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苏秦说李兑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苏秦说李兑-原文

苏秦说李兑曰:“洛阳乘轩里苏秦,家贫亲老,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羸幐,负书担櫜,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造外阙愿见于前。口道天下之事。”

李兑曰:“先生以鬼之言见我则可,若以人之事,兑尽知之矣。”

苏秦对曰:“臣固以鬼之言见君,非以人之言也。”

李兑见之。

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宿寄人田中,傍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氾滥无所止。’臣窃以为土梗胜也。今君杀主父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听臣计则生,不听臣计则死。”

李兑曰:“先生就舍,明日复来见兑也。”

苏秦出,李兑舍人谓李兑曰:“臣窃观君与苏公谈也,其辩过君,其博过君,君能听苏公之计乎?”

李兑曰:“不能。”

舍人曰:“君即不能,愿君坚塞两耳,无听其谈也。”

明日复见,终日谈而去。

舍人出送苏君,苏秦谓舍人曰:“昨日我谈粗而君动,今日精而君不动,何也?”

舍人曰:“先生之计大而规高,吾君不能用也。乃我请君塞两耳,无听谈者。虽然,先生明日复来,吾请资先生厚用。”

明日来,抵掌而谈。

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袭,黄金百镒。

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苏秦说李兑-译文

苏秦对李兑说:“我是洛阳乘轩里的苏秦,家境贫寒,父母年老,没有车马,只有破旧的车轮和草筐,背着书箱,担着行李,踏着尘土,冒着霜露,越过漳河,脚上长满了厚茧,每天走一百里路才休息,来到您的宫门前,希望能见到您,向您讲述天下的大事。”

李兑说:“先生如果用鬼神的话来见我,那还可以;如果用人的事情来见我,我已经都知道了。”

苏秦回答说:“我本来就是用鬼神的话来见您的,不是用人的话。”

李兑于是接见了他。

苏秦说:“今天我来的晚了,城门已经关闭,找不到地方住宿,只好寄宿在别人的田地里,旁边有一片大草丛。半夜里,土偶和木偶争吵起来,土偶说:‘你不如我,我是土做的。即使遇到狂风暴雨,我坏了,还是能回到土里。而你不是木头的根,就是木头的枝。你遇到狂风暴雨,就会被冲进漳河,漂到东海,四处漂流,没有归宿。’我私下认为土偶说得对。现在您杀了主父,灭了他的家族,您在天下立足,就像堆积的鸡蛋一样危险。如果您听我的计策,就能活命;如果不听,就会灭亡。”

李兑说:“先生先回去休息,明天再来见我吧。”

苏秦离开后,李兑的侍从对李兑说:“我私下观察您与苏秦的谈话,他的辩才超过您,他的学识也超过您,您能听从他的计策吗?”

李兑说:“不能。”

侍从说:“既然您不能听从,希望您坚决堵住耳朵,不要听他的谈话。”

第二天,苏秦又来见李兑,谈了一整天才离开。

侍从送苏秦出门,苏秦对侍从说:“昨天我谈得粗略,您却动心了;今天我谈得详细,您却不动心,这是为什么?”

侍从说:“先生的计策宏大而高远,我的君主无法采用。所以我请求他堵住耳朵,不要听您的谈话。尽管如此,先生明天再来,我请求给您丰厚的资助。”

第二天,苏秦又来,与李兑握手交谈。

李兑送给苏秦明月珠、和氏璧、黑貂皮衣和百镒黄金。

苏秦得到这些资助后,向西进入秦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苏秦说李兑-注解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游说各国君主著称,主张合纵抗秦。

李兑:战国时期赵国的重要大臣,曾任赵国的相国。

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东周的都城。

轩里:古代对贵族居住区的称呼,这里指苏秦的居住地。

桑轮蓬箧:桑轮指用桑木制作的车轮,蓬箧指用蓬草编织的车厢,形容车马简陋。

羸幐:指瘦弱的马匹。

漳、河:漳河和黄河,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重茧:指脚上因长途跋涉而生的厚茧。

外阙:指宫殿外的门阙,这里指李兑的府邸。

土梗与木梗:土梗指土制的偶像,木梗指木制的偶像,这里用来比喻不同材质和命运的对比。

主父:指赵国的君主,这里暗指李兑可能参与了弑君的行为。

累卵: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明月之珠:指珍贵的明珠。

和氏之璧:指著名的和氏璧,古代中国的珍贵玉器。

黑貂之袭:指用黑貂皮制作的贵重衣物。

黄金百镒:镒是古代的重量单位,百镒黄金指大量的黄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苏秦说李兑-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记载了苏秦游说李兑的故事。苏秦以其卓越的辩才和深刻的洞察力,成功地说服了李兑接受他的建议。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苏秦的智慧和口才,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策略和外交手段。

首先,苏秦通过描述自己艰苦的旅程和简陋的生活条件,展现了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品质,也是纵横家在乱世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备素质。苏秦的言辞中充满了对天下大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各国政治的敏锐洞察,这使得他的游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其次,苏秦通过土梗与木梗的比喻,巧妙地暗示了李兑当前的危险处境。土梗虽然脆弱,但在风雨中能够回归土地,而木梗则可能被冲入河流,最终消失无踪。这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直指李兑的政治命运。苏秦通过这个比喻,成功地将李兑的注意力引向了自身的安危,从而为后续的游说奠定了基础。

最后,苏秦的游说策略也值得称道。他首先以谦卑的姿态接近李兑,然后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道理,逐步引导李兑接受他的观点。即使在李兑的舍人建议李兑不要听从苏秦的建议时,苏秦依然坚持不懈,最终通过连续的说服,赢得了李兑的信任和支持。

这段文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策略和外交手段,以及他们在乱世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智慧和勇气。同时,这段文字也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苏秦说李兑》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14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