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谓齐王-原文
靖郭君谓齐王曰:“五官之计,不可不日听也而数览。”
王曰:“说五而厌之。”
今与靖郭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谓齐王-译文
靖郭君对齐王说:“关于五官的事务,必须每天听取并多次查看。”
齐王回答说:“谈论这五件事已经让我感到厌倦了。”
现在与靖郭君在一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谓齐王-注解
靖郭君: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名田文,是齐国的宗室成员,因其封地在靖郭,故称靖郭君。他在齐国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多次出使他国,为齐国争取利益。
齐王: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具体为齐宣王或齐湣王,是靖郭君时期的齐国国王。
五官之计:五官,指古代官制中的五种重要官职,通常包括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之计,指的是这些重要官员的政事报告或建议。
日听:每日听取,指君主应每日听取官员的政事报告,以了解国家情况。
数览:频繁查看,指君主应频繁查看官员的政事报告,以确保国家事务的顺利进行。
说五而厌之:说五,指听取五官的政事报告;厌之,指对这些报告感到厌倦。齐王表示对频繁听取政事报告感到厌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谓齐王-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齐策》,记载了靖郭君与齐王之间的一段对话。靖郭君作为齐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向齐王提出了关于国家治理的建议,强调君主应每日听取五官的政事报告,并频繁查看这些报告,以确保国家事务的顺利进行。这一建议体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重视。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对话反映了战国时期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靖郭君作为臣子,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体现了臣子的忠诚与责任感。而齐王对频繁听取政事报告感到厌倦,则反映了君主在面对繁重政务时的心理状态。这种君臣之间的互动,是战国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对话简洁明了,语言精炼,体现了《战国策》一贯的叙事风格。通过短短几句话,生动地刻画了靖郭君的忠诚与齐王的心理状态,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对话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窥见战国时期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及当时国家治理的具体做法。这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以及君臣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虽然简短,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它不仅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人物的形象与性格,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段古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