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原文

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

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

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

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

安平君曰:“敬闻命!”

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

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王曰:“左右孰可?”

九人之属曰:“貂勃可。”

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

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

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

且其志欲为不善。

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

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

其志欲有为也。

愿王之察之。”

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

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

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

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

王上者孰与周文王?”

王曰:“吾不若也。”

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

下者孰与齐桓公?”

王曰:“吾不若也。”

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

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

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

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

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

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城阳、天下莫之能止。

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

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

且婴儿之计不为此。

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

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译文

貂勃经常厌恶田单,说:“安平君是个小人。”

安平君听说后,特意设酒宴邀请貂勃,问道:“我田单哪里得罪了先生,以至于在朝廷上常常受到赞誉?”

貂勃回答:“跖的狗对着尧吠叫,并不是因为跖比尧高贵,而是因为狗自然会吠叫不是它的主人。

现在假设公孙子是贤人,而徐子是不肖之人。如果让公孙子与徐子争斗,徐子的狗仍然会抓住公孙子的腿咬他。

如果能够摆脱不肖之人,而成为贤人的狗,岂止是抓住腿咬他而已?”

安平君说:“我明白了!”

第二天,安平君向国王推荐了貂勃。

国王有九个宠臣,他们想陷害安平君,一起对国王说:“燕国攻打齐国时,楚王派将军率领万人来援助齐国。

现在国家已经安定,社稷已经稳固,为什么不派使者去感谢楚王呢?”

国王问:“左右谁可以胜任?”

九个宠臣说:“貂勃可以。”

貂勃出使楚国,楚王接待并宴请他,几天后仍未返回。

九个宠臣又对国王说:“一个人身居要职,却拖延万乘之国的使者,难道不是因为他有势力吗?

而且安平君与国王之间,君臣之间没有礼节,上下没有区别。

他的志向是想做坏事。

对内管理百姓,安抚民心,救济贫困,补充不足,施德于民;

对外结交戎翟,天下的贤士,暗中结交诸侯中的英雄豪杰。

他的志向是想有所作为。

希望国王明察。”

几天后,国王说:“召见相国田单。”

田单脱帽赤脚,裸露上身前来,退下后请求死罪。

五天后,国王说:“你对我没有罪过,你尽你的臣子之礼,我尽我的国王之礼而已。”

貂勃从楚国回来,国王在面前赐酒,酒酣时,国王说:“召见相国田单。”

貂勃离开座位叩首说:“国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

国王与周文王相比如何?”

国王说:“我不如他。”

貂勃说:“是的,我本来就知道国王不如他。

与齐桓公相比如何?”

国王说:“我不如他。”

貂勃说:“是的,我本来就知道国王不如他。

然而周文王得到吕尚作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夷吾作为仲父,现在国王得到安平君却只叫他‘单’。

自从天地开辟,人民治理以来,作为臣子的功劳,有谁比安平君更大呢?

而国王却叫他‘单,单’,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

而且国王不能守住先王的社稷,燕国兴兵袭击齐国,国王逃到城阳山中。

安平君以即墨的惴惴不安,三里之城,五里之郭,七千疲惫的士兵,擒获了燕国的司马,恢复了千里的齐国,这是安平君的功劳。

当时,整个城阳都归国王所有,城阳、天下没有人能阻止。

然而从道义上考虑,认为不可,所以修建栈道木阁,迎接国王和王后从城阳山中回来,国王才得以返回,治理百姓。

现在国家已经安定,人民已经安宁,国王却叫他‘单’。

即使是婴儿的计策也不会这样做。

国王如果不尽快杀掉这九个人来向安平君谢罪,否则国家就危险了!”

国王于是杀了这九个人并驱逐了他们的家族,加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注解

貂勃: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以直言敢谏著称。

田单: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因在即墨之战中击败燕军而闻名,被封为安平君。

安平君:田单的封号,因其在即墨之战中的功绩而获得。

跖之狗吠尧:比喻小人诋毁贤人,出自《庄子·盗跖》。跖是古代传说中的大盗,尧是古代圣君。

公孙子:指公孙衍,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徐子:指徐无鬼,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

楚王:指楚国的君主,战国时期楚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周文王:西周的开国君主,以仁德著称,被后世尊为圣王。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以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吕尚:即姜子牙,周文王的重要谋士,被封为太公。

管夷吾:即管仲,齐桓公的重要谋士,被封为仲父。

即墨:齐国的重要城市,田单在此击败燕军,挽救了齐国。

城阳:齐国的城市,齐王在燕军入侵时曾逃至此地。

夜邑:齐国的封地,田单因功被封于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齐策》,主要讲述了齐国大夫貂勃与名将田单之间的故事。貂勃最初对田单抱有偏见,认为他是小人,但在与田单的对话中,貂勃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认为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对田单的敌意,而是出于对君主的忠诚。田单听后,表示理解并接受了貂勃的解释,随后向齐王推荐了貂勃。

故事的后半部分,齐王的宠臣们试图通过貂勃出使楚国来陷害田单,但貂勃在楚国受到礼遇,迟迟未归。宠臣们趁机在齐王面前诋毁田单,认为田单有篡位的野心。齐王因此召见田单,田单以极其谦卑的姿态请罪,但齐王最终并未追究。貂勃回国后,在齐王面前为田单辩护,指出田单在即墨之战中的巨大功绩,并批评齐王对田单的不公。最终,齐王处死了那些诋毁田单的宠臣,并加封田单。

这段文本通过貂勃与田单的互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貂勃的直言敢谏和田单的谦卑忠诚,体现了当时士人的道德风范和政治智慧。文本中多次引用历史人物和典故,如周文王、齐桓公、吕尚、管仲等,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人物的尊崇和对贤臣的期待。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本语言简练,对话生动,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现了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貂勃的比喻和谏言,田单的谦卑和忠诚,齐王的犹豫和最终的决定,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文本中的对比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如貂勃最初对田单的偏见与后来的辩护,齐王对田单的怀疑与最终的信任,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感染力。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本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状况,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贤臣的期待和对君主的道德要求。田单作为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封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功绩和忠诚的认可。同时,文本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为后世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65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