成。三宫感暢,真灵显现形体,乘空驾虚,白日升天。只有在秘密修炼,切勿轻易传授。

◎紫书存思元父玄母诀

《紫书诀》说,修行上真之道,应当在三月、九月、十二月的三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年三月,每月有三日,三次进行。这个月是九天元父受化的月份,日是游宴九天上宫值合的时候。每到这个日子,沐浴清斋,在隐寂的地方,不关人事,正午时向东北方向,仰天思念九天元父的姓名,身长九寸九分,穿着玄黄素灵的绶带,头戴七称珠玉的帻,冠无极进肾的冠,居住在九天之上,太极琼宫玉宝的府邸,丹灵乡洞元里中。时乘碧云飞舆,跟随十二飞龙、二十四仙人,白鹄侍轮,游于虚玄之上。存思分明,令如对颜,便九拜于元父三次,阴唤元父,甲今有言,乞与上升,奉侍帝灵。辄叩齿九通。仰祝曰:

高上的帝尊,元始的大神,含真胤气,形秀紫天。乘云驾浮,落景八烟,回轮曲降,道廕我身。得乘霄景,奉侍灵辕,今日八会,上愿开陈。所向所启,莫不如言,长享元吉,与帝同存。完毕,仰咽九气停止。如此元父感悦,帝尊欣喜,即命领仙,注子金名。九年精思,克遣琼舆,下迎子身,白日飞升,上造帝庭。此道高妙,非下世凡学所可参闻,自无金名玄图录字,上清莫得知见。若于机会遇得宝篇,皆宿挺合仙,但当宝录,密而奉行。轻说非真,罪延七祖父母,长闭地狱,万劫不原,身没鬼宫,万不得仙。

《紫书诀》说,凡修上真之道,应当在二月、七月、十月的五日、十六日、二十九日,一年三月,每月有三日。这个月是九天玄母合化始生的月份,日是天元合庆变雌天德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沐浴清斋,别室寂处,不关人事,夜半露出中庭,西南向,仰天思九天玄母的姓名,身长六寸六分,穿着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的绶带,头戴紫元玄黄的宝冠,居住在九气无极之上,琼林七映的宫,玉宝洞元的府邸,九光乡上清里中。时乘紫云飞精羽盖,跟随十二凤凰、三十六玉女,白凤侍轮,游于太清之上,无崖之中。存思分明,朗然对前,便九拜于玄母三次,阴唤玄母,甲秽质贪真,仰慕上清,乞与眄接,得侍玉灵。叩齿九通。仰祝曰:

三合五离,混化二元。气凝成神,神变合魂。胎养九天,保固生门。阴精玄降,陶灌形源。练质染气,受化自然。今日何日?玄母开陈。八愿九会,上获天真。景向参微,得启玉晨。骨腾肉飞,乘虚络烟。上造紫辕,长辅帝臣。完毕,仰咽气九次停止。如此,玄母含暢,帝妃喜欢,天真下降,得见灵颜,即命青宫注上玉名。九年精思,帝遣玉女,乘云下迎,上升玉清,侍卫玄宫。此道高妙,非世所闻。若有金名,标侍帝简,得见此文,皆宿挺合仙,克得飞升,游宴九天也。慎勿轻泄,身没三官,七祖被考,长闭河源。

凡行此道,应当精心苦念,目瞻灵颜,仰希玄降,以要飞仙,不得污秽。上干太真,身被禁闭,万不得仙。若天阴无日,亦可于静室行事,但使心目相应,口向相和,神无不感,道无不降,学无不成,道降神附,飞行太空也。

◎紫书存思九天真女法

《紫书诀》说,凡修上真之道,常在九月九日、七月七日、三月三日,此日是九天真女合庆玉宫,游宴霄庭,敷陈纳灵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五香沐浴,清斋,隐处别室,不交人事,夜半露出,烧香北向。仰思九天真女,讳字,身长七寸七分,穿着七色耀玄罗袿、明光九色紫锦飞裙,头戴玄黄七称进贤的冠,居住在上上紫琼宫,玉景台七映府,金光乡无为里中。时乘紫霞飞盖、绿軿丹举,从上宫玉女三十六人,手把神芝五色华幡,御飞凤白鸾,游于九玄之上,青天之崖。思毕,心拜真女四拜,叩齿二十四通。仰祝曰:

天真回庆,游宴紫天。敷陈纳灵,合运无间。上御玉宫,下眄兆臣。八会开张,九愿同缠。思微立感,上窥神真。流精陶注,玉华降身。万庆无量,长种福田。完毕,仰引气二十四咽停止。如此,真女感悦,神妃含欢。上列玉帝,奉兆玉名,记书东华,参篇玉清也。修之九年,面发金容,体映玉光,神妃交接,身对灵真,克乘飞盖,游宴紫庭。此法高妙,世所不行。若有金名,书字紫简,得见秘文,骨挺应仙。宝而密修,计日成仙。轻泄非真,罚以神兵,长役幽泉,七祖受累,万劫不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存思部-卷三-注解

