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三-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三-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原文

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

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

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

君曰:“子何梦?”

曰:“梦见灶君。”

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

君曰:“善。”

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三-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译文

卫灵公亲近雍疽和弥子瑕。

这两个人,利用君主的权势来蒙蔽左右的人。

复涂侦对君主说:“前几天我梦见了君主。”

君主问:“你梦见了什么?”

复涂侦回答:“我梦见了灶神。”

君主愤怒地变了脸色说:“我听说梦见君主的人,会梦见太阳。现在你说梦见灶神却说是梦见君主,有解释就可以,没有解释就得死。”

复涂侦回答说:“太阳,是普照天下的,没有任何东西能遮蔽它。而灶神则不然,前面的人烤火,后面的人就看不见了。现在我怀疑有人在君主面前烤火,所以梦见了灶神。”

君主说:“好。”

于是因此废黜了雍疽和弥子瑕,而立司空狗为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三-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注解

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

雍疽:卫灵公的宠臣,与弥子瑕一同专权,遮蔽君主的耳目。

弥子瑕:卫灵公的另一位宠臣,与雍疽一同专权,遮蔽君主的耳目。

复涂侦:卫灵公的臣子,以巧妙的言辞进谏,帮助君主识破宠臣的专权。

灶君: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灶神,掌管家庭的灶火,象征家庭的安宁与和谐。

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阳象征君主,代表光明、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炀:原意为火旺,此处引申为遮蔽、蒙蔽,指宠臣专权,遮蔽君主的耳目。

司空狗:卫灵公的新任臣子,取代了雍疽和弥子瑕的位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三-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韩非子·难三》,通过复涂侦的巧妙进谏,揭示了卫灵公时期宠臣专权的现象,并展现了古代政治中的谏言艺术。复涂侦以梦境为喻,巧妙地指出了雍疽和弥子瑕专权蔽君的弊端。他以‘日’象征君主,以‘灶’象征宠臣,形象地说明了君主应如太阳般普照天下,而宠臣却如灶火般遮蔽了君主的视野。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哲理,体现了古代臣子进谏的智慧与技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君权神授’思想。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体现了君主的至高无上地位,而宠臣的专权则被视为对君权的侵犯。复涂侦的进谏不仅是对君主权威的维护,也是对政治清明的追求。通过这段对话,作者韩非子表达了对君主应明察秋毫、不受蒙蔽的政治理想。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政治现象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复涂侦的言辞既委婉又犀利,既避免了直接冒犯君主,又达到了揭露宠臣专权的目的。这种进谏方式体现了古代臣子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与策略。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宠臣专权是当时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如何有效地进谏、维护君主的权威,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课题。复涂侦的进谏不仅帮助卫灵公识破了宠臣的专权,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进谏,揭示了古代政治中的权力斗争与谏言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臣子的智慧与勇气,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三-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16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