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冷向谓韩咎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冷向谓韩咎-原文

冷向谓韩咎曰:

“几瑟亡在楚,楚王欲复之甚,令楚兵十余万在方城之外。

臣请令楚筑万家之都于雍氏之旁,韩必起兵以禁之,公必将矣。

公因以楚、韩之兵奉几瑟而内之郑,几瑟得入而德公,必以韩、楚奉公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冷向谓韩咎-译文

冷向对韩咎说:

“几瑟逃亡在楚国,楚王非常想让他复位,已经命令楚国十余万军队驻扎在方城之外。

我请求让楚国在雍氏旁边建造一个可以容纳万户的都城,韩国必然会出兵阻止,您一定会被任命为将领。

您借此机会率领楚国和韩国的军队护送几瑟回到郑国,几瑟一旦成功进入郑国并感激您的恩德,一定会让韩国和楚国都支持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冷向谓韩咎-注解

冷向: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谋士,以智谋著称。

韩咎: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韩国的贵族。

几瑟:韩国的公子,因政治斗争逃亡至楚国。

楚王:指楚国的君主,具体为楚怀王或楚顷襄王。

方城:楚国的重要关隘,位于楚国北部边境。

雍氏:韩国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韩国与楚国的交界处。

郑:指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韩国与楚国之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冷向谓韩咎-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韩国谋士冷向向韩咎提出的一项政治策略。冷向的计谋是利用楚国与韩国之间的矛盾,通过外交手段将几瑟送回韩国,从而巩固韩咎的政治地位。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频繁的外交活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联盟与敌对关系变化无常,谋士们通过智慧和策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谋求利益。冷向的计谋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体现了战国时期谋士们高超的外交智慧和策略思维。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练,逻辑清晰,展现了《战国策》作为历史散文的典型风格。冷向的言辞简洁有力,直接点明了问题的关键,并通过层层推理,提出了一个看似复杂但实际可行的计划。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冷向的意图和策略。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战国时期政治、外交和军事策略的重要资料。冷向的计谋不仅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揭示了战国时期谋士们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展现了战国时期谋士们高超的外交智慧和策略思维。通过冷向的计谋,我们可以窥见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频繁的外交活动,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冷向谓韩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36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