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原文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
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
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
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
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
赵葭谏曰:“彼请地于韩,韩与之。请地于魏,魏弗与,则是魏内自强,而外怒知伯也。然则其错兵于魏必矣!不如与之。”
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
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
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赵襄子召张孟谈而告之曰:“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三使韩、魏,而寡人弗与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
张孟谈曰:“夫董阏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而尹泽循之,其余政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
君曰:“诺。”乃使延陵生将车骑先之晋阳,君因从之。
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召张孟谈曰:“吾城郭之完,府库足用,仓廪实矣,无矢奈何?”
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狄蒿苫楚廧之,其高至丈余,君发而用之。”
于是发而试之,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
君曰:“足矣,吾铜少若何?”
张孟谈曰:“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余铜矣。”
君曰:“善。”号令以定,备守以具。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
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
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
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
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
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
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麁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
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
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
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
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
君曰:“何如?”
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
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知过出见二主,入说知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
知伯曰:“兵箸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飨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复言。”
知过曰:“不杀则遂亲之。”
知伯曰:“亲之奈何?”
知过曰:“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
知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
知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
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
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
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知伯身死,国亡地分,为天下笑,此贪欲无厌也。
夫不听知过,亦所以亡也。
知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译文
知伯率领赵、韩、魏三国军队攻打范氏和中行氏,最终消灭了他们。
几年后,知伯派人向韩国索要土地。
韩康子起初不想给,段规劝谏说:“不行。知伯这个人,贪图利益且凶狠,如果来索要土地不给,他一定会派兵攻打韩国。您还是给他吧。给他后,他会得寸进尺,又会向其他国家索要土地,如果其他国家不给,他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们;这样韩国就可以免于灾祸,等待局势的变化。”
韩康子说:“好。”于是派使者送给知伯一个万户的城邑。
知伯很高兴,又派人向魏国索要土地,魏宣子起初也不想给。
赵葭劝谏说:“他向韩国索要土地,韩国给了他。现在向魏国索要土地,魏国不给,这会让魏国显得强大,但会激怒知伯。这样他一定会派兵攻打魏国!不如给他。”
魏宣子说:“好。”于是派使者送给知伯一个万户的城邑。
知伯很高兴,又派人向赵国索要蔡、皋狼的土地,赵襄子拒绝了他。
知伯于是暗中联合韩、魏两国,准备攻打赵国。
赵襄子召见张孟谈,对他说:“知伯这个人,表面上亲近,实际上疏远,他三次派人去韩、魏两国,而我却没有给他土地,他一定会派兵来攻打我。现在我该怎么办?”
张孟谈说:“董阏安于是简主的有才之臣,世代治理晋阳,尹泽也遵循他的政策,其他政教仍然存在,您应该定居在晋阳。”
赵襄子说:“好。”于是派延陵生率领车骑先到晋阳,赵襄子随后也去了。
到了晋阳后,赵襄子巡视城郭,检查府库,查看粮仓,召见张孟谈说:“我们的城郭坚固,府库充足,粮仓充实,但没有箭怎么办?”
张孟谈说:“我听说董子治理晋阳时,公宫的围墙都是用狄蒿和苫楚建造的,高度超过一丈,您可以拆下来使用。”
于是赵襄子拆下围墙试了试,发现其坚固程度连箘簬的劲力也无法穿透。
赵襄子说:“足够了,但我们的铜不够怎么办?”
张孟谈说:“我听说董子治理晋阳时,公宫的柱子都是用炼铜制成的,您可以拆下来使用,这样就有足够的铜了。”
赵襄子说:“好。”于是下令准备防守。
三国军队进攻晋阳城,战斗开始。
三个月后,晋阳城仍未攻下,知伯于是放松军队,围困晋阳,并决开晋水灌城。
晋阳城被围困了三年,城中的人只能住在巢穴里,用悬挂的锅做饭,财物和粮食即将耗尽,士兵们病弱不堪。
赵襄子对张孟谈说:“粮食快没了,城防力量也耗尽了,士大夫们都病了,我守不住了。我想投降,你觉得怎么样?”
张孟谈说:“我听说,国家灭亡了就无法生存,危险了就无法安宁,这样就不值得拥有智士了。您放弃这个想法,不要再说了。我请求去见韩、魏两国的君主。”
赵襄子说:“好。”
张孟谈于是暗中会见韩、魏两国的君主,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知伯率领两国的军队攻打赵国,赵国即将灭亡,赵国灭亡后,接下来就是你们两国了。”
两位君主说:“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伯这个人,内心粗鲁且不亲近人,我们的计划还没成功他就知道了,这样灾祸一定会降临,我们该怎么办?”
