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相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相-原文

韩公仲相。

齐、楚之交善秦。

秦、魏遇,且以善齐而绝齐乎楚。

王使景鲤之秦,鲤与于秦、魏之遇。

楚王怒景鲤,恐齐以楚遇为有阴于秦、魏也,且罪景鲤。

为谓楚王曰:“臣贺鲤之与于遇也。

秦、魏之遇也,将以合齐、秦而绝齐于楚也。

今鲤与于遇,齐无以信魏之合己于秦而攻于楚也,齐又畏楚之有阴于秦、魏也,必重楚。

故鲤之与于遇,王之大资也。

今鲤不与遇,魏之绝齐于楚明矣。

齐、楚信之,必轻王,故王不如无罪景鲤,以视齐于有秦、魏,齐必重楚,而且疑秦、魏于齐。”

王曰:“诺。”

因不罪而益其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相-译文

韩国的公仲担任宰相。

齐国和楚国的关系因为秦国而友好。

秦国和魏国相遇,并且因为与齐国友好而断绝了齐国与楚国的关系。

楚王派遣景鲤前往秦国,景鲤参与了秦国和魏国的会面。

楚王对景鲤感到愤怒,担心齐国认为楚国与秦国、魏国有秘密勾结,并且要惩罚景鲤。

有人对楚王说:“我祝贺景鲤参与了这次会面。

秦国和魏国的会面,目的是联合齐国和秦国,断绝齐国与楚国的关系。

现在景鲤参与了会面,齐国无法相信魏国会与秦国联合起来攻击楚国,齐国又害怕楚国与秦国、魏国有秘密勾结,必定会重视楚国。

因此,景鲤参与会面,是楚王的一大资本。

如果景鲤没有参与会面,魏国断绝齐国与楚国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

齐国和楚国相信这一点,必定会轻视楚王,所以楚王不如不惩罚景鲤,以此向齐国展示楚国与秦国、魏国的关系,齐国必定会重视楚国,并且对秦国、魏国产生怀疑。”

楚王说:“好的。”

因此没有惩罚景鲤,反而提升了他的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相-注解

韩公仲相:指韩国的公仲,担任相国一职。

齐、楚之交善秦:齐国和楚国与秦国关系良好。

秦、魏遇:秦国和魏国进行会晤。

景鲤:楚国的大臣,被派往秦国。

阴:暗中勾结或秘密行动。

重楚:重视楚国。

轻王:轻视楚王。

益其列:增加其地位或待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相-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策略和权谋斗争。文中通过楚国大臣景鲤与秦、魏两国的会晤,展现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手段。

首先,文中提到的韩公仲相、齐、楚、秦、魏等国,都是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各国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进行联盟、背叛、合纵连横等外交活动。齐、楚与秦的关系良好,而秦、魏的会晤则可能对齐、楚的关系产生影响。

景鲤作为楚国的大臣,被派往秦国参与秦、魏的会晤。楚王担心景鲤的参与会让齐国认为楚国与秦、魏有暗中勾结,从而对楚国不利。然而,楚国的谋士却认为景鲤的参与实际上对楚国有益,因为这样可以防止齐国与秦、魏联合对付楚国,反而让齐国更加重视楚国。

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时期外交策略的复杂性。各国之间的联盟和背叛往往取决于当时的形势和利益。楚国的谋士通过分析形势,提出了有利于楚国的策略,最终说服了楚王不追究景鲤的责任,反而提升了景鲤的地位。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权谋斗争和外交智慧。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需要灵活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利益。这种权谋斗争不仅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外交上,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权谋斗争。通过楚王与谋士的对话,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形势和各国的利益关系。这种对话形式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生动性,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当时的外交策略。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权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所采取的外交手段。这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一-韩公仲相》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30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