太一:道教中的重要神灵,常被视为宇宙的根源和最高神灵,与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有关。

九气:九气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天地间的九种基本气息或能量,它们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九气的运行和变化影响着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命活动。

五神:五神在道教中指的是五种神灵或精神力量,它们分别掌管人体的五脏和五行的运行。五神的和谐与平衡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关键。

三真:三真在道教中指的是三种真实或真理,它们代表了道教修炼的三个重要方面:精、气、神。三真的修炼是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和成仙的重要途径。

九宫: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九个重要穴位,与修炼和神灵的聚集有关。

玄液:玄液在道教中指的是人体内的精华或生命能量,它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修炼成仙的重要物质。玄液的生成和流动被认为是修炼内丹和提升精神境界的关键。

六虚:六虚在道教中指的是宇宙中的六个虚空或无限空间,它们代表了宇宙的广阔和无限。六虚的概念在道教的宇宙观和修炼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幽宫:幽宫在道教中指的是人体内的神秘宫殿或精神空间,它是修炼内丹和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场所。幽宫的开启和修炼被认为是成仙的关键步骤。

神器:神器在道教中指的是神灵或修炼者所使用的神秘工具或法器,它们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神奇的功能。神器的使用在道教的仪式和修炼中占有重要地位。

元灵:元灵在道教中指的是宇宙的本源精神或神灵,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生命的本质。元灵的修炼和提升被认为是成仙和长生不老的重要途径。

黄英之醴:道教修炼术语,指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体内的精气化为金色的液体,象征修炼者的内丹成就。

二十四星:道教中的星宿信仰,认为天上有二十四星,与人体内的二十四节气相对应,修炼时需存想这些星宿。

黄庭: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丹田,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

泥丸:道教术语,指头部,特指脑部,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

三一:道教中的三位一体神祇,象征天、地、人三才的合一。

六合宫: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中丹田,位于两眉之间,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

司命:道教中的神祇,掌管人的寿命和命运。

无英公子: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精神的主宰,修炼者需存想其形象以固精养神。

白元君:道教中的神祇,掌管魂魄,修炼者需存想其形象以摄持魂魄。

中央司命君:道教中的神祇,掌管人的寿命和命运,修炼者需存想其形象以延年益寿。

皇一之魂:道教中的一种神灵,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灵力量,常与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相关联。

桃君:道教中的神灵,掌管生命之气,与人的生命起源和延续密切相关。

丹田:道教内丹术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三个能量中心,分别位于下腹、胸部和头部。

三五浑合: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将三魂五魄混合为一,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三魂五魄:道教中的概念,三魂指天魂、地魂、命魂,五魄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魂魄。

太微天帝君: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

六府: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六个重要器官,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五宫: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的五个重要部位,包括头、胸、腹、四肢和生殖器官。

八景:道教中的概念,指修炼过程中出现的八种景象,象征着修炼的进展和境界。

紫宫: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与修炼和神灵的聚集有关。

察明堂历神紫宫: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观察和修炼紫宫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生化三五: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修炼三魂五魄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朝胎上元: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修炼胎元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通过内思和修炼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太仓: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与修炼和神灵的聚集有关。

九肠: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九个重要部位,与修炼和神灵的聚集有关。

百关: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百个重要穴位,与修炼和神灵的聚集有关。

绝节:道教中的概念,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与修炼和神灵的聚集有关。

本命:道教中的概念,指人的生命根源和命运。

金液流匝:金液指道教修炼中的一种神秘物质,象征长生不老的精华。流匝意为环绕、流动,形容金液在体内循环。

玉华映魂:玉华指美玉的光华,象征纯洁与高贵。映魂意为照耀灵魂,形容灵魂被玉华所净化。

灵台: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通常与心或脑相关,是精神活动的中心。

帝气:道教术语,指天地间的至高无上的气,象征宇宙的原始力量。

九关: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九个重要关口,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七祖:道教术语,指修炼者的七代祖先,修炼者通过修炼可以超度祖先。

三涂:佛教术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道教中也借用此概念。

南宫: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个宫殿,象征修炼者的最终归宿。

三关: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三个重要关口,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玉清:道教术语,指天上的最高境界,象征修炼成仙后的归宿。

