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卷三-原文
◎释《三十九章经》
《大洞真经》云:高上虚皇道君而下三十九道君,各著经一章,故曰《三十九章经》,乃大洞之首也。
△第一章
高上虚皇君曰:元气生于九天之上,名曰辟非。辟非之烟下入人之身而为明梁之气,居人五脏之中,处乎心华之下。此至气之所在,长烟之所托。能知辟非之由者,乃得领祖太无。领祖太无者,尽体虚玄之大,冠道素之标矣。益元羽童,乃人鼻之神也。众风乱玄,人鼻之气也。四清抚闲,乃鼻下口上之间也。当令鼻气恒闲。又当数加手按,读此篇,捻鼻间乃高上之正座,天岳之混气。气之来也解百结。鼻神翩翩,列坐绿室。绿室者,脣上人中之际也。以帝一上景摄烟连众,长契虚运,反华自然矣。易有者,九天之上西北之门名也。若既登易有之门,乃得升帝堂之会。然后五涂既化,森罗幽郁,音暗一云音响太和,万唱幽发。百混九回,还而顺一耳。太一隐生之宝,人之心也。乃明梁之所馆,辟非之所栖。是故七祖反生,道济帝简,高上之旨,理于此矣。读高上之洞经既毕,乃口祝曰:三蓝罗波逮台。此九天之祝言,高上之内名也。夫三蓝罗波逮台者,于地上之音曰天命长,人常宁也。易有者,于地上之音曰长台。
△第二章
上皇玉虚君曰:玄归者,于九天之音曰泥丸也。天晨、金霄,帝一雌雄之道。天晨为雌,金霄为雄。雄一之神曰晨,雌一之神曰霄。玉州黄箓者,帝之金简也。德刃者,九天之台名也。
△第三章
皇上玉帝君曰:玉帝有玄上之幡,一名反华之幡。皆玉帝之旌旗,招仙之号令也。以制命九天之阶级,徵召四海五岳之神王也。九天真人呼日为“濯耀罗”。三天真人呼日为“圆光蔚”。玉清天中有树似松,名曰空青之林。得食其华者身为金光。自非妙寻云景,而金房不登;自非重诵洞章,而玉宾弗见也。若既陟其途,则可以窥森然晃朗之门,而手掇空青之华也。
△第四章
上皇先生紫晨君曰:太冥在九天之上,谓冥气远而绝乎九玄,惟读《大洞玉经》者可以交接其间也。故谓洞景寄以神道耳。又玉清天中有绮合台,下有万津之海,其水波涌,如连岳焉。
△第五章
太微天帝君曰:九天真人呼风为“浮”。金房在明霞之上,九户在琼阙之内,此皆太微之所馆,天帝之玉宇也。
△第六章
三元紫精君曰:紫精之天,处太无之中。三元之气,在上景之衢。秀朗者,玉清天中台名。太混者,玉清天中殿馆名。羽明者,上清天人之车名也。
△第七章
真阳元老玄一君曰:真阳者,上清之馆名。玉皇者,虚无之真人。逸宅者,真气之明堂。丹玄乃泥丸之所在也。若能七转洞经于震灵之上,三回帝尊于白气之中,则真人定录而魔王立到,则注生籍于玉阙,招五老于金台矣。太上有琼羽之门,合延为胎命之王,玄一为三气之尊,元老为上帝之宾,并扶兆身神台,刊名于福连之简也。太上金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
△第八章
上元太素三元君曰:太素三元宫中,有三华之气,生于自然也。似芙蓉之晖。晨灯者,乃玉真天中明气之光,洞照于三元之台也。广灵堂者,上清之房名。兆若能存雌一于夙夜,诵洞章以万遍者,则太微小童负五图于帝侧,绛宫真人承五符于胎尊,合变于三素之气,得形于晨灯之光,则人无哭兆,终身不亡矣。
△第九章
上清紫精三素君曰:上清紫精天中有树,其叶似竹而赤,其华似鉴而明,其子似李而无核,名曰育华之林。食其叶而辟饥,食其华以不死,食其实即飞仙。所谓绛树丹实,色照五脏者也。自非长冥眇思,栖神太无,而育华之实不可得而食也。上清玉房生七宝之云,云色七重,其气九扇,以童子辟非、童女宣弥得乘此宝云,上入玉清之天也。而辟非者,太微之内神;宣弥者,玉清之神女。若兆能离合百神,间关帝一,变化九魂,混暢五七者,则辟非可赖,宣弥可致。七度死厄,三光所利。五老延日以曲照,太上三便以相入矣。三便者,太上金房之名也。
△第十章
青灵阳安元君曰:青灵者,真人之位号。八气者,云色之相沓。元君者,虚皇之司命。三华者,玉清之房名,乃阳安元君之所处也。
△第十一章
皇清洞真道君曰:皇清,乃上清三仙皇之真人也。洞真,乃上清元老之君也。皆俱合生于太无之外,俱合死于广汉之上。能生能死,是以皇清、洞真三帝合生,理出于此矣。日母者,玉清之老母,主胞胎于尊神也,名曰“正荟条”。兆能知日母之名,则胞结自解,七祖罪消。
△第十二章
高上太素君曰:高上皇人常宴紫霄之上。玉根者,玉清天中山名也,乃五老上真之所治。太素真人拂日月之光于帝一之前,太素天中呼日为“眇景”也。玉门、兰室,并是上清宫中门户名也。月中树名骞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在月中也。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彻如水精琉璃焉。
△第十三章
皇上四老道中君曰: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呼日名为“九曜”。生常乘明玉之轮,转宴于日中也。广霞者,玉清天中山名,乃九日之所出矣,日帝之所司也。
△第十四章
玉晨太上大道君曰:道君保形景于法化之内,回眄镜于上清之上,解襟带于玉映之室,乘八素入于四明之门,反日中之神王,并月中之高灵矣。玉映者,玉晨之宫名。四明者,上清玉帝之南门也。
△第十五
章
太清大道君曰:太清天中有山名浮绝,三天神王之所治也。彼天人呼日为“太明”。又有金华楼,诸受真仙玉录者,皆在此楼之中。
△第十六章
太极大道元景君曰: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太漠者,太清之外也。太极真人呼日为“圆明”。
△第十七章
皇初紫元君曰:皇初紫元之天,常有晖晖之光,郁郁如薄霞焉。乃九日之所出,有如一日之照耳。六渊者,乃元君之宫名。寒童者,山名也。故曰登寒童之岳,会六渊之中矣。
△第十八章
无英中真上老君曰:无英中真上老君处上真之宫,领五帝之籍,解兆五符于重结,化兆五神于胎骨,常游紫房明堂之内也。
△第十九章
中央黄老君曰:中央黄老君,三元之真皇也。圆华者,黄老之宫名也。玉寿者,太微天中之山名也。皆黄老君之理所。
△第二十章
青精上真内景君曰:青精之宫有上华之室。室中有自然青气,号曰返香之烟。逆风闻三千里。紫空者,内景之山名也。青精君常乘羽逸之车,携玄景之童,登紫空之山,入玉室之内也。
△第二十一章
太阳九气玉贤元君曰:太阳九气者,变化三晨之上,策驾紫軿于微玄之下。微玄者,日中之神,名曰主贤。天中或呼日为“微玄”也。开阴太漠者,是胎神之所在也。胎门既塞,乃滞血之所秽;胎门既开,而婴神之所栖。太漠为玄重之根,开阴为常生之源。若胎开而明洁,则帝一之气全也。若太漠之内修,则五老之宴欢。故云开阴太漠,长保阳源。阳源者,犹人之有势也。兆能使阳源不倾,玄泉不动,淡然渊停,潭然天静,亦回老驻年,与灵均气也。
△第二十二章
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曰:太初天中有华景之宫。宫有自然九素之气。气烟乱生,雕云九色。入其烟中者易貌,居其烟中者百变。又有庆液之河,号为吉人之津。又有流汩之池,池广千里,中有玉树。饮此流汩之水,则五脏明彻,面生紫云。
△第二十三章
九皇上真司命君曰:九皇上真者,玉虚之元君也。四司者,天帝之禁宫也。晨晖者,玉虚司命之宫名也。飞霞者,玉虚天中之山名。逸录者,仙皇之符箓也。
△第二十四章
天皇上真玉华三元君曰:天皇上真者,是上清真人之典禁主,玉华仙女之母,故号曰玉华三元君也。乘神徊之车,登云飚之宫,入流逸之室。神徊者,是真人一轮车名。九曲下户者,是男女之阴地也,男曰九曲,女曰下户。此阴地常生白云之气,以薰黄庭之间,是得道之候验也。
△第二十五章
太一上元禁君曰:太一上元君者,万仙之司,主方岳真气也。主除死籍,刻书生简。赤气王者,日中之上神,其名曰将车梁。能知赤气王名者不死。
△第二十六章
元虚黄房真晨君曰:元虚黄房者,是真晨仙君之所治也。玉宫者,是得道符籍之所在也。九元镇真者,是九元太帝之名也。太帝名镇,字真。兆能知之者不死。
△第二十七章
太极主四真人元君曰:太极元君乘凌羽之车,结云气以雕华,控九龙以齐骤,扬威于高上之天,转毂于太明之丘,鸣钟于硃火之台。
△第二十八章
四斗中真七晨散华君曰:玉清天中有散华之台,是四斗七晨道君之所治也。七晨天中有反生之香气,反冲于三宝之山。山在四斗之中,上有金琅之馆,名曰映清夷之宫。其中上皇真人皆项负宝曜,体映圆光,气合三宝,灵洞五藏也。洞经所谓香风扇三宝,五脏映清夷。
△第二十九章
辰中黄景元君曰:辰中真人带迎延之符,登太霄之庭,飞羽轮于沧浪之台,佩玉章之文于太霞之宫。
△第三十章
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曰:金阙之中有上景之气,气色郁郁,晖照十方,乃后圣之灵都,太平之所会也。种年祚于日气之中,植三命于月宫之庭。五毒绝于沈没,解结生于天堂。
△第三十一章
太虚后圣无景彭室真君曰:太霞之中有彭彭之室。结白气以造构,合九云而立宇;紫烟重扉,神华所聚,故号曰彭彭之室,而太虚元君之所处焉。
△第三十二章
太玄都九气丈人主仙君曰:太玄都九气丈人乘晨徊之风,登荡滞之山,焕郁然之烟,入太晖之宫。伐胞树于死户,养胎气于冥初,济五毒于常关,定三命于金书。
△第三十三章
上清八皇老君曰: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之宫也。乘广琅之车,把凤羽之节,登华便之山,入太老之堂。上清真人呼日、月为“太宝”、“九华”。
△第三十四章
东华方诸宫高晨师玉保仙王曰:青童君东华者,仙真之州也,在始晖之间,高晨玉保王所治也。东华真人呼日为“紫曜明”,或曰“圆珠”。青童君乘雕玉之軿,御圆珠之气,登云波之山,入东华之堂。
△第三十五章
榑桑太帝九老仙皇君曰:九老京者,山名也。在榑桑之际。九老仙皇处榑桑之际,治九老之京。太帝君治榑桑之杪,会方丈之台也。二道君时乘合羽之车。合羽车者,云沓之色。登榑桑之杪,会九老之京,出灵户之符,召大魔之王矣。
△第三十六章
小有玉真万华先生主图玉君曰:小有玉真天中有万华之宫,小有先生主图玉君之所治也。此宫之中藏录上帝之宝经、玉清之隐书也。又有洞观之堂,悬在太无之中。重泉曲者,魔王之阴府也。兆既得洞一之道,乃拔死于泉曲之籍,书仙名于灵羽之录。
△第三十七章
玄洲二十九真伯
上帝司禁君曰:玄洲有三溺之津,非飞仙而莫越也。又有羽景之堂,在太无之庭。又有绝空之宫,在五云之中,王灵仙母、金华仙女常所游也。司禁真伯上帝玉君时乘日月之軿,披虎文之裘,登重漠之山,入宴羽景之堂,濯缨帝川之池,会仙绝空之宫也。
△第三十八章
太无晨中君刊峨嵋山中洞宫玉户太素君曰:太无在洞景之表,太素在幽玄之上。九宫列金门于大素之表,丹楼沓七重于大无之庭,乃太素三元君所游也。
△第三十九章
西元龟山九灵真仙母青金丹皇君曰:昆仑山有九灵之馆,又有金丹流云之宫。上接璇玑之轮,下在太空之中。乃王母之所治也。西元龟山在昆仑之西,太帝玉妃之所在。
◎释《太上大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箓》
