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魏攻管而不下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魏攻管而不下-原文

魏攻管而不下。

安陵人缩高,其子为管守。

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

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使道使者至缟高之所,复信陵君之命。”

缟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以父攻子守,人大笑也。是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也。敢再拜辞。”

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大使之安陵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之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也,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

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谨解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诏而废大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而自用也。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为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也。”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缩高死,素服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敢再拜释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魏攻管而不下-译文

魏国攻打管城但没有攻下。

安陵人缩高,他的儿子是管城的守将。

信陵君派人告诉安陵君说:“请您派遣缩高来,我将任命他为五大夫,让他担任持节尉。”

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不能强迫它的百姓。使者您自己去,请让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处,传达信陵君的命令。”

缩高说:“君上您看重我,是想让我去攻打管城。但是以父亲的身份去攻打儿子守卫的城池,人们会嘲笑我。这是臣子背叛君主的行为。父亲教导儿子背叛,也不是君上您所喜欢的。我再次拜谢并辞去。”

使者回去报告信陵君,信陵君非常生气,派遣大使到安陵说:“安陵的土地,也是魏国的土地。现在我攻打管城没有攻下,秦国的军队就会来攻打我们,国家一定会陷入危险。希望您能活捉缩高并把他送来。如果您不送来,无忌将发动十万大军,攻打安陵城。”

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受襄王的诏令守卫这片土地,亲手接受了大府的宪章。宪章的上篇说:‘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君主,这是常法所不能赦免的。国家即使大赦,投降的城池和失去的儿子也不在其中。’现在缩高谨慎地放弃高位,以保全父子的道义,而您却说‘一定要活捉他’,这是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大府的宪章,即使我死了,也绝不敢这样做。”

缩高听说后说:“信陵君为人,凶悍且自以为是。这样的言辞反叛,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灾祸。我已经保全了自己,不再有为人臣子的义务了,怎么能让我的君主有魏国的祸患呢。”于是前往使者的住处,自刎而死。

信陵君听说缩高死了,穿上素服,离开住所,派使者向安陵君道歉说:“无忌是个小人,被思虑所困,对您失言了,再次拜谢并请求原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魏攻管而不下-注解

安陵:古代小国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战国时期为魏国的附庸国。

缩高:安陵人,其子为管守,因拒绝信陵君的要求而自杀。

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名无忌,以智谋和仁义著称。

五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高级官员,负责国家重要事务。

持节尉:古代官职名,负责持节传达命令,具有较高的权威。

大府之宪:指国家的重要法律或宪章,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刎颈:古代一种自杀方式,即割断颈部血管,以示忠诚或抗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魏攻管而不下-评注

本文通过缩高拒绝信陵君的要求并最终自杀的故事,展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忠诚与气节。缩高在面对信陵君的威胁时,坚守父子之义,拒绝以父攻子,体现了儒家伦理中孝道的重要性。他的自杀不仅是对个人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安陵国法律的尊重,显示了古代士人对法律和道德的坚守。

信陵君在故事中表现出一定的霸道和自以为是,他试图通过威胁来迫使安陵君交出缩高,但最终在缩高自杀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以素服缟素的方式表示悔意。这一转变反映了信陵君性格中的复杂性和对仁义的理解,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错误行为的反思和纠正。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深刻揭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伦理冲突。缩高的行为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坚守,也是对当时社会伦理和法律的一种挑战。他的自杀成为了一种象征,表达了士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妥协。

艺术特色方面,本文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缩高的言辞坚定而有力,信陵君的态度转变则通过行动表现出来,使得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此外,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体现了古代散文的典型风格。

历史价值方面,本文不仅记录了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法律制度。通过缩高的故事,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观,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魏攻管而不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5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