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韩傀相韩-原文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
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
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
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至齐,齐人或言:“軹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
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
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
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
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
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
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
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
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举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已者用。”
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也,岂不殆哉!”
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
乃之韩。视之曰:“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而高成荆矣。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
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晋、楚、齐、卫闻之曰:“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
聂政之所以名施于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韩傀相韩-译文
韩傀担任韩国的宰相,严遂受到国君的重用,两人互相敌对。
严遂在朝政上直言不讳,指出韩傀的过错。韩傀因此在朝廷上斥责严遂。
严遂拔剑冲向韩傀,被众人劝解。
严遂害怕被诛杀,于是逃亡,四处寻找可以为他报仇的人。
到了齐国,齐国人说:“軹深井里的聂政是个勇敢的士人,因避仇而隐居在屠夫之中。”
严遂暗中结交聂政,并对他非常厚待。
聂政问道:“你想用我做什么呢?”
严遂说:“我为你效力的时间很短,事情也不多,怎么敢有请求呢?”
于是严遂准备了酒席,在聂政的母亲面前敬酒。
严遂献上黄金百镒,作为聂政母亲的寿礼。
聂政感到惊讶,更加奇怪严遂的厚待,坚决推辞严遂的礼物。
严遂坚持要送,聂政推辞说:“我有老母亲,家境贫寒,靠做屠夫为生,可以早晚得到一些美食来供养母亲。母亲的供养已经足够,我不敢接受您的礼物。”
严遂避开旁人,对聂政说:“我有仇人,曾经游历过许多诸侯国。到了齐国,听说您非常讲义气,所以献上百金,只是作为您母亲的粗粮费用,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怎么敢有求于您呢?”
聂政说:“我之所以降低志向,屈身于市井之中,只是为了能够供养老母亲。母亲还在世,我不敢轻易答应别人。”
严遂坚持要送,聂政最终没有接受。但严遂还是以宾主之礼相待,然后离开。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后,聂政脱下了丧服。
聂政感叹道:“唉!我只是个市井之人,靠屠宰为生,而严遂是诸侯国的卿相,不远千里,屈尊来结交我,我对他的回报实在太少了,没有立下什么大功,而他却献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但他确实非常了解我。贤者因为一点小小的怨恨,就亲近信任我这个穷困的人,我怎么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呢?而且之前他邀请我,我只是因为母亲在世。现在母亲已经去世,我将为知己者效力。”
于是聂政西行到濮阳,见到严遂说:“之前我没有答应您,只是因为母亲在世。现在母亲不幸去世,您想报仇的对象是谁?”
严遂详细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国的宰相韩傀。韩傀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家族势力强大,守卫森严,我派人刺杀他,始终没有成功。现在您愿意不嫌弃我,请多准备车马和壮士,作为我的助手。”
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之间距离不远,现在要刺杀的是宰相,宰相又是国君的亲人,这种情况下不能带太多人。人多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就会泄密,泄密后整个韩国都会与您为敌,这岂不是太危险了!”
于是聂政辞别了车马和随从,独自带着剑前往韩国。
韩国正好在东孟举行会议,韩王和宰相都在那里,周围有很多持戟的卫士。
聂政直接闯入,走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逃跑时抱住哀侯,聂政刺中韩傀,同时也刺中了哀侯,场面大乱。
聂政大声呼喊,杀死了几十人。然后他割下自己的脸皮,挖出眼睛,剖开肚子,最终死去。
韩国将聂政的尸体放在市场上,悬赏千金。过了很久,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聂政的姐姐听说后,说:“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爱惜自己的身体,而让我弟弟的名声被埋没,这不是他的本意。”
于是她前往韩国,看到聂政的尸体后说:“真是勇敢啊!气势如此高昂。他的勇气超过了贲、育,成就了荆轲的壮举。现在他死了却没有留下名字,父母已经去世,兄弟也没有了,这都是为了我。如果我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不宣扬弟弟的名声,我于心不忍。”
她抱着聂政的尸体哭道:“这是我的弟弟,軹深井里的聂政。”然后她也自杀在聂政的尸体旁。
晋国、楚国、齐国、卫国的人听说后都说:“不仅是聂政有才能,他的姐姐也是个了不起的女子。”
聂政之所以能够名扬后世,是因为他的姐姐不避死亡的威胁,为他扬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韩傀相韩-注解
韩傀:韩国的宰相,韩君的季父,宗族势力强大,拥有兵卫。
严遂:韩国的重臣,因政见与韩傀相左,受到韩傀的叱责,后逃亡至齐国。
聂政:齐国的勇士,因避仇隐居于屠者之间,后被严遂招募为刺客。
軹深井里:聂政的故乡,位于齐国。
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约等于20两,百镒即2000两黄金。
东孟之会:韩国的一次重要会议,韩王及宰相韩傀均在场。
哀侯:韩国的君主,被聂政刺杀时与韩傀在一起。
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韩傀相韩-评注
本文选自《史记·刺客列传》,讲述了聂政为报严遂之恩,刺杀韩傀的故事。聂政原本是一个市井屠夫,因避仇隐居,后被严遂招募为刺客。聂政在母亲去世后,决定为严遂报仇,最终成功刺杀韩傀,但也因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聂政的姐姐为了不让弟弟的名声被埋没,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聂政的身份,并自杀于弟弟的尸体旁。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体现了古代刺客文化的特点。刺客在古代社会中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以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著称。聂政的故事正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为了报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极高的忠诚和勇敢。同时,聂政的姐姐为了维护弟弟的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体现了古代女性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聂政这一英雄形象。文章通过对聂政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从市井屠夫到刺客的转变过程,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他的动机和行为。同时,文章通过对聂政姐姐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聂政的英雄形象,使整个故事更加感人至深。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不仅记录了聂政这一历史人物的故事,还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斗争。通过聂政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中刺客文化的盛行,以及人们对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崇尚。同时,聂政的故事也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和悲剧。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聂政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刺客文化的特点,塑造了一个忠诚、勇敢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斗争。无论是从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还是历史价值来看,本文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