《经释》题曰:东华上仙名《太上八素隐书》,南华上仙曰《大洞真经》,西华上仙曰《金真玉光映天洞观玉经》,北华上仙曰《萧条九曜豁落七元上经》,玉皇中仙曰《太上高圣八景玉箓》,中央黄老君、南极元君藏录二经于太素瑶台玄云羽室,封以郁林之笈,玉清三元之章。乃命北寒金台龙华玉女七百人,又命白空虞宫西灵玉童七百人侍卫焉。晋永和十一年,岁在乙卯,九月一日夜半,受经于紫微王夫人。凡二万二百三十字。其《大洞真经》一万字。
◎释《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金玄八景玉箓》
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二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辉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玄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讳泬天真,字开元。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诞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岳丹玄之阿。于是受书玉虚,眺景上清, 位为太上高圣玉晨大道君,治蕊珠日阙馆七映紫房,玉童玉女各三十万人侍卫。于是振策七圃,杨青建硃,腾空舞旌,驾景骋飚,徘徊八烟,盘桓空涂,仰簪日华,拾落日珠,摘绛林之琅实,饵玄河之紫蕖,偃蹇灵轩,领理帝书。万神八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乃仰空而言曰:子欲为真,当存日中君驾龙骖凤,乘天景云,东游桑林,遂入帝门。若必升天,当思月中夫人驾十飞龙,乘我流铃,西朝六领,遂诣帝堂。精根运思,上朝玉皇。荟荟敷郁仪以蹑景,晃晃散结璘以暨霄。双皇合辇,后天而凋。夫大有者,九天之紫宫;小有者,清虚三十六天之首洞。于是太上大道君初乘一景之舆,驾八素紫云,摄希微仓帝名录丰子,俱东行,诣郁悦那林昌玉台天,见玉清紫道虚皇上君,受九晖大晨隐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二景之舆,驾七素绛云,摄中微赤帝,名定无彦,俱南行,诣高桃厉冲龙罗天,见玉清翼日虚皇太上道君,受观灵元晨隐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三景之舆,驾六素红云,摄紫微白帝,名渠渊石,俱西行,诣碧空歌饮黎天,见玉清昌阳始虚皇高元君,受总晨九极隐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四景之舆,驾五素青云,摄玄微黑帝,名齐元旋,俱北行,诣加阝摩坦娄于医天,见玉清七静道生高上虚皇君,受沓曜旋根隐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五景之舆,驾四素黄云,摄始微上帝,名接空子,俱东北行,诣扶力盖浮罗天,见玉清太明虚皇洞清君,受玄景晨光隐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六景之舆,驾三素绿云,摄灵微中帝,名秉巨文,俱东南行,诣具谓耶渠初默天,见玉清始元虚皇太霄君,受合晖晨命隐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七景之舆,驾二素紫云,摄宣微下帝,名宏肤子,俱西南行,诣冲容育郁离沙天,见玉清七观无生虚皇金灵君,受齐晖晨玄隐符。
太上大道君次乘八景之舆,驾一素灵云,摄洞微真帝,名洄澄摅,俱西北行,诣单绿察宝轮法天,见玉清八观高元虚皇渟景君,受高上龙烟隐符。
太上大道君又乘洞景玉舆,驾太霞紫烟玄景之晖,摄九微内帝君,名申明闲,及上皇九玄九天诸真仙王等,俱仰登弥梵罗台霄绝寥丘飞元云根之都玉清上天,见玉清紫晖太上玉皇明上大道君,受高清太虚无极上道君隐符。
◎释《太上神州七转七变天经》
神州在天关之北,日月回度其南,七星轮转其中央。昼左回八纬,夜右转七经。七星运週,天光回灵,此上皇紫晨受化之庭。修七转之法,位登于玉清。
七转七变之道,上皇紫晨君受于九天父母,修行道成,以传玄感清天上皇君。皇君以传三天玉童,玉童以传紫极真元君,紫极真元君传天帝君,天帝君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传后圣金阙君,后圣金阙君传上相青童君。承真相系,皆经万劫一传。小有天王后撰一通以封于西城山中。得者皆奉迎圣君于上清宫,给玉童玉女各二十一人典卫灵文,营护有经者身。
《神州玉章》凡十四章。乃十四帝君洞野之曲,百神内名,玉天之玄象,三晨之精。诵其章,玉响激朗。上元诵之万遍,白日升天。
◎释《神虎上符消魔智慧经》
神者,灵也。灵变无穷,阴阳不测,名之曰神也。虎者,威也。威震九遐之域,神光焕乎上清。上者,太上,秘乎灵都上宫,神虎七千,备于玉阙,因以为名。符者,信也。太上之信,召会群灵。消魔者,灭鬼也。凡有玉简紫名,得修上经,莫不为众邪所乘,鬼魔所试。兆当讽咏此经,则激百阳以生电,鼓千阴以吐威;六天失气,九魔消摧也。智者,日中之星也。慧者,宜以生生为急也。故慧字有两生,并而共乘一急之象者也。诵经五千遍,则神智开朗
圣慧明发。命八景以高登,骋神虎以飞升。此大威变之道,故以消魔为名。
◎释《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
太者,大也。弥纶而不可极,故曰太也。上者,处乎无穷之表,故曰上也。是道君之号也。素灵者,房名也。洞者,洞天洞地,无所不通也。玄者,幽冥之所出也。大有者,宫名也。妙者,微之极也。经者,营也。弘暢幽极,经理神关,故谓之经。而有玄丹上化三真元洞之道,本与玄气同存,元始俱生,三精凝化,结朗玉章。构演三洞之府,总御万真之渊。乃秘在九天之上,大有妙宫金台玉室素灵之房。蓊蔼玄玄之上,萧萧始晖之中,是时上圣众帝,清斋三月,仰禀太冥,玄思感于大寂,积稔启于上清而受焉。因经所藏之处而以为名。
◎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
回元者,运星元之纲轮也。轮空洞之大辐,调四气之长存。九道者,北斗九星也。九星之运,观涣五常。五行乘之以致度,万物禀之以得生,皆九道之运也。飞行羽经者,九天父母、太真丈人同宴景龙之舆,息驾无崖之端,忽致玄灵瑞降白鸾之车。黑翮之凤,口衔素章,登空步虚,经历无穷,因名《白羽黑翮飞行羽经》。
◎释《九灵太妙龟山元录》
龟山在天西北角,週回四千万里,高与玉清连界,西王母所封也。元录者,九虚上真始生变化大妙之法,记为名录也。皆刻书龟山,流精紫闾金华琼堂。其旨隐奥,其音宛妙,盖九天书录,名题龟山。
◎释《大有八禀太丹隐书》
大有,宫名也,在九天之上。八者,八节也。禀者,授节度也。太丹,南宫名也。隐,藏也。书,文也。言八节吉辰天上宴会,八禀开真大庆之日,其时乃万神集议,皆列言大有之宫。为学之士以其日清斋首过,即上生于南宫也。
◎释《七圣玄记回天九霄经》
七圣者,高圣玉帝君、高圣太上大道君、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西王母、上圣中央黄老君、上圣榑桑太帝君、后圣金阙帝君也。玄记者,七圣各逆注得道之人玄名也。回天者,太上道君携契玉虚紫宾,回天倾光,上登九层七映硃宫,徘徊明霞之上,萧条九空之中。列七范于仙录,刻王名于隐篇。九霄,九天也,一名九空。上圣帝君受命于九空,结飞气成自然之字,玄记后学得道之名。灵音韵合,玉朗禀真,或以字体,或以隐音,上下四会,皆表玄名。
◎释《曲素诀辞五行秘符》
曲者,台名也。素者,八方之素也。玄都上有九曲峻嶒凤台,皆结自然凤气而成琼房玉室,处于九天之上、玉京之阳,虚生八会交真之气,十折九曲,洞达八方,上招扶摇之翮,傍通八素之灵,故以曲素为名。诀者,旨诣也。辞者,忧乐之曲也。结九元正一之气,以成忧乐之辞。上庆神真之欢,下悲兆民之忧,故曰忧乐之辞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秘者,藏于上清琼宫也。符者,文也。五色流精,凝而成文也。混化万真,总御神灵。
◎释《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
天关三图者,九天之上有关玉台,一名天关,一名天图,一名天开。是九天之生门,关之枢机也。其西五千里则金阙宫,东九千里则青华宫,上去玉清宫七千里,是众真之所经,神仙之所历,学者之所由也。七星者,斗星也。移度者,历转也。日月回週其境,七星历转其关,上运九天明皇之气,下润流洒梵行诸天。高上玉帝出入游宴之道,乃学者简录所通之门。上相所撰以挟后学。有知上帝宫馆之次第,上真所游处,克成真人也。
◎释《除六天玉文三天正法》
除者,罢也。六天者,赤虚天、泰玄都天、清皓天、泰玄天、泰玄仓天、泰清天。此六天起自黄帝以来,民人互兴杀害,不禀自然,六天之理,于兹而兴。太上给以鬼兵,使于三代之中驱除恶民,而六天临治,转自伪辞。太上下玉文,遂截六天之气,更出三天正法,割恶救善。三天者,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也。
◎释《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青要者,紫清帝君之别号也。紫书者,紫笔缮文也。金者,金简也。根者,日根也。众经者,科集众经之最要也。盖玉帝命高上侍真总仙君,科集宝目,采日根之法,合为众经,以紫笔缮文,金简为篇也。
◎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
石精者,妙铁也。石者铁之质,精者石之津。治之为剑而发金光。金者,剑之干。光者,刃之神。藏景者,隐身也。录形者,代身也。
◎释《太上九赤斑符五帝内真经》
太上者,是无极大道之号也。九赤者,乃九元之气也。九元者,五岳四海也。山海色杂,目之斑也。符者,真文也。五岳得之以镇,四海得之以润,五帝得之以灵,人得之以神仙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卷三-译文
解释《三十九章经》
《大洞真经》说:从高上虚皇道君以下有三十九位道君,每位道君都写了一章经文,所以称为《三十九章经》,这是《大洞真经》的开篇。
第一章