九天: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九个层次,象征宇宙的广阔与神秘。

六甲:道教术语,指六位天神,通常与驱邪和护身相关。

六丁:道教术语,指六位地神,通常与驱邪和护身相关。

九霄: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九个层次,象征宇宙的广阔与神秘。

二素:道教术语,指阴阳二气,象征宇宙的两种基本力量。

玄宫: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个宫殿,象征修炼者的最终归宿。

五辛:道教术语,指五种辛辣的食物,通常与修炼和禁忌相关。

三九素语玉精真诀:道教修炼的一种秘法,涉及存思、叩齿、咽气等修炼方法。

九天丈人: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

三天玉童: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三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太帝君: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

天帝君: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

南极上元君: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西王母: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女神,通常与长生不老相关。

金阙圣君: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灵。

上相青童君: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西城王君: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王屋山:道教术语,指中国的一座名山,通常与修炼和神秘相关。

素灵之官: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上清道经:道教术语,指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步虚升玄:道教术语,指修炼的一种方法,通常与长生不老相关。

五脏: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五个重要器官,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幽关: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关口,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玉诀:道教术语,指修炼的一种秘法,通常与长生不老相关。

本命之日:道教术语,指修炼者的生辰八字中的本命日,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青帝: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东方和春天相关。

少阳九灵真人: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青云飞舆: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与神灵相关。

青袿玉女: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女神,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青芝玉精:道教术语,指一种神秘的植物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赤帝: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南方和夏天相关。

太阳南极真人: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赤云飞舆: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与神灵相关。

赤袿玉女: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女神,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丹芝:道教术语,指一种神秘的植物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白帝: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西方和秋天相关。

少阴素灵真人: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白云飞舆: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与神灵相关。

素灵玉女: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女神,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白芝:道教术语,指一种神秘的植物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黑帝: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北方和冬天相关。

太阴玄灵真人: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玄云飞舆: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与神灵相关。

太玄玉女: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女神,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玄芝:道教术语,指一种神秘的植物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黄帝: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中央和土相关。

总元三灵真人: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黄霞飞舆: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与神灵相关。

黄帝玉女: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女神,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黄精:道教术语,指一种神秘的植物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五气玉清高皇上宝真人:道教术语,指天界的一位神灵,通常与修炼和护身相关。

五色无缝单衣:道教术语,指一种神秘的衣物,通常与神灵相关。

日精:道教术语,指太阳的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月光:道教术语,指月亮的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泥丸宫: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通常与脑相关,是精神活动的中心。

五气流精:道教术语,指五种气的精华,通常与修炼和长生不老相关。

紫庭:道教术语,指天上的宫殿,象征修炼成仙后的归宿。

三宫:道教术语,指上、中、下三丹田,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

九天元父: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九天玄母:道教神祇,象征宇宙的母性和生育力。

九天真女:道教神祇,象征天上的仙女,常与修炼成仙相关联。

金名:道教术语,指修炼者被记录在天上的名册中,象征修炼成仙的资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存思部-卷三-评注

《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是一部深奥的道教经典,其内容涉及宇宙的本源、生命的生成、修炼的方法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太一、九气、五神、三真等概念的阐述,揭示了道教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首先,本文强调了太一在道教修炼中的核心地位。太一被视为宇宙的本源和最高的神祇,其变化和运行影响着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修炼者若想达到长生不老和成仙的境界,必须理解和掌握太一的奥秘。

其次,本文详细描述了九气、五神、三真等概念的内涵和作用。九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五神掌管人体的五脏和五行的运行,三真代表了修炼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些概念的和谐与平衡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关键。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九宫、玄液、六虚、幽宫、神器、元灵等概念。九宫代表了宇宙中的九个方位或区域,玄液是人体内的精华或生命能量,六虚代表了宇宙的广阔和无限,幽宫是修炼内丹和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场所,神器是神灵或修炼者所使用的神秘工具或法器,元灵是宇宙的本源精神或神灵。这些概念在道教的宇宙观和修炼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本文通过具体的修炼方法和咒语,指导修炼者如何通过存思、叩齿、咽液等方式,提升精神境界和修炼内丹。这些方法和咒语不仅具有实际的修炼价值,也体现了道教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总的来说,《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是一部集哲学、宗教、修炼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深奥而丰富,对理解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修炼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这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修炼者可以达到长生不老和成仙的境界,实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段文本是道教修炼经典的一部分,详细描述了修炼者通过存想、咒语和特定的身体动作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文本中提到的‘黄英之醴’、‘二十四星’、‘黄庭’等术语,都是道教内丹修炼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道教对宇宙和人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文本中的‘太一’是道教中的至高神祇,象征宇宙的本源和生命的起源。修炼者通过存想太一,可以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从而实现长生不死。这种修炼方法体现了道教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长生不死的执着追求。

