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楚围雍氏五月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楚围雍氏五月-原文

楚围雍氏五月。

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

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殽。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

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

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

张翠称病,日行一县。

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

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

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

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

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殽,是无韩也。公仲且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一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

秦王曰:“善。”果下师于殽以救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楚围雍氏五月-译文

楚国围攻雍氏已经五个月了。

韩国派遣使者向秦国求救,使者络绎不绝,但秦国的军队没有越过殽山来救援。

韩国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对秦王说:“韩国对于秦国来说,平时是屏障,战时是先锋。现在韩国已经疲惫不堪,秦国的军队却没有越过殽山来救援。我听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希望大王能深思熟虑。”

宣太后说:“来的使者很多,只有尚子的话是对的。”于是召见尚子。

宣太后对尚子说:“我侍奉先王时,先王把腿放在我身上,我虽然感到疲惫但不会觉得累;他把整个身体压在我身上,我也不会觉得重,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对我有一点好处。现在帮助韩国,兵力不多,粮食不足,就无法救援韩国。救援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花费千金,难道不能让我也得到一点好处吗?”

尚靳回去后写信报告韩王,韩王派遣张翠出使秦国。

张翠假装生病,每天只走一个县的距离。

张翠到达秦国后,甘茂说:“韩国已经很危急了,先生却带病而来。”

张翠说:“韩国还不算危急,但快要危急了。”

甘茂说:“秦国重视国家,知道韩王的情况,韩国的危急与否我们都知道。现在先生说不危急,这合适吗?”

张翠说:“如果韩国危急,就会转而投靠楚国,我怎么敢来呢?”

甘茂说:“先生不要再说了。”

甘茂进宫对秦王说:“公仲因为得到了秦国的军队,所以敢抵抗楚国。现在雍氏被围,而秦国的军队没有越过殽山来救援,这就等于没有韩国了。公仲将会低头不再朝见,公叔将会带着国家向南与楚国联合。楚国和韩国联合,魏国不敢不听从,这样楚国就会用一国的力量来谋取秦国。这样一来,攻打秦国的形势就形成了。不知道是坐等被攻打好,还是主动攻打别人有利?”

秦王说:“好。”于是果然派兵越过殽山去救援韩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楚围雍氏五月-注解

雍氏: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韩: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南部。

秦: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陕西省中部及甘肃省东部。

殽:指殽山,位于今河南省西部,是秦国的东大门。

尚靳:韩国的使者,负责向秦国求援。

宣太后:秦国的太后,秦昭襄王的母亲,以智慧和权谋著称。

甘茂:秦国的重臣,曾任丞相,以智谋和外交才能闻名。

张翠:韩国的使者,负责向秦国传递信息。

公仲:韩国的贵族,掌握一定的权力。

公叔:韩国的贵族,与公仲同属韩国的权贵阶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楚围雍氏五月-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韩国在楚国的围攻下向秦国求援的外交事件。文本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策略。

首先,文本通过尚靳的言辞,展现了韩国对秦国的依赖和期望。尚靳以‘唇揭者其齿寒’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韩国与秦国之间的唇亡齿寒关系,强调了秦国救援韩国的必要性。这种比喻不仅具有文学性,还体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其次,宣太后的回应展现了她的智慧和权谋。她通过个人经历来比喻秦韩关系,暗示秦国在救援韩国时需要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以个人经历为喻的手法,既展现了宣太后的机智,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外交中的利益交换原则。

张翠的行为和言辞则体现了韩国的外交策略。他故意称病并缓慢行进,以此试探秦国的态度。这种策略既表现了韩国的谨慎,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在外交中的博弈心理。

甘茂的分析则从战略高度揭示了秦国的利益所在。他指出,如果秦国不救援韩国,韩国可能会倒向楚国,进而形成对秦国不利的局面。这种分析不仅展现了甘茂的远见卓识,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最后,秦王的决策体现了秦国在权衡利弊后的明智选择。他决定出兵救援韩国,既维护了秦国的利益,也巩固了秦韩之间的关系。这一决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在外交中的务实态度。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对话和巧妙的外交策略,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智慧。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为我们理解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楚围雍氏五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3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