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四-赵使赵庄合从-原文
赵使赵庄合从,欲伐齐。
齐请效地,赵因贱赵庄。
齐明为谓赵王曰:“齐畏从人之合也,故效地。今闻赵庄贱,张勤贵,齐必不效地矣。”
赵王曰:“善。”
乃召赵庄而贵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四-赵使赵庄合从-译文
赵国派遣赵庄去联合其他国家,准备攻打齐国。
齐国请求割让土地,赵国因此轻视赵庄。
齐明对赵王说:“齐国害怕各国联合起来,所以割让土地。现在听说赵庄被轻视,而张勤受到重视,齐国一定不会再割让土地了。”
赵王说:“好。”
于是召见赵庄并给予他尊贵的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四-赵使赵庄合从-注解
赵庄:赵国的大臣,负责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
合从:指战国时期各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国的策略,这里特指赵国联合其他国家对抗齐国。
效地:指割让土地以示诚意或求和。
张勤:赵国另一位大臣,与赵庄地位相对,受到赵王的重视。
齐明:齐国的大臣,负责外交事务,向赵王提出建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四-赵使赵庄合从-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策略运用。赵庄作为赵国的大臣,负责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试图联合其他国家对抗齐国。然而,齐国通过割让土地的方式试图化解赵国的攻势,显示出齐国在外交上的灵活性和策略性。
齐明作为齐国的大臣,敏锐地察觉到赵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指出赵庄地位的下降和张勤地位的上升会影响齐国的决策。这一分析不仅展示了齐明对赵国内政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在外交上的相互牵制和利用。
赵王在听取齐明的建议后,迅速调整了对赵庄的态度,重新重用赵庄。这一决策体现了赵王在外交上的灵活性和对局势的敏锐判断,同时也揭示了战国时期君主对大臣的依赖和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文字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在外交上的智慧和策略,以及君臣之间的权力关系。从艺术特色上看,文字简洁明了,对话生动,通过对话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智慧。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权力斗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在外交上的智慧和策略,以及君臣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这段文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