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将杀几瑟-原文
公叔将杀几瑟也。
谓公叔曰:“太子之重公也,畏几瑟也。
今几瑟死,太子无患,必轻公。
韩大夫见王老,冀太子之用事也,固欲事之。
太子外无几瑟之患,而内收诸大夫以自辅也,公必轻矣。
不如无杀几瑟,以恐太子,太子必终身重公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将杀几瑟-译文
公叔打算杀死几瑟。
有人对公叔说:“太子之所以重视您,是因为他害怕几瑟。
如果几瑟死了,太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定会轻视您。
韩国的大夫们看到国王年老,希望太子能掌权,所以都愿意依附太子。
太子在外没有几瑟的威胁,在内又得到了大夫们的支持,您一定会被轻视。
不如不杀几瑟,以此来威胁太子,太子一定会终身重视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将杀几瑟-注解
公叔:公叔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重要大臣,以其智谋和政治手腕著称。
几瑟:几瑟是韩国的一位贵族,与太子有竞争关系,是公叔的政治对手。
太子:太子是韩国的王位继承人,与几瑟有权力斗争。
韩大夫:韩大夫指的是韩国的其他重要官员,他们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老:王老指的是韩国的国王,因其年老,政治局势变得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将杀几瑟-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韩国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政治关系。公叔作为一位智谋出众的大臣,面临着如何处理几瑟与太子之间矛盾的抉择。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公叔的谋略不仅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更是为了在权力斗争中寻找平衡,避免因一方的失败而导致自己的失势。这种政治智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屡见不鲜,反映了古代政治家在复杂局势中的生存之道。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和策略思考。公叔的言辞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既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对话形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策略。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重要资料。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窥见当时韩国宫廷内部的权力结构和政治生态,了解大臣们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运用智慧和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些核心观念,如权谋、平衡和自保等。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