高上虚皇君说:元气产生于九天之上,名叫辟非。辟非的烟气进入人体,成为明梁之气,居住在五脏之中,位于心华之下。这是至气所在的地方,长烟依托的地方。能够知道辟非的来源的人,才能领悟祖太无。领悟祖太无的人,完全体会虚玄的伟大,成为道素的典范。益元羽童,是人鼻的神灵。众风乱玄,是人鼻的气。四清抚闲,是鼻下口上之间的地方。应该让鼻气保持安静。还要经常用手按压,读这篇经文,捻鼻间是高上的正座,天岳的混气。气来了就能解开百结。鼻神翩翩,列坐在绿室。绿室是唇上人中之间的地方。用帝一上景摄烟连众,长久契合虚运,回归自然。易有是九天之上西北门的名字。如果登上了易有之门,就能升到帝堂的会合。然后五涂已经化去,森罗幽郁,音暗一云音响太和,万唱幽发。百混九回,回归顺一。太一隐生的宝物,是人的心。是明梁的住所,辟非的栖息地。所以七祖反生,道济帝简,高上的旨意,道理就在这里。读完高上的洞经后,口祝说:三蓝罗波逮台。这是九天的祝言,高上的内名。三蓝罗波逮台在地上的音是天命长,人常宁。易有在地上的音是长台。
第二章
上皇玉虚君说:玄归在九天的音是泥丸。天晨、金霄是帝一的雌雄之道。天晨是雌,金霄是雄。雄一的神叫晨,雌一的神叫霄。玉州黄箓是帝的金简。德刃是九天的台名。
第三章
皇上玉帝君说:玉帝有玄上的幡,又叫反华之幡。都是玉帝的旌旗,招仙的号令。用来制命九天的阶级,徵召四海五岳的神王。九天真人叫日为“濯耀罗”。三天真人叫日为“圆光蔚”。玉清天中有树像松树,名叫空青之林。吃了它的花的人身体会变成金光。如果不是妙寻云景,金房就不能登;如果不是重诵洞章,玉宾就不能见。如果走上了这条路,就可以看到森然晃朗的门,亲手摘取空青的花。
第四章
上皇先生紫晨君说:太冥在九天之上,说冥气远而绝于九玄,只有读《大洞玉经》的人可以交接其间。所以说洞景寄以神道。玉清天中有绮合台,下面有万津之海,水波汹涌,像连绵的山岳。
第五章
太微天帝君说:九天真人叫风为“浮”。金房在明霞之上,九户在琼阙之内,这些都是太微的住所,天帝的玉宇。
第六章
三元紫精君说:紫精的天,位于太无之中。三元的气,在上景的衢。秀朗是玉清天中的台名。太混是玉清天中的殿馆名。羽明是上清天人的车名。
第七章
真阳元老玄一君说:真阳是上清的馆名。玉皇是虚无的真人。逸宅是真气的明堂。丹玄是泥丸的所在。如果能在震灵之上七转洞经,在白气之中三回帝尊,那么真人定录而魔王立到,就能在玉阙注生籍,在金台招五老。太上有琼羽之门,合延是胎命之王,玄一是三气的尊,元老是上帝的宾,并扶兆身神台,刊名于福连的简。太上金简玉札,名叫福连的书。
第八章
上元太素三元君说:太素三元宫中有三华之气,生于自然。像芙蓉的光辉。晨灯是玉真天中明气的光,洞照于三元的台。广灵堂是上清的房名。如果能在夙夜存雌一,诵洞章万遍,那么太微小童会在帝侧负五图,绛宫真人会在胎尊承五符,合变于三素之气,得形于晨灯之光,那么人无哭兆,终身不亡。
第九章
上清紫精三素君说:上清紫精天中有树,叶子像竹而红,花像镜子而明亮,果实像李子而无核,名叫育华之林。吃它的叶子可以辟饥,吃它的花可以不死,吃它的果实就能飞仙。所谓绛树丹实,色照五脏。如果不是长冥眇思,栖神太无,育华的果实就不能吃。上清玉房生七宝之云,云色七重,气九扇,童子辟非、童女宣弥能乘此宝云,上入玉清的天。辟非是太微的内神;宣弥是玉清的神女。如果能够离合百神,间关帝一,变化九魂,混暢五七,那么辟非可赖,宣弥可致。七度死厄,三光所利。五老延日以曲照,太上三便以相入。三便是太上金房的名字。
第十章
青灵阳安元君说:青灵是真人的位号。八气是云色的相沓。元君是虚皇的司命。三华是玉清的房名,是阳安元君的住所。
第十一章
皇清洞真道君说:皇清是上清三仙皇的真人。洞真是上清元老的君。都合生在太无之外,合死在广汉之上。能生能死,所以皇清、洞真三帝合生,道理就在这里。日母是玉清的老母,主胞胎于尊神,名叫“正荟条”。如果知道日母的名字,那么胞结自解,七祖罪消。
第十二章
高上太素君说:高上皇人常在紫霄之上宴饮。玉根是玉清天中的山名,是五老上真的治所。太素真人在帝一之前拂日月之光,太素天中叫日为“眇景”。玉门、兰室是上清宫中的门户名。月中的树名叫骞树,又叫药王。共有八棵树在月中。吃它的叶子的人成为玉仙。玉仙的身体,洞彻如水精琉璃。
第十三章
皇上四老道中君说: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叫日名为“九曜”。生常乘明玉之轮,转宴于日中。广霞是玉清天中的山名,是九日的出处,日帝的司所。
第十四章
玉晨太上大道君说:道君在法化之内保形景,在上清之上回眄镜,在玉映之室解襟带,乘八素入四明之门,反日中的神王,并月中的高灵。玉映是玉晨的宫名。四明是上清玉帝的南门。
第十五
章
太清大道君说:太清天中有一座山叫浮绝山,是三天神王治理的地方。那里的天人把太阳称为“太明”。还有一座金华楼,所有接受真仙玉录的人,都在这座楼中。
△第十六章
太极大道元景君说:太极中有元景之王,负责管理三天的神仙。太漠是太清之外的地方。太极真人把太阳称为“圆明”。
△第十七章
皇初紫元君说:皇初紫元天中,常常有明亮的光芒,像薄薄的霞光一样。这里是九个太阳升起的地方,光芒如同一个太阳的照耀。六渊是元君的宫殿名称。寒童是一座山的名字。所以说登上寒童山,就能到达六渊之中。
△第十八章
无英中真上老君说:无英中真上老君居住在上真之宫,掌管五帝的典籍,解开五符的结,化育五神于胎骨之中,常常在紫房明堂内游走。
△第十九章
中央黄老君说:中央黄老君是三元的真皇。圆华是黄老君的宫殿名称。玉寿是太微天中的一座山名。这些都是黄老君治理的地方。
△第二十章
青精上真内景君说:青精宫中有上华之室。室中有自然的青气,称为返香之烟。逆风能闻到三千里外的香气。紫空是内景山的名字。青精君常常乘坐羽逸之车,带着玄景童子,登上紫空山,进入玉室之中。
△第二十一章
太阳九气玉贤元君说:太阳九气在三晨之上变化,驾驭紫軿在微玄之下。微玄是日中的神,名叫主贤。天中有时把太阳称为“微玄”。开阴太漠是胎神所在的地方。胎门如果关闭,就会导致血液滞留;胎门如果打开,婴神就会栖息其中。太漠是玄重的根源,开阴是常生的源泉。如果胎门打开且明洁,帝一之气就会完整。如果在太漠内修炼,五老就会欢宴。所以说开阴太漠,长保阳源。阳源就像人的气势。如果能使阳源不倾,玄泉不动,淡然渊停,潭然天静,就能回老驻年,与灵均气。
△第二十二章
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说:太初天中有华景宫。宫中有自然的九素之气。气烟乱生,雕云九色。进入这烟中的人容易改变容貌,居住在这烟中的人会百变。还有庆液之河,称为吉人之津。还有流汩之池,池广千里,中有玉树。喝这流汩之水,五脏会明彻,脸上会生出紫云。
△第二十三章
九皇上真司命君说:九皇上真是玉虚的元君。四司是天帝的禁宫。晨晖是玉虚司命的宫殿名称。飞霞是玉虚天中的山名。逸录是仙皇的符箓。
△第二十四章
天皇上真玉华三元君说:天皇上真是上清真人的典禁主,玉华仙女的母亲,所以称为玉华三元君。她乘坐神徊之车,登上云飚之宫,进入流逸之室。神徊是真人一轮车的名称。九曲下户是男女的阴地,男叫九曲,女叫下户。这阴地常常生出白云之气,薰染黄庭之间,是得道的征兆。
△第二十五章
太一上元禁君说:太一上元君是万仙的司主,掌管方岳的真气。他负责除去死籍,刻书生简。赤气王是日中的上神,名叫将车梁。能知道赤气王名字的人不会死。
△第二十六章
元虚黄房真晨君说:元虚黄房是真晨仙君治理的地方。玉宫是得道符籍所在的地方。九元镇真是九元太帝的名字。太帝名叫镇,字真。能知道这些的人不会死。
△第二十七章
太极主四真人元君说:太极元君乘坐凌羽之车,结云气以雕华,驾驭九龙齐行,扬威于高上之天,转毂于太明之丘,鸣钟于硃火之台。
△第二十八章
四斗中真七晨散华君说:玉清天中有散华之台,是四斗七晨道君治理的地方。七晨天中有反生的香气,反冲于三宝之山。山在四斗之中,上有金琅之馆,名叫映清夷之宫。其中的上皇真人都项负宝曜,体映圆光,气合三宝,灵洞五藏。洞经说香风扇三宝,五脏映清夷。
△第二十九章
辰中黄景元君说:辰中真人带着迎延之符,登上太霄之庭,飞羽轮于沧浪之台,佩玉章之文于太霞之宫。
△第三十章
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说:金阙之中有上景之气,气色郁郁,照耀十方,是后圣的灵都,太平的会所。在日气中种年祚,在月宫之庭植三命。五毒绝于沈没,解结生于天堂。
△第三十一章
太虚后圣无景彭室真君说:太霞之中有彭彭之室。结白气以造构,合九云而立宇;紫烟重扉,神华所聚,所以称为彭彭之室,是太虚元君居住的地方。
△第三十二章
太玄都九气丈人主仙君说:太玄都九气丈人乘晨徊之风,登上荡滞之山,焕发郁然之烟,进入太晖之宫。在死户伐胞树,在冥初养胎气,在常关济五毒,在金书定三命。
△第三十三章
上清八皇老君说: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居住在上清之宫。他们乘坐广琅之车,手持凤羽之节,登上华便之山,进入太老之堂。上清真人把日、月称为“太宝”、“九华”。
△第三十四章
东华方诸宫高晨师玉保仙王说:青童君东华是仙真的州,在始晖之间,是高晨玉保王治理的地方。东华真人把太阳称为“紫曜明”,或称为“圆珠”。青童君乘坐雕玉之軿,驾驭圆珠之气,登上云波之山,进入东华之堂。
△第三十五章
榑桑太帝九老仙皇君说:九老京是山的名字,位于榑桑之际。九老仙皇居住在榑桑之际,治理九老之京。太帝君治理榑桑之杪,会聚在方丈之台。两位道君时常乘坐合羽之车。合羽车是云沓的颜色。登上榑桑之杪,会聚九老之京,出灵户之符,召大魔之王。
△第三十六章
小有玉真万华先生主图玉君说:小有玉真天中有万华之宫,是小有先生主图玉君治理的地方。这宫中有上帝之宝经、玉清之隐书。还有洞观之堂,悬在太无之中。重泉曲是魔王的阴府。如果得道,就能从泉曲之籍中拔除死亡,把仙名写在灵羽之录上。
△第三十七章
玄洲二十九真伯
上帝司禁君说:玄洲有三个难以渡过的河流,除非是飞仙,否则无法越过。还有羽景之堂,位于太无之庭。还有绝空之宫,位于五云之中,王灵仙母和金华仙女经常在那里游玩。司禁真伯上帝玉君时常乘坐日月之车,披着虎纹的皮衣,登上重漠之山,进入羽景之堂宴饮,在帝川之池中洗涤冠缨,与仙人在绝空之宫相会。
△第三十八章
太无晨中君在峨嵋山中的洞宫玉户太素君说:太无位于洞景之外,太素位于幽玄之上。九宫在大素之外排列金门,丹楼在大无之庭中重叠七层,这是太素三元君游玩的地方。
△第三十九章
西元龟山九灵真仙母青金丹皇君说:昆仑山有九灵之馆,还有金丹流云之宫。上接璇玑之轮,下在太空之中。这是王母治理的地方。西元龟山位于昆仑之西,是太帝玉妃的居所。
◎释《太上大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箓》
《经释》题曰:东华上仙名为《太上八素隐书》,南华上仙名为《大洞真经》,西华上仙名为《金真玉光映天洞观玉经》,北华上仙名为《萧条九曜豁落七元上经》,玉皇中仙名为《太上高圣八景玉箓》,中央黄老君和南极元君将这两部经书藏在太素瑶台玄云羽室中,用郁林之笈封存,玉清三元之章。于是命令北寒金台龙华玉女七百人,又命令白空虞宫西灵玉童七百人守卫。晋永和十一年,岁在乙卯,九月一日夜半,从紫微王夫人处接受经书。总共二万二百三十字。其中《大洞真经》有一万字。
