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齐令周最使郑-原文
齐令周最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
周最患之,曰:“公叔之与周君交也,令我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语曰:‘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必周君而深怨我矣。”
史舍曰:“公行矣,请令公叔必重公。”
周最行至郑,公叔大怒。
史舍入见曰:“周最故不欲来使,臣窃强之。周最不欲来,以为公也;臣之强之也,亦以为公也。”
公叔曰:“请闻其说。”
对曰:“齐大夫诸子有犬,犬猛不可叱,叱之必噬人。客有请叱之者,疾视而徐叱之,犬不动;复叱之,犬遂无噬人之心。今周最固得事足下,而以不得已之故来使,彼将礼陈其辞而缓其言,郑王必以齐王为不急,必不许也。今周最不来,他人必来。来使者无交于公,而欲德于韩扰,其使之必疾,言之必急,则郑王必许之矣。”
公叔曰:“善。”遂重周最。
王果不许韩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齐令周最使郑-译文
齐国命令周最出使郑国,目的是立韩扰为君而废黜公叔。
周最对此感到忧虑,说:“公叔与周君有交情,现在命令我出使郑国,立韩扰而废公叔。俗话说:‘在家里生气的人,脸色会在市场上显露出来。’现在公叔怨恨齐国,没有办法,一定会对周君深怀怨恨。”
史舍说:“您去吧,我会让公叔一定重视您。”
周最到了郑国,公叔非常生气。
史舍进去见公叔说:“周最本来不想来出使,是我私下里强迫他来的。周最不想来,是为了您;我强迫他来,也是为了您。”
公叔说:“请说说你的理由。”
史舍回答说:“齐国大夫家中有只狗,狗很凶猛,不能呵斥,呵斥它一定会咬人。有客人请求呵斥它,先快速看一眼然后慢慢呵斥,狗就不动;再呵斥它,狗就没有咬人的心思了。现在周最本来可以为您效力,但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来出使,他会礼貌地陈述言辞并慢慢说话,郑王一定会认为齐王不着急,一定不会答应。如果周最不来,别人一定会来。来的使者与您没有交情,却想讨好韩扰,他们出使一定会急切,言辞一定会急促,那么郑王一定会答应。”
公叔说:“好。”于是重视周最。
郑王果然没有答应韩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齐令周最使郑-注解
周最:周最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使者,此处指他受命出使郑国,执行齐国的外交政策。
韩扰:韩扰是郑国的一位政治人物,齐国希望通过立他为郑国的领导者来影响郑国的政治局势。
公叔:公叔是郑国的另一位政治人物,齐国原本支持他,但因政治需要决定废黜他。
史舍:史舍是郑国的一位官员,他在此段中作为公叔的顾问,提出策略以影响公叔的决策。
怒于室者色于市:这是一句古语,意指在私下里的愤怒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上,形容人的情绪难以隐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齐令周最使郑-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外交策略。通过周最出使郑国的故事,展示了当时国家间通过使者进行的外交博弈和心理战。
首先,文中通过周最的忧虑和史舍的策略,揭示了外交使者不仅要执行命令,还要考虑到各种政治后果和个人安危。周最的担忧体现了使者在外交活动中的无奈和压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复杂性。
其次,史舍的策略展示了一种高超的外交智慧。他通过比喻和逻辑推理,说服公叔重视周最,从而间接影响了郑王的决策。这种策略不仅保护了周最,也达到了维护郑国利益的目的,显示了史舍作为政治顾问的深谋远虑。
此外,文中使用的古语“怒于室者色于市”不仅增添了文采,也深刻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提供了研究战国时期政治和外交策略的重要资料。通过对人物心理和策略的细致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