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谓向寿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谓向寿-原文

韩公仲谓向寿曰:“禽困覆车。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今公与楚解,中封小令尹以桂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公仲躬率其私徒以斗于秦,愿公之熟计之也。”

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我谒之。”

公仲曰:“秦、韩之交可合也。”

对曰:“愿有复于公。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今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郝;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公孙郝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郝、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人皆言楚之多变也,而公必之,是自为贵也。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之,若此,则无祸也。韩氏先以国从公孙郝,而后委国于甘茂,是韩,公之仇也。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辟仇也。”

向寿曰:“吾甚欲韩合。”

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反宜阳之民,今公徒令收之,甚难。”

向子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已。”

对曰:“公何不以秦为韩求颖川于楚,此乃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弗得,是韩、楚之怨不解,而交走秦也。秦、楚争强,而公过楚以攻韩,此利于秦。”

向子曰:“奈何?”

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郝欲以韩取齐,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是以公孙郝、甘茂之无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谓向寿-译文

韩国的公仲对向寿说:“困兽犹斗,车覆则人亡。您攻破了韩国,侮辱了我公仲,我公仲收拾国家重新侍奉秦国,自认为一定可以得到封赏。现在您与楚国和解,封楚国的小令尹以桂阳。秦国和楚国联合,再次攻打韩国,韩国必定灭亡。我公仲亲自率领他的私人部队与秦国作战,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向寿说:“我联合秦国和楚国,不是为了对付韩国,您替我传达这个意思。”

公仲说:“秦国和韩国的关系可以修复。”

向寿回答说:“我愿意再次向您陈述。俗话说:‘贵其所以贵者贵。’现在大王对您的宠爱和信任,不如公孙郝;对您的智慧和才能的认可,不如甘茂。现在这两个人,都已经不再亲自主持事务了,而您却独自与大王一起决定国家大事,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大王的信任。公孙郝亲近韩国,而甘茂亲近魏国,所以大王不信任他们。现在秦国和楚国争强,而您亲近楚国,这与公孙郝、甘茂的做法是一样的。您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人们都说楚国多变,而您却一定要亲近它,这是自取其贵。您不如与大王商量如何应对楚国的变化,善待韩国以作防备,这样就不会有祸患了。韩国先是跟随公孙郝,后来又委国于甘茂,这是韩国的做法,也是您的仇敌。现在您说善待韩国以防备楚国,这是对外举荐不避仇敌。”

向寿说:“我非常希望韩国与秦国联合。”

公仲回答说:“甘茂曾经答应公仲以武遂,返还宜阳的百姓,现在您只是命令收回这些,非常困难。”

向寿说:“那该怎么办呢?武遂终究是得不到了。”

公仲回答说:“您为什么不以秦国的名义为韩国向楚国求取颖川,这是韩国的寄居之地。您求取并得到它,这是让楚国执行命令并以这块土地施恩于韩国。您求取而得不到,这是韩国和楚国的怨恨无法化解,而两国都会投靠秦国。秦国和楚国争强,而您通过楚国攻打韩国,这对秦国有利。”

向寿说:“那该怎么办呢?”

公仲回答说:“这是好事。甘茂想通过魏国夺取齐国,公孙郝想通过韩国夺取齐国,现在您夺取宜阳作为功劳,收服楚国和韩国以安定他们,并惩罚齐国和魏国的罪过,这样公孙郝和甘茂就无事可做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谓向寿-注解

禽困覆车:比喻在困境中挣扎,最终导致失败。

公仲:韩国的贵族,此处指韩公仲。

向寿:秦国的官员,此处为对话的另一方。

桂阳: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古代为楚国的一部分。

公孙郝:秦国的官员,与韩国有密切联系。

甘茂:秦国的官员,与魏国有密切联系。

武遂: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古代为韩国的领土。

宜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古代为韩国的领土。

颖川: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古代为韩国的领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谓向寿-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主要记载了韩公仲与向寿之间的对话,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权力斗争。韩公仲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保护韩国的利益,而向寿则代表了秦国的立场,试图通过合纵连横的策略来增强秦国的实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对话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外交智慧和策略。韩公仲提出的‘禽困覆车’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韩国在秦楚两国夹击下的困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韩国命运的担忧。向寿则通过分析秦国内部的权力结构,指出了韩公仲在秦国的影响力有限,暗示他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与秦国的关系。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对话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反问等,使得对话更加生动有力。例如,韩公仲通过‘禽困覆车’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韩国命运的担忧;向寿则通过反问‘公何以异之?’,巧妙地指出了韩公仲在秦国的影响力有限。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对话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权力斗争。韩公仲和向寿的对话,不仅揭示了韩国在秦楚两国夹击下的困境,也反映了秦国通过合纵连横策略来增强自身实力的意图。这段对话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权力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韩公仲与向寿之间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权力斗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谓向寿》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30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