◎释《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金玄八景玉箓》
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是二晨的精气,庆云的紫烟,玉晖辉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玄神,寄胎于母氏,育形成人。他的名字是泬天真,字开元。母亲怀孕三千七百年,才在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岳丹玄之阿诞生。于是他在玉虚接受经书,眺望上清之景,成为太上高圣玉晨大道君,治理蕊珠日阙馆七映紫房,玉童玉女各三十万人守卫。于是他振策七圃,杨青建硃,腾空舞旌,驾景骋飚,徘徊八烟,盘桓空涂,仰簪日华,拾落日珠,摘绛林之琅实,饵玄河之紫蕖,偃蹇灵轩,领理帝书。万神八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于是他仰天说道:如果你想成为真仙,应当存想日中君驾龙骖凤,乘天景云,东游桑林,进入帝门。如果你一定要升天,应当思月中夫人驾十飞龙,乘我流铃,西朝六领,进入帝堂。精根运思,上朝玉皇。荟荟敷郁仪以蹑景,晃晃散结璘以暨霄。双皇合辇,后天而凋。大有者,是九天之紫宫;小有者,是清虚三十六天之首洞。于是太上大道君初次乘坐一景之车,驾八素紫云,摄希微仓帝名录丰子,一起东行,前往郁悦那林昌玉台天,见到玉清紫道虚皇上君,接受九晖大晨隐符。
太上大道君第二次乘坐二景之车,驾七素绛云,摄中微赤帝,名定无彦,一起南行,前往高桃厉冲龙罗天,见到玉清翼日虚皇太上道君,接受观灵元晨隐符。
太上大道君第三次乘坐三景之车,驾六素红云,摄紫微白帝,名渠渊石,一起西行,前往碧空歌饮黎天,见到玉清昌阳始虚皇高元君,接受总晨九极隐符。
太上大道君第四次乘坐四景之车,驾五素青云,摄玄微黑帝,名齐元旋,一起北行,前往加阝摩坦娄于医天,见到玉清七静道生高上虚皇君,接受沓曜旋根隐符。
太上大道君第五次乘坐五景之车,驾四素黄云,摄始微上帝,名接空子,一起东北行,前往扶力盖浮罗天,见到玉清太明虚皇洞清君,接受玄景晨光隐符。
太上大道君第六次乘坐六景之车,驾三素绿云,摄灵微中帝,名秉巨文,一起东南行,前往具谓耶渠初默天,见到玉清始元虚皇太霄君,接受合晖晨命隐符。
太上大道君第七次乘坐七景之车,驾二素紫云,摄宣微下帝,名宏肤子,一起西南行,前往冲容育郁离沙天,见到玉清七观无生虚皇金灵君,接受齐晖晨玄隐符。
太上大道君第八次乘坐八景之车,驾一素灵云,摄洞微真帝,名洄澄摅,一起西北行,前往单绿察宝轮法天,见到玉清八观高元虚皇渟景君,接受高上龙烟隐符。
太上大道君又乘坐洞景玉车,驾太霞紫烟玄景之晖,摄九微内帝君,名申明闲,以及上皇九玄九天诸真仙王等,一起仰登弥梵罗台霄绝寥丘飞元云根之都玉清上天,见到玉清紫晖太上玉皇明上大道君,接受高清太虚无极上道君隐符。
◎释《太上神州七转七变天经》
神州位于天关之北,日月在其南回旋,七星在其中央轮转。白天左旋八纬,夜晚右转七经。七星运转,天光回灵,这是上皇紫晨受化的地方。修习七转之法,可以登位玉清。
七转七变之道,上皇紫晨君从九天父母处接受,修行成功后,传给玄感清天上皇君。皇君传给三天玉童,玉童传给紫极真元君,紫极真元君传给天帝君,天帝君传给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传给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传给后圣金阙君,后圣金阙君传给上相青童君。承真相系,都是经过万劫才传一次。小有天王后撰写一通,封存在西城山中。得到此经的人都会在上清宫迎接圣君,给予玉童玉女各二十一人守卫灵文,保护有经者的身体。
《神州玉章》共有十四章。这是十四帝君洞野之曲,百神内名,玉天之玄象,三晨之精。诵读这些章节,玉响激朗。上元诵读万遍,可以白日升天。
◎释《神虎上符消魔智慧经》
神,是灵的意思。灵变无穷,阴阳不可测,所以称之为神。虎,是威的意思。威震九遐之域,神光焕发在上清。上,是太上,秘藏在灵都上宫,神虎七千,备于玉阙,因此得名。符,是信的意思。太上之信,召会群灵。消魔,是灭鬼的意思。凡是有玉简紫名,能够修习上经的人,都会受到众邪和鬼魔的试探。修行者应当诵读此经,激发百阳以生电,鼓动千阴以吐威;六天失气,九魔消摧。智,是日中之星。慧,应当以生生为急。所以慧字有两生,并而共乘一急之象。诵读此经五千遍,神智就会开朗。
圣慧明发。命令八景以高登,驾驭神虎以飞升。这是大威变之道,因此以消魔为名。
◎解释《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
太,就是大。弥纶而不可极,所以叫太。上,处于无穷之表,所以叫上。这是道君的称号。素灵,是房名。洞,是洞天洞地,无所不通。玄,是幽冥之所出。大有,是宫名。妙,是微之极。经,是营。弘暢幽极,经理神关,所以叫经。而有玄丹上化三真元洞之道,本与玄气同存,元始俱生,三精凝化,结朗玉章。构演三洞之府,总御万真之渊。乃秘在九天之上,大有妙宫金台玉室素灵之房。蓊蔼玄玄之上,萧萧始晖之中,是时上圣众帝,清斋三月,仰禀太冥,玄思感于大寂,积稔启于上清而受焉。因经所藏之处而以为名。
◎解释《回元九道飞行羽经》
回元,是运星元之纲轮。轮空洞之大辐,调四气之长存。九道,是北斗九星。九星之运,观涣五常。五行乘之以致度,万物禀之以得生,皆九道之运。飞行羽经,是九天父母、太真丈人同宴景龙之舆,息驾无崖之端,忽致玄灵瑞降白鸾之车。黑翮之凤,口衔素章,登空步虚,经历无穷,因名《白羽黑翮飞行羽经》。
◎解释《九灵太妙龟山元录》
龟山在天西北角,週回四千万里,高与玉清连界,西王母所封。元录,是九虚上真始生变化大妙之法,记为名录。皆刻书龟山,流精紫闾金华琼堂。其旨隐奥,其音宛妙,盖九天书录,名题龟山。
◎解释《大有八禀太丹隐书》
大有,是宫名,在九天之上。八,是八节。禀,是授节度。太丹,是南宫名。隐,是藏。书,是文。言八节吉辰天上宴会,八禀开真大庆之日,其时乃万神集议,皆列言大有之宫。为学之士以其日清斋首过,即上生于南宫。
◎解释《七圣玄记回天九霄经》
七圣,是高圣玉帝君、高圣太上大道君、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西王母、上圣中央黄老君、上圣榑桑太帝君、后圣金阙帝君。玄记,是七圣各逆注得道之人玄名。回天,是太上道君携契玉虚紫宾,回天倾光,上登九层七映硃宫,徘徊明霞之上,萧条九空之中。列七范于仙录,刻王名于隐篇。九霄,是九天,一名九空。上圣帝君受命于九空,结飞气成自然之字,玄记后学得道之名。灵音韵合,玉朗禀真,或以字体,或以隐音,上下四会,皆表玄名。
◎解释《曲素诀辞五行秘符》
曲,是台名。素,是八方之素。玄都上有九曲峻嶒凤台,皆结自然凤气而成琼房玉室,处于九天之上、玉京之阳,虚生八会交真之气,十折九曲,洞达八方,上招扶摇之翮,傍通八素之灵,故以曲素为名。诀,是旨诣。辞,是忧乐之曲。结九元正一之气,以成忧乐之辞。上庆神真之欢,下悲兆民之忧,故曰忧乐之辞。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秘,是藏于上清琼宫。符,是文。五色流精,凝而成文。混化万真,总御神灵。
◎解释《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
天关三图,是九天之上有关玉台,一名天关,一名天图,一名天开。是九天之生门,关之枢机。其西五千里则金阙宫,东九千里则青华宫,上去玉清宫七千里,是众真之所经,神仙之所历,学者之所由。七星,是斗星。移度,是历转。日月回週其境,七星历转其关,上运九天明皇之气,下润流洒梵行诸天。高上玉帝出入游宴之道,乃学者简录所通之门。上相所撰以挟后学。有知上帝宫馆之次第,上真所游处,克成真人。
◎解释《除六天玉文三天正法》
除,是罢。六天,是赤虚天、泰玄都天、清皓天、泰玄天、泰玄仓天、泰清天。此六天起自黄帝以来,民人互兴杀害,不禀自然,六天之理,于兹而兴。太上给以鬼兵,使于三代之中驱除恶民,而六天临治,转自伪辞。太上下玉文,遂截六天之气,更出三天正法,割恶救善。三天,是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
◎解释《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青要,是紫清帝君之别号。紫书,是紫笔缮文。金,是金简。根,是日根。众经,是科集众经之最要。盖玉帝命高上侍真总仙君,科集宝目,采日根之法,合为众经,以紫笔缮文,金简为篇。
◎解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
石精,是妙铁。石是铁之质,精是石之津。治之为剑而发金光。金,是剑之干。光,是刃之神。藏景,是隐身。录形,是代身。
◎解释《太上九赤斑符五帝内真经》
太上,是无极大道之号。九赤,是九元之气。九元,是五岳四海。山海色杂,目之斑。符,是真文。五岳得之以镇,四海得之以润,五帝得之以灵,人得之以神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卷三-注解
高上虚皇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道法。
辟非:元气的一种,被认为是九天之上的纯净之气,能够进入人体,转化为明梁之气。
明梁之气:道教中认为的一种存在于人体五脏中的气,与心华相连,是生命力的象征。
益元羽童:道教中鼻神的名称,象征着呼吸与生命力的联系。
四清抚闲:指鼻下口上之间的区域,道教中认为这是调节呼吸和气息的重要部位。
易有:九天之上的西北门名,象征着通往更高境界的入口。
太一隐生之宝:道教中认为的人心,是明梁之气和辟非之气的居所。
三蓝罗波逮台:九天的祝言,象征着天命长久和人间安宁。
玄归:九天之音,指泥丸,道教中认为的头部重要穴位。
天晨、金霄:道教中雌雄之道的象征,分别代表雌性和雄性的神灵。
玉州黄箓:帝的金简,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神圣。
德刃:九天的台名,象征着道德和力量的结合。
反华之幡:玉帝的旌旗,用于招仙和制命九天。
濯耀罗、圆光蔚:九天真人和三天真人对日的称呼,象征着日光的纯净和光辉。
空青之林:玉清天中的神树,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
太冥:九天之上的冥气,象征着深远和神秘。
绮合台:玉清天中的神台,象征着神圣和庄严。
浮:九天真人对风的称呼,象征着轻盈和自由。
金房、九户:太微天帝的居所,象征着神圣和尊贵。
紫精之天:太无之中的天界,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秀朗、太混:玉清天中的台名和殿馆名,象征着光明和混沌的结合。
