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秦攻魏急-原文
秦攻魏急。
或谓魏王曰:“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能弃之弗能用之,能死之弗能弃之,此人之大过也。
今王亡地数百里,亡城数十,而国患不解,是王弃之,非用之也。
今秦之强也,天下无敌,而魏之弱也甚,而王以是质秦,王又能死而弗能弃之,此重过也。
今王能用臣之计,亏地不足以伤国,卑体不足以苦身,解患而怨报。
“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輓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之如是也。
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
王以国赞嫪毐,以嫪毐胜矣。
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
秦、魏百相交也,百相欺也。
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
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秦攻魏急-译文
秦国进攻魏国,形势非常紧急。
有人对魏王说:“放弃土地不如利用土地来得容易,牺牲生命不如放弃土地来得容易。能够放弃土地却不能利用土地,能够牺牲生命却不能放弃土地,这是人们常犯的大错误。
现在大王失去了数百里的土地,失去了数十座城池,但国家的危机仍未解除,这是因为大王选择了放弃,而不是利用。
如今秦国强大,天下无敌,而魏国非常弱小,大王却以这样的条件去与秦国对抗,大王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放弃土地,这是严重的错误。
如果大王能采纳我的计策,损失一些土地不会对国家造成重大伤害,降低一些身份也不会让大王受苦,反而能解除危机并报仇雪恨。
“秦国从四境之内,从执法官员到普通百姓,都在议论:‘是支持嫪氏呢?还是支持吕氏呢?’即使是在门闾之下,廊庙之上,人们也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现在大王割让土地来贿赂秦国,认为这是嫪毐的功劳;降低身份来尊崇秦国,以此依附嫪毐。
大王以国家的名义支持嫪毐,嫪毐就会因此得势。
大王以国家的名义支持嫪氏,太后对大王的好感会深入骨髓,大王与秦国的关系将成为天下最亲密的关系。
秦国和魏国之间,曾经有过多次交往,也有过多次欺骗。
现在通过嫪氏与秦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使魏国与秦国的关系成为天下最亲密的关系,天下谁还会支持吕氏而不支持嫪氏呢?
天下必然会放弃吕氏而支持嫪氏,那么大王的仇就能报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秦攻魏急-注解
秦攻魏急:指秦国对魏国的进攻非常紧迫,形势危急。
魏王:魏国的君主,此时魏国正面临秦国的强大压力。
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放弃不如利用更容易,意指在困境中应寻找利用机会而非轻易放弃。
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死亡不如放弃更容易,强调在极端情况下放弃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质秦:指魏王以自身或国家的重要部分作为抵押,向秦国求和或求援。
嫪氏:指嫪毐,秦国的权臣,与吕不韦对立。
吕氏:指吕不韦,秦国的另一位权臣,与嫪毐对立。
割地以赂秦:割让土地以贿赂秦国,以求和平或援助。
卑体以尊秦:降低自己的地位以尊崇秦国,表示屈服或臣服。
太后之德王也:指秦国的太后对魏王的恩德深厚,可能影响秦国的政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秦攻魏急-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和外交策略。文中通过一位谋士对魏王的劝谏,展现了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来保全国家。
首先,谋士提出了‘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的观点,强调了在危机中应寻找利用机会而非轻易放弃。这种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谋士们的高超智慧和策略思维。
接着,谋士分析了秦国的强大和魏国的弱小,指出魏王以自身为质向秦国求和的做法是‘重过’,即严重的错误。他建议魏王采用自己的计策,通过割地和降低地位来换取秦国的支持,从而解决国家的危机。
谋士进一步指出,秦国国内对嫪毐和吕不韦的权争非常激烈,魏王可以通过支持嫪毐来获得秦国的支持。这种策略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危机,还能够通过嫪毐的影响力来报复吕不韦。
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政治智慧,还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谋斗争。通过谋士的劝谏,我们可以看到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来保全国家,甚至反败为胜。
此外,文中对嫪毐和吕不韦的提及,也反映了秦国国内的政治斗争。这种内部斗争不仅影响了秦国的政策,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命运。通过支持嫪毐,魏王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危机,还能够通过嫪毐的影响力来报复吕不韦,这种策略体现了战国时期谋士们的高超智慧和策略思维。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政治智慧。通过谋士的劝谏,我们可以看到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来保全国家,甚至反败为胜。这种思想和策略对后世的政治和外交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