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原文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或以问孟尝君曰:“为君舍人而内与夫人相爱,亦甚不义矣,君其杀之。”
君曰:“睹貌而相悦者,人之情也,其错之勿言也。”
居期年,君召爱夫人者而谓之曰:“子与文游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又弗欲。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于卫甚重。
齐、卫之交恶,卫君甚欲约天下之兵以攻齐。
是人谓卫君曰:“孟尝君不知臣不肖,以臣欺君。且臣闻齐、卫先君,刑马压羊,盟曰:‘齐、卫后世无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今君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足下倍先君盟约而欺孟尝君也。愿君勿以齐为心。君听臣则可;不听臣,若臣不肖也,臣辄以颈血湔足下衿。”
卫君乃止。
齐人闻之曰:“孟尝君可语善为事矣,转祸为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译文
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与他的夫人相爱。
有人对孟尝君说:“作为您的门客,却与您的夫人相爱,这是非常不义的行为,您应该杀了他。”
孟尝君说:“看到美貌而相互喜欢,这是人之常情,不要再说这件事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那个与夫人相爱的人,对他说:“你和我交往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得到大官,小官你又不愿意做。卫君和我有布衣之交,我准备车马和礼物,希望你能去卫国跟随卫君。”
在卫国,这个人受到了重用。
齐国和卫国的关系恶化,卫君非常想联合天下的军队攻打齐国。
这个人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不才,让我来欺骗您。而且我听说齐国和卫国的先君曾经杀马宰羊,盟誓说:‘齐国和卫国的后代不得互相攻伐,如果有互相攻伐的,让他们像这些牲畜一样死去。’现在您联合天下的军队攻打齐国,这是违背先君的盟约,欺骗孟尝君。希望您不要以齐国为目标。如果您听我的,那就好;如果不听,如果我不才,我就用我的血溅在您的衣襟上。”
卫君于是停止了攻打齐国的计划。
齐国人听说后说:“孟尝君真是善于处理事情,把祸患转化为功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注解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贵族,以善于养士和外交著称。
舍人:古代贵族或高官家中的门客或随从,负责协助主人处理事务。
卫君:指卫国的君主,卫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
刑马压羊:古代盟誓时的一种仪式,杀马宰羊以示盟约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
湔:古代一种以血洗刷衣襟的仪式,表示极度的忠诚或决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孟尝君处理其舍人与夫人之间情感纠葛的智慧,以及他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化解齐、卫两国之间的冲突。
首先,孟尝君对待舍人与夫人之间的情感问题表现出了极高的宽容和理解。当有人建议他杀死这位舍人时,孟尝君却认为‘睹貌而相悦者,人之情也’,这表明他理解人性的弱点,并选择了宽容而非严厉的惩罚。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避免了家庭内部的矛盾激化,也体现了孟尝君作为领导者的智慧和人性化管理。
其次,孟尝君在处理齐、卫两国关系时展现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他利用舍人与卫君的旧交,巧妙地安排舍人前往卫国,以此作为两国和解的桥梁。当卫君欲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齐国时,舍人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对历史的了解,成功说服卫君放弃攻齐的计划。这不仅避免了战争的爆发,也巩固了齐国的安全。
最后,这段故事还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和各国之间的微妙关系。孟尝君通过智慧和策略,将潜在的危机转化为机遇,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也提升了个人和国家的声望。这种转祸为功的能力,是孟尝君成为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孟尝君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也深刻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细腻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智勇双全、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形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宽容和理解的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