羽明:上清天人的车名,象征着飞翔和自由。
真阳:上清的馆名,象征着真实和光明。
玉皇:虚无的真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灵。
逸宅:真气的明堂,象征着宁静和安详。
丹玄:泥丸的所在,象征着生命力和智慧。
琼羽之门:太上的神门,象征着通往神圣境界的入口。
合延:胎命之王,象征着生命和命运的主宰。
玄一:三气之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灵。
元老:上帝的宾客,象征着尊贵和神圣。
福连之书:太上的金简玉札,象征着福气和长寿。
太素三元宫:三华之气的居所,象征着自然和纯净。
晨灯:玉真天中的明气之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广灵堂:上清的房名,象征着广阔和灵性。
育华之林:上清紫精天中的神树,象征着生命和长生。
绛树丹实:育华之林的果实,象征着生命力和不朽。
七宝之云:上清玉房中的神云,象征着神圣和庄严。
辟非、宣弥:太微和玉清的神灵,象征着保护和引导。
青灵:真人的位号,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八气:云色的相沓,象征着多样和变化。
元君:虚皇的司命,象征着命运和主宰。
三华:玉清的房名,象征着光明和纯净。
皇清、洞真:上清三仙皇和元老之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灵。
日母:玉清的老母,象征着生命和孕育。
正荟条:日母的名字,象征着生命和解脱。
高上皇人:常宴紫霄之上的神灵,象征着尊贵和神圣。
玉根:玉清天中的山名,象征着根基和稳定。
眇景:太素天中对日的称呼,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玉门、兰室:上清宫中的门户名,象征着神圣和庄严。
骞树、药王:月中的神树,象征着长生和治愈。
九曜:皇上四老真人对日的称呼,象征着光明和力量。
广霞:玉清天中的山名,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玉映:玉晨的宫名,象征着光明和纯净。
四明:上清玉帝的南门,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太清天:道教中的最高天界之一,被认为是道教的最高神灵居住的地方。
浮绝山:太清天中的一座山,是三天神王治理的地方。
太明:太清天中天人对太阳的称呼。
金华楼:太清天中的一座楼,是受真仙玉录者居住的地方。
太极:道教中的宇宙本源,代表宇宙的初始状态。
元景之王:太极中的神灵,负责管理三天的神仙。
太漠:太清天之外的地方。
圆明:太极真人对太阳的称呼。
皇初紫元之天:道教中的一个天界,常有光辉照耀。
六渊:元君的宫殿名称。
寒童:山名,元君的居所之一。
无英中真上老君:道教中的一位高级神灵,负责管理五帝的籍贯。
中央黄老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中央仙界的最高力量。
玉寿:太微天中的山名,黄老君的居所。
青精上真内景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青精宫。
返香之烟:青精宫中自然产生的青气,香气逆风可闻三千里。
紫空:内景之山名,青精君的居所。
太阳九气玉贤元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负责管理太阳九气。
微玄:日中之神,太阳九气玉贤元君的别称。
开阴太漠:胎神所在的地方,与生命的起源有关。
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太初天的华景宫。
九素之气:太初天中自然产生的九种颜色的气。
庆液之河:太初天中的一条河,被称为吉人之津。
流汩之池:太初天中的一座池,池中有玉树,饮其水可明彻五脏。
九皇上真司命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玉虚天。
四司:天帝的禁宫,九皇上真司命君的居所。
晨晖:玉虚司命君的宫殿名称。
飞霞:玉虚天中的山名。
逸录:仙皇的符箓。
天皇上真玉华三元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是上清真人的典禁主。
玉华三元君:天皇上真玉华三元君的别称。
神徊:真人乘坐的车名。
九曲下户:男女的阴地,男称九曲,女称下户。
太一上元禁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负责管理万仙。
赤气王:日中的上神,名为将车梁。
元虚黄房真晨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元虚黄房。
玉宫:得道符籍的所在地。
九元镇真:九元太帝的名号。
太极主四真人元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太极天。
凌羽之车:太极元君乘坐的车名。
四斗中真七晨散华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玉清天。
散华之台:四斗七晨道君的居所。
反生之香气:七晨天中自然产生的香气。
三宝之山:四斗中的山名,上有金琅之馆。
辰中黄景元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辰中天。
迎延之符:辰中真人佩戴的符箓。
太霄之庭:辰中真人的居所。
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金阙天。
上景之气:金阙中自然产生的气,色郁郁,照耀十方。
太虚后圣无景彭室真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太霞天。
彭彭之室:太虚元君的居所,结白气以造构。
太玄都九气丈人主仙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太玄都。
晨徊之风:太玄都九气丈人乘坐的风。
荡滞之山:太玄都九气丈人的居所。
上清八皇老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上清天。
绝霞之外:上清天的所在地。
广琅之车:上清八皇老君乘坐的车名。
东华方诸宫高晨师玉保仙王: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东华天。
紫曜明:东华真人对太阳的称呼。
圆珠:东华真人对太阳的另一种称呼。
榑桑太帝九老仙皇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榑桑天。
九老京:榑桑天中的山名,九老仙皇的居所。
合羽之车:九老仙皇乘坐的车名。
小有玉真万华先生主图玉君: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小有玉真天。
万华之宫:小有玉真天中的宫殿,藏有上帝之宝经。
洞观之堂:小有玉真天中的一座堂,悬在太无之中。
重泉曲:魔王的阴府。
玄洲二十九真伯:道教中的一位神灵,居住在玄洲天。
玄洲:道教中的仙境之一,位于东海之中,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三溺之津:道教中的神秘河流,象征着修行中的难关,只有飞仙才能越过。
羽景之堂:道教中的仙境建筑,位于太无之庭,是仙人聚会的地方。
太无之庭:道教中的仙境之一,象征着虚无缥缈的境界。
绝空之宫:道教中的仙境建筑,位于五云之中,是王灵仙母和金华仙女常游的地方。
王灵仙母:道教中的女神,常与金华仙女一同出现,象征着仙界的母性力量。
金华仙女:道教中的仙女,常与王灵仙母一同出现,象征着仙界的女性力量。
司禁真伯:道教中的神祇,负责管理仙界的禁地,常乘日月之軿,披虎文之裘。
日月之軿:道教中的神车,象征着日月的光辉和力量。
虎文之裘:道教中的神衣,象征着威严和力量。
重漠之山:道教中的仙山,象征着修行的高峰。
帝川之池:道教中的仙池,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太无晨中君:道教中的神祇,负责管理太无之境,象征着虚无和神秘。
峨嵋山:道教中的仙山,位于四川,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太素君:道教中的神祇,负责管理太素之境,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九宫:道教中的神秘建筑,象征着宇宙的结构和秩序。
丹楼: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神圣和威严。
太素三元君:道教中的神祇,负责管理太素之境的三元,象征着宇宙的三重力量。
西元龟山:道教中的仙山,位于昆仑山之西,是太帝玉妃的居所。
九灵真仙母:道教中的女神,象征着仙界的母性力量。
青金丹皇君:道教中的神祇,负责管理金丹流云之宫,象征着炼丹术的神秘力量。
昆仑山:道教中的仙山,位于中国西部,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金丹流云之宫: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炼丹术的神秘力量。
璇玑之轮: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王母:道教中的女神,象征着仙界的母性力量,常与昆仑山相关联。
太帝玉妃:道教中的女神,象征着仙界的女性力量,常与西元龟山相关联。
太上大道君:道教中的至高神祇,象征着道教的最高境界和力量。
洞真金玄八景玉箓:道教中的经典之一,象征着道教的最高智慧和力量。
东华上仙: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东方仙界的最高力量。
南华上仙: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南方仙界的最高力量。
西华上仙: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西方仙界的最高力量。
北华上仙: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北方仙界的最高力量。