文本中还提到了‘泥丸’、‘三一’、‘六合宫’等术语,这些都是道教内丹修炼中的重要部位和概念。修炼者通过存想这些部位和概念,可以调和体内的精气神,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文本中的咒语和存想方法,反映了道教对语言和思维的重视。通过特定的咒语和存想,修炼者可以调动体内的精气神,达到修炼的目的。这种修炼方法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具有深刻的心理学内涵。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是道教修炼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描述了修炼者通过存想、咒语和特定的身体动作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文本中的术语和修炼方法,反映了道教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长生不死的执着追求。这种修炼方法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具有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学内涵。

这段古文是道教修炼文献的一部分,详细描述了通过存思和咒语来修炼神灵、达到长生不死的方法。文本中充满了道教特有的神灵、穴位和修炼术语,展现了道教修炼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首先,文本中提到的‘皇一之魂’、‘桃君’、‘太一’等神灵,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灵,象征着宇宙的根源和生命的起源。通过存思这些神灵,修炼者可以与之合一,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体现了道教对神灵力量的崇拜和依赖。

其次,文本中提到的‘泥丸’、‘丹田’、‘六府’、‘五宫’等概念,都是道教内丹术中的重要术语。这些术语代表了人体内的能量中心和重要穴位,通过修炼这些穴位,修炼者可以调节体内的能量流动,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体现了道教对人体内在能量的重视和探索。

此外,文本中提到的‘三五浑合’、‘三魂五魄’、‘八景’、‘九宫’等概念,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将三魂五魄混合为一,观察和修炼八景、九宫,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体现了道教对宇宙规律和人体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最后,文本中提到的‘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察明堂历神紫宫’、‘生化三五’、‘朝胎上元’等修炼方法,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高级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内思、修炼神灵、调节体内能量,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体现了道教对长生不死的追求和对修炼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是道教修炼文献的精华部分,展现了道教修炼的复杂性和神秘性。通过存思和咒语,修炼者可以与神灵合一,调节体内能量,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这种修炼方法不仅体现了道教对神灵力量的崇拜和依赖,也体现了道教对人体内在能量的重视和探索,以及对宇宙规律和人体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这段文本是道教修炼的秘法,涉及存思、叩齿、咽气等修炼方法,旨在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目的。文本中充满了道教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如金液、玉华、灵台、帝气等,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

文本中的存思法是一种通过想象和意念来引导体内气流的修炼方法,通过存思五方神灵,修炼者可以引导五气进入体内,达到净化灵魂、固本培元的效果。这种修炼方法体现了道教对宇宙和人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通过修炼可以与宇宙的大道相合。

文本中的叩齿和咽气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仪式,叩齿可以激发体内的气机,咽气则可以将外界的精华引入体内,达到补养身体、增强灵力的效果。这些仪式不仅具有实际的修炼意义,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修炼者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与融合。

文本中还提到了修炼者需要遵守的禁忌,如不得食五辛酒肉,不得触忤正气等,这些禁忌体现了道教对修炼者道德和行为的要求,认为只有保持身心的纯洁,才能与神灵相通,达到修炼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是道教修炼的精华,不仅包含了具体的修炼方法,还体现了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段文本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修炼思想和文化传统。

这段古文是道教修炼的经典文献,详细描述了修炼者如何通过存思、咒语、叩齿、咽气等仪式来与天上的神祇沟通,以期达到修炼成仙的目的。文本中提到的‘九天元父’、‘九天玄母’和‘九天真女’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分别象征宇宙的创造者、母性和仙女。通过存思这些神祇的形象和特征,修炼者试图与神祇建立联系,获得神祇的庇佑和指引。

文本中的‘泥丸’、‘紫庭’、‘三宫’等术语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概念,分别指代头部、天上的宫殿和三丹田。这些术语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对身体的重视,认为通过修炼可以提升身体的能量和精神境界,最终达到成仙的目的。

文本中的‘金名’和‘玉清’是道教修炼成仙的重要象征,分别指修炼者被记录在天上的名册中和天上的最高境界。这些象征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对成仙的渴望和追求,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获得神祇的认可和指引,最终达到成仙的境界。

文本中的‘存思’、‘咒语’、‘叩齿’、‘咽气’等仪式是道教修炼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些仪式,修炼者试图与神祇建立联系,获得神祇的庇佑和指引。这些仪式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对神祇的崇拜和信仰,认为通过仪式可以获得神祇的力量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是道教修炼的经典文献,详细描述了修炼者如何通过存思、咒语、叩齿、咽气等仪式来与天上的神祇沟通,以期达到修炼成仙的目的。文本中的术语和象征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对身体的重视、对成仙的渴望和对神祇的崇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存思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7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