张孟谈说:“计划从你们口中说出,进入我的耳朵,没有人会知道。”
两位君主于是与张孟谈暗中约定,三军联合,约定日期,夜里派人进入晋阳。
张孟谈回去报告赵襄子,赵襄子再次拜谢他。
张孟谈在朝见知伯后离开,在辕门外遇到了知过。
知过进去见知伯说:“两位君主可能会有变故。”
知伯问:“为什么?”
知过回答:“我在辕门外遇到了张孟谈,他神情傲慢,行为高傲。”
知伯说:“不会的。我和两位君主有严格的约定,攻破赵国后三分其地,我亲自与他们结盟,他们不会背叛我。你放下这个想法,不要再说了。”
知过出去见两位君主,回来对知伯说:“两位君主神色不安,心意已变,一定会背叛您,不如杀了他们。”
知伯说:“军队围困晋阳已经三年了,很快就能攻下并享受胜利的果实,他们怎么会有其他心思?不行,你千万不要再说了。”
知过说:“如果不杀他们,那就亲近他们。”
知伯问:“怎么亲近?”
知过说:“魏宣子的谋臣是赵葭,韩康子的谋臣是段规,他们都能影响君主的决策。您与两位君主约定,攻破赵国后封他们每人一个万户的县,这样两位君主的心意就不会变,您也能得到您想要的。”
知伯说:“攻破赵国后三分其地,再封他们每人一个万户的县,那我得到的就太少了,不行。”
知过见知伯不听他的建议,便离开,改姓为辅氏,从此不再出现。
张孟谈听说后,进去见赵襄子说:“我在辕门外遇到了知过,他看我的眼神有怀疑,进去见知伯后,出来就改了姓。如果今晚不行动,以后就来不及了。”
赵襄子说:“好。”于是派张孟谈去见韩、魏两国的君主,说:“今晚约定杀死守堤的官吏,决开晋水灌知伯的军队。”
知伯的军队因救水而混乱,韩、魏两军从两侧夹击,赵襄子率军从正面进攻,大败知伯的军队并俘虏了知伯。
知伯身死,国家灭亡,土地被瓜分,成为天下的笑柄,这都是因为他的贪欲无厌。
不听知过的建议,也是他灭亡的原因。
知氏家族全部被灭,只有辅氏幸存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注解
知伯:春秋时期晋国的权臣,以贪婪和残暴著称,最终因贪欲无厌导致自身灭亡。
韩康子:韩国的君主,面对知伯的威胁,听从谋臣段规的建议,选择割地以求自保。
段规:韩康子的谋臣,以智慧和远见著称,建议韩康子割地以避免战争。
魏宣子:魏国的君主,同样面临知伯的威胁,最终听从谋臣赵葭的建议,割地以求自保。
赵葭:魏宣子的谋臣,以智慧和策略著称,建议魏宣子割地以避免战争。
赵襄子:赵国的君主,面对知伯的威胁,选择坚守晋阳,最终在张孟谈的帮助下反败为胜。
张孟谈:赵襄子的谋臣,以智慧和策略著称,帮助赵襄子成功抵御知伯的进攻。
晋阳:赵国的都城,赵襄子在此坚守,最终成功抵御知伯的进攻。
知过:知伯的谋臣,以智慧和远见著称,但知伯未听从其建议,最终导致自身灭亡。
辅氏:知过在知伯不听其建议后,改姓为辅氏,最终得以保全自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左传》,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知伯因贪欲无厌,最终导致自身灭亡的故事。知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先后向韩、魏、赵三国索要土地,韩、魏两国因畏惧知伯的武力,选择割地以求自保,而赵国则选择坚守晋阳,最终在谋臣张孟谈的帮助下,成功抵御知伯的进攻,并反败为胜。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深刻揭示了贪欲无厌的危害。知伯因贪欲不断索要土地,最终导致自身灭亡,成为天下笑柄。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贪欲是万恶之源’的思想,警示人们要克制贪欲,追求适度和平衡。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智慧。知伯的贪婪和残暴、韩康子和魏宣子的无奈和妥协、赵襄子的坚韧和智慧、张孟谈的机智和策略,都通过对话和行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张孟谈的智慧和策略,帮助赵襄子成功抵御知伯的进攻,成为故事的高潮和转折点。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谋斗争。知伯的灭亡不仅是个人贪欲的结果,也是当时诸侯国之间权力斗争的缩影。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变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揭示了贪欲无厌的危害,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