玉皇中仙: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中央仙界的最高力量。
南极元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南方仙界的最高力量。
太素瑶台: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玄云羽室: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虚无和神秘。
郁林之笈: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道教的最高智慧和力量。
玉清三元之章:道教中的经典之一,象征着道教的最高智慧和力量。
北寒金台: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龙华玉女:道教中的仙女,象征着仙界的女性力量。
白空虞宫: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虚无和神秘。
西灵玉童:道教中的仙童,象征着仙界的男性力量。
紫微王夫人:道教中的女神,象征着仙界的母性力量。
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道教中的至高神祇,象征着道教的最高境界和力量。
二晨之精气:道教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宇宙的双重力量。
庆云之紫烟: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吉祥和神圣。
玉晖辉焕: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金映流真: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结化含秀: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生成和变化。
苞凝玄神: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凝聚和神秘。
寄胎母氏: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和母性力量。
育形为人: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生命的形成和成长。
泬天真:道教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开元:道教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宇宙的创始和力量。
西那天郁察山:道教中的仙山,象征着虚无和神秘。
浮罗岳:道教中的仙山,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丹玄之阿: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炼丹术的神秘力量。
玉虚: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虚无和神秘。
上清: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纯净和神圣。
蕊珠日阙馆: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七映紫房: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童玉女:道教中的仙童仙女,象征着仙界的男女力量。
振策七圃: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杨青建硃: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生成和变化。
腾空舞旌: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驾景骋飚: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徘徊八烟: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盘桓空涂: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仰簪日华: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拾落日珠: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摘绛林之琅实: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生成和变化。
饵玄河之紫蕖: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生成和变化。
偃蹇灵轩: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领理帝书: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万神八拜: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五德把符: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上真侍晨: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天皇抱图: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日中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日中的力量和光辉。
驾龙骖凤: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乘天景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东游桑林: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遂入帝门: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月中夫人:道教中的女神,象征着月中的力量和光辉。
驾十飞龙: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乘我流铃: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西朝六领: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遂诣帝堂: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精根运思: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上朝玉皇: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荟荟敷郁仪: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以蹑景: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晃晃散结璘: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以暨霄: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双皇合辇: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后天而凋: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大有者: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九天之紫宫: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小有者: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清虚三十六天之首洞: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一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八素紫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希微仓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名录丰子: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郁悦那林昌玉台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紫道虚皇上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九晖大晨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二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七素绛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中微赤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定无彦: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高桃厉冲龙罗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翼日虚皇太上道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观灵元晨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