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原文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始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寒,无法自给自足,便托人向孟尝君请求,愿意寄居在他的门下。
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冯谖回答:“客人没有什么爱好。”
孟尝君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冯谖回答:“客人没有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接受了他,说:“好吧。”
孟尝君的随从们认为孟尝君轻视冯谖,便给他吃粗劣的食物。
过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回去吧!吃饭没有鱼。”
随从们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像对待其他门客一样。”
又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
随从们都嘲笑他,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像对待其他有车的门客一样。”
于是冯谖乘着车,举着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了。”
又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回去吧!没有家可归。”
随从们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
孟尝君问:“冯先生有亲人吗?”冯谖回答:“有老母亲。”
孟尝君便派人给他母亲送去食物,不让她缺乏。于是冯谖不再唱歌了。
后来孟尝君发布公告,问门下的门客:“谁熟悉会计,能为我到薛地去收债?”
冯谖签了名,说:“我能。”
孟尝君感到奇怪,问:“这是谁?”
随从们回答:“就是那个唱‘长剑啊,回去吧’的人。”
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然有才能,我亏待了他,一直没有发现。”
于是请冯谖来见面,道歉说:“我被事务缠身,忧心忡忡,性格懦弱愚钝,沉迷于国家事务,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为耻,竟然愿意为我到薛地去收债吗?”
冯谖说:“愿意。”
于是准备好车马,收拾好行装,带着债券出发了,临走前问:“债收完后,买些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那些应当还债的百姓,都来核对债券。
债券核对完毕后,冯谖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百姓,并烧掉了债券,百姓高呼万岁。
冯谖驱车回到齐国,一大早就去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对他的迅速感到奇怪,穿戴整齐后见他,问:“债收完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冯谖回答:“收完了。”“买了些什么回来?”
冯谖说:“您说‘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堆满了珍宝,狗马挤满了外厩,美人充满了后宫。您家缺少的只有义罢了!我私下为您买了义。”
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
冯谖说:“现在您拥有小小的薛地,不抚爱那里的百姓,反而用商贾的手段剥削他们。我私下假借您的命令,把债款赐给百姓,并烧掉了债券,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
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休息吧!”
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
孟尝君便回到薛地,离薛地还有一百里,百姓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
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终于看到了。”
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能免于死亡。现在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为您再凿两个洞穴。”
孟尝君给了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黄金,让他西行到梁国,对梁惠王说:“齐国放逐了他的大臣孟尝君,哪个诸侯先迎接他,就会富国强兵。”
于是梁王空出相位,任命原来的相国为上将军,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去聘请孟尝君。
冯谖先赶回去告诫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厚重的礼物;百辆车,是显赫的使者。齐国一定会知道这件事。”
梁国的使者往返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去。
齐王听说后,君臣都感到恐惧,派太傅带着千斤黄金,两辆四匹马拉的车,一把佩剑,封好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我不幸,受到宗庙的灾祸,被谄媚的臣子迷惑,得罪了您,我不值得您辅佐。希望您顾念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统领万民吧?”
冯谖告诫孟尝君说:“希望您请求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
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来报告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经准备好了,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担任相国几十年,没有受到丝毫的灾祸,这都是冯谖的计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注解
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尝君的门客,以智谋著称。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贵族,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广纳贤才和善于用人闻名。
长铗:长剑,古代的一种兵器,也象征着武力和权力。
薛: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是孟尝君的封地。
券契:古代的债务凭证,用于记录借贷关系。
市义:通过某种行为或手段来获取道义上的支持或认可。
三窟:比喻多种准备或退路,源自冯谖的比喻,意指狡兔三窟,以防不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齐策》,讲述了冯谖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帮助孟尝君巩固地位的故事。冯谖最初以无才无能的形象出现,但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展示了他的深谋远虑和忠诚。
冯谖的三次弹剑而歌,表面上看似是对生活条件的不满,实则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孟尝君的注意,并逐步展示自己的价值。他的行为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孟尝君赢得了民心,这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冯谖在处理薛地债务问题时,巧妙地利用孟尝君的名义,免除了百姓的债务,烧毁了券契,这一行为极大地提升了孟尝君在民众中的声望,体现了冯谖对政治和人心的深刻理解。
冯谖提出的‘市义’概念,即通过实际行动来赢得道义上的支持,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他不仅为孟尝君在薛地建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还通过外交手段为孟尝君在诸侯国中赢得了尊重和地位。
最后,冯谖建议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这不仅是对先王的尊重,也是巩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重要策略。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冯谖确保了孟尝君在政治上的安全和稳定,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冯谖的智谋和忠诚,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通过对冯谖行为的描述,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古代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和智慧,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