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讌坐-原文
孟尝君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
一人曰:“訾天下之主,有侵君者,臣请以臣之血湔其衽。”
田瞀曰:“车轶之所能至,请掩足下之短者,诵足下之长;千乘之君与万乘之相,其欲有君也,如使而弗及也。”
胜(股目)曰:“臣愿以足下之府库财物,收天下之士,能为君决疑应卒,若魏文侯之有田子方、段干木也。此臣之所为君取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讌坐-译文
孟尝君在宴会上坐着,对三位先生说:“我希望听听先生们有什么可以补充我的不足的地方。”
其中一个人说:“如果天下的君主有侵犯您的,我愿意用我的血来洗刷他们的衣襟。”
田瞀说:“只要车马能到达的地方,我愿意掩盖您的短处,宣扬您的长处;无论是千乘之君还是万乘之相,他们想要拥有您,就像想要却得不到一样。”
胜(股目)说:“我愿意用您的府库财物,来收罗天下的贤士,他们能为您解决疑难,应对突发事件,就像魏文侯有田子方、段干木一样。这就是我为您所做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讌坐-注解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贵族,以养士闻名,门下食客三千,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讌坐:宴席上就座,指在宴会上。
三先生:指孟尝君门下的三位贤士,具体姓名不详。
訾:指责,批评。
湔其衽:用血洗刷衣襟,表示以死相报的决心。
田瞀:孟尝君的门客之一,具体事迹不详。
车轶:车辙,指车马所至之处。
千乘之君:拥有千辆兵车的君主,指中等诸侯国。
万乘之相:拥有万辆兵车的宰相,指大国宰相。
胜(股目):孟尝君的门客之一,具体事迹不详。
府库:国库,指国家的财物。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君主,以礼贤下士闻名。
田子方:魏文侯的贤士,以智谋著称。
段干木:魏文侯的贤士,以忠诚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讌坐-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战国策·齐策》,记载了孟尝君与门客的对话,展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忠诚与智慧。孟尝君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闻名,门下食客三千,这段对话反映了他与门客之间的互动,以及门客们对他的忠诚与献策。
首先,第一位门客表示愿意以死相报,用血洗刷衣襟,表达了对孟尝君的绝对忠诚。这种以死相报的态度,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对主君的忠诚与献身精神,也体现了当时士人阶层对主君的依附关系。
其次,田瞀的发言则展现了士人的智慧与策略。他表示愿意在车马所至之处,掩盖孟尝君的短处,宣扬其长处,以此赢得千乘之君与万乘之相的青睐。这种策略性的发言,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不仅忠诚,还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能够为主君谋划长远。
最后,胜(股目)的发言则进一步体现了士人的实用主义。他建议孟尝君利用府库财物,收揽天下之士,为主君决疑应卒,效仿魏文侯礼贤下士的做法。这种建议不仅体现了士人对主君的忠诚,还展现了他们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认为贤士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通过三位门客的发言,展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多重面貌:忠诚、智慧与实用主义。他们不仅愿意为主君献身,还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能够为主君出谋划策,推动国家的发展。这种士人精神,不仅是战国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对话生动,通过三位门客的不同发言,展现了士人的多重性格与智慧。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他们不仅是主君的依附者,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这种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使得这段文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