三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六素红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紫微白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渠渊石: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碧空歌饮黎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昌阳始虚皇高元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总晨九极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四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五素青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玄微黑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齐元旋: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加阝摩坦娄于医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七静道生高上虚皇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沓曜旋根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五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四素黄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始微上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接空子: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扶力盖浮罗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太明虚皇洞清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玄景晨光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六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三素绿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灵微中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秉巨文: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具谓耶渠初默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始元虚皇太霄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合晖晨命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七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二素紫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宣微下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宏肤子: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冲容育郁离沙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七观无生虚皇金灵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齐晖晨玄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八景之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一素灵云: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洞微真帝: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洄澄摅: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单绿察宝轮法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八观高元虚皇渟景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高上龙烟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洞景玉舆: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太霞紫烟玄景之晖: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九微内帝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申明闲: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上皇九玄九天诸真仙王: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弥梵罗台霄绝寥丘飞元云根之都: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上天: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玉清紫晖太上玉皇明上大道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高清太虚无极上道君隐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神州:道教中的仙境,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天关: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七星: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上皇紫晨: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七转七变之道: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九天父母: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玄感清天上皇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三天玉童:道教中的仙童,象征着仙界的男性力量。
紫极真元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天帝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南极上元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太微天帝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后圣金阙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上相青童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小有天王: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西城山:道教中的仙山,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上清宫:道教中的仙境建筑,象征着光辉和力量。
神州玉章:道教中的经典之一,象征着道教的最高智慧和力量。
十四帝君:道教中的神祇,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洞野之曲: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百神内名: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玉天之玄象: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三晨之精: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神虎上符消魔智慧经:道教中的经典之一,象征着道教的最高智慧和力量。
神:道教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虎:道教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威严和力量。
上符: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消魔:指消除邪恶和障碍,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目标。
