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原文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
与秦交合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
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
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
而此者三。
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倾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
左右曰:“何以知之?”
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
吾使者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
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
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
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译文
秦国借道韩国和魏国来攻打齐国,齐威王派遣章子率领军队应对。
章子与秦军交战并驻扎下来,双方的使者多次往来,章子改变了自己的军旗,混入秦军之中。
侦察兵报告说章子带领齐军投降了秦国,齐威王没有回应。
不久之后,侦察兵再次报告说章子带领齐军投降了秦国,齐威王依然没有回应。
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三次。
有官员请求说:“报告章子失败的人,虽然不同但说法一致。大王为什么不派将领去攻击他呢?”
齐威王说:“这明显是章子没有背叛我,为什么要攻击他呢?”
不久之后,传来消息说齐军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向西方的藩臣行礼并向齐国道歉。
左右的人问:“大王是怎么知道章子不会背叛的?”
齐威王说:“章子的母亲启得罪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杀了她并将她埋在马厩下面。
我派章子去带兵时,勉励他说:‘以你的能力,如果能够全军而还,一定要重新安葬你的母亲。’
章子回答说:‘我并不是不能重新安葬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启得罪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没有教导我就去世了。
没有得到父亲的教导就重新安葬母亲,这是欺骗死去的父亲。所以我不敢这样做。’
作为儿子不欺骗死去的父亲,难道作为臣子会欺骗活着的君主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注解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秦国借道韩国和魏国来攻打齐国。假道,借路。
齐威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以善于用人著称。
章子:齐国将领,名章子,事迹不详。
徽章:古代军队的标志,用以区分敌我。
候者:侦察兵或情报人员。
有司:古代指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
西藩:指秦国的西部边境。
马栈:古代用来埋葬马匹的地方,此处指埋葬章子母亲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齐国将领章子在面对秦国借道韩、魏来攻齐的复杂局势中,如何巧妙地运用策略,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不仅展现了章子的智谋和忠诚,也反映了齐威王的英明和信任。
首先,章子在面对秦军的进攻时,采取了变其徽章的策略,以混淆秦军的视线。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章子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战国时期战争策略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通过变徽章,章子成功地使秦军无法准确判断齐军的动向,从而为齐军的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齐威王在面对多次关于章子叛变的报告时,始终不为所动,坚信章子的忠诚。这种信任不仅体现了齐威王的英明,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复杂性。齐威王的信任最终得到了回报,章子不仅没有叛变,反而带领齐军取得了大胜。
最后,故事通过章子对母亲的忠诚,进一步深化了章子的形象。章子拒绝更葬母亲,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对已故父亲的欺骗。这种对父亲的忠诚和对母亲的孝道,不仅体现了章子的道德品质,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章子的故事,展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复杂性、君臣关系的微妙性以及儒家思想对人们行为的深刻影响。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