智慧: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玉简紫名:道教中的神秘器物,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众邪: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鬼魔: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百阳: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千阴: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六天: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九魔: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神智开朗:道教中的神秘现象,象征着宇宙的运转和秩序。
圣慧明发:指圣人的智慧光明显现,象征着超凡的智慧和觉悟。
八景:道教中的八种神圣景象,象征着高深的道法境界。
神虎:道教中的神兽,象征着力量和速度,常用于描述飞升或快速移动。
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道教经典之一,描述了道教的宇宙观和修炼方法。
回元九道飞行羽经:道教经典,讲述了通过修炼达到飞升的方法和理念。
九灵太妙龟山元录:道教经典,记录了龟山的神秘和修炼的秘诀。
大有八禀太丹隐书:道教经典,描述了修炼的秘诀和神圣的仪式。
七圣玄记回天九霄经:道教经典,记录了七位圣人的修炼经历和飞升的秘诀。
曲素诀辞五行秘符:道教经典,讲述了五行理论和修炼的秘诀。
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道教经典,描述了天关和七星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修炼中的应用。
除六天玉文三天正法:道教经典,讲述了消除邪恶和修炼正道的方法。
青要紫书金根众经:道教经典,记录了修炼的秘诀和神圣的仪式。
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道教经典,讲述了通过修炼达到隐身和变化的方法。
太上九赤斑符五帝内真经:道教经典,描述了五帝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修炼中的应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卷三-评注
《三十九章经》是道教经典《大洞真经》的首章,由高上虚皇道君及其下的三十九位道君各著一章组成。这部经典不仅体现了道教对宇宙生成、生命起源的深刻理解,还展示了道教修炼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在第一章中,高上虚皇君阐述了元气(辟非)的生成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元气被认为是九天之上的纯净之气,进入人体后转化为明梁之气,居于五脏之中,与心华相连。这一观念反映了道教对生命力的重视,认为通过修炼可以掌握元气的运行,从而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第二章至第十五章分别由不同的道君阐述各自的修炼方法和神灵体系。这些章节中提到的神灵、天界、神树等元素,构成了道教复杂的神话体系。例如,玉州黄箓、德刃、反华之幡等象征物,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体现了道教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三十九章经》中的修炼方法强调通过诵经、存神、调息等手段,达到与神灵沟通、净化身心的目的。例如,诵读《大洞玉经》可以交接太冥之气,存雌一于夙夜可以招致太微小童和绛宫真人。这些方法不仅具有宗教修行的意义,还反映了道教对身心健康的关注。
此外,经典中提到的神树如空青之林、育华之林等,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通过食用这些神树的果实或叶子,修炼者可以获得金光之身或飞仙之能。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道教的神话体系,还为修炼者提供了追求长生不老的动力。
总的来说,《三十九章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一部集哲学、神话、修炼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它通过对元气、神灵、天界等元素的描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为道教修炼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这部经典在道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段文本是道教经典中的一部分,描述了道教天界中的各种神灵、宫殿、山川和自然现象。道教的天界体系复杂而神秘,每个天界都有其独特的神灵和象征意义。文本中提到的太清天、太极天、皇初紫元之天等,都是道教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天界都有其特定的神灵和功能。
文本中的神灵如太清大道君、太极大道元景君、皇初紫元君等,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灵,他们各自掌管着不同的天界和事务。这些神灵的存在和活动,反映了道教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信仰。
文本中还提到了许多自然现象和象征物,如太明、圆明、返香之烟、九素之气等,这些都是道教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太明和圆明是对太阳的不同称呼,反映了道教对太阳的崇拜和象征意义。返香之烟和九素之气则是道教中自然力量的象征,代表了天界中的神秘力量和变化。
文本中的宫殿和山川,如金华楼、六渊、寒童、紫空等,都是道教天界中的重要地标。这些地方不仅是神灵的居所,也是道教修行者追求的目标。通过描述这些地方,文本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描述道教天界中的神灵、宫殿、山川和自然现象,展现了道教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信仰。文本中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反映了道教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思想体系和信仰内涵。
这段文本是道教经典的一部分,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义。它描述了道教中的仙境、神祇、神秘现象和经典,展现了道教宇宙观和修行理念的丰富内涵。
文本中提到的玄洲、三溺之津、羽景之堂、绝空之宫等仙境,象征着修行者必须克服的难关和达到的境界。这些仙境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修行者心灵的映射,象征着修行者在追求长生不老和成仙过程中的精神旅程。
司禁真伯、太无晨中君、九灵真仙母等神祇,象征着道教中的各种力量和境界。他们的存在和活动,展现了道教宇宙观中的多重层次和复杂结构。这些神祇不仅是信仰的对象,更是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需要理解和领悟的象征。
文本中提到的经典如《太上大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箓》、《神州玉章》、《神虎上符消魔智慧经》等,象征着道教的最高智慧和力量。这些经典不仅是修行者的指南,更是道教宇宙观和修行理念的集中体现。
文本中的神秘现象如日月之軿、虎文之裘、重漠之山等,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需要面对和克服的各种挑战和难关。这些现象不仅是修行者外在的考验,更是内在心灵的映射,象征着修行者在追求长生不老和成仙过程中的精神旅程。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道教宇宙观和修行理念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它不仅是对道教信仰的描述,更是对修行者心灵旅程的深刻揭示。通过对这些仙境、神祇、经典和神秘现象的理解和领悟,修行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宇宙观和修行理念,从而在修行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段文本是道教经典的摘录,展示了道教丰富的宇宙观和修炼体系。文本中提到的各种经典和术语,如‘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回元九道飞行羽经’等,都是道教修炼的重要参考,反映了道教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文本中的‘八景’、‘神虎’、‘消魔’等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还体现了道教修炼的目标和方法。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窥见道教修炼者追求的超凡脱俗、与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
此外,文本中提到的‘九灵太妙龟山元录’、‘大有八禀太丹隐书’等经典,不仅记录了修炼的秘诀,还蕴含了道教对于宇宙和生命的哲学思考。这些经典不仅是修炼的指南,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道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展示了道教经典的丰富性和深度,也反映了道教修炼者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以及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