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原文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

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

知伯曰:“何以知之?”

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

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

趋而出。

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

知伯曰:“子安知之?”

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

韩、魏之君果反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译文

知伯带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攻打赵国,包围了晋阳并引水灌城,城墙没有被淹没的部分只有三板高。

郗疵对知伯说:“韩国和魏国的君主一定会反叛。”

知伯问:“你怎么知道?”

郗疵回答:“从他们的人事安排可以看出来。带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攻打赵国,赵国灭亡后,灾难一定会波及韩国和魏国。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分其地。现在城墙没有被淹没的部分只有三板高,臼灶里生出了青蛙,人吃马肉,城池投降的日子不远了,而韩国和魏国的君主没有喜悦的表情反而有忧虑的神色,这不是反叛是什么?”

第二天,知伯把郗疵的话告诉了韩国和魏国的君主,说:“郗疵说你们将要反叛。”

韩国和魏国的君主说:“战胜赵国后三分其地,城池即将被攻破。我们两家虽然愚笨,也不会放弃眼前的利益,背弃信盟的约定,去做危险而难以成功的事情,这是显而易见的。这是郗疵在为赵国谋划,让您怀疑我们两位君主的心意,从而放弃攻打赵国。现在您听信谗臣的话,离间我们两位君主的交情,我们为您感到惋惜。”

说完就快步离开了。

郗疵对知伯说:“您为什么要把我的话告诉韩国和魏国的君主呢?”

知伯问:“你怎么知道?”

郗疵回答:“韩国和魏国的君主看到我时眼神严肃,快步离开。”

郗疵知道自己的话没有被采纳,请求出使齐国,知伯同意了他的请求。

韩国和魏国的君主果然反叛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注解

知伯:春秋时期晋国的权臣,名荀瑶,是晋国六卿之一,以智谋著称。

韩、魏:指韩国和魏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两个重要诸侯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指赵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诸侯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晋阳:晋国的都城,今山西省太原市。

郗疵:知伯的谋士,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三板:古代长度单位,约合现在的三寸。

臼灶生蛙:形容极度贫困和荒凉的景象,臼和灶都生了蛙,说明无人居住。

人马相食:形容极度饥荒,人和马互相吃食。

熹志:喜悦的心情。

谗臣:指进谗言、挑拨离间的臣子。

齐:指齐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左传》,讲述了知伯联合韩、魏两国攻打赵国,围困晋阳的故事。通过郗疵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韩、魏两国君主内心的真实想法,最终预言了他们的背叛。

首先,从文化背景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谋斗争。知伯作为晋国的权臣,试图通过联合韩、魏来消灭赵国,以达到扩张自己势力的目的。然而,郗疵通过观察韩、魏君主的言行,敏锐地察觉到他们内心的不安和潜在的背叛意图。

其次,从历史意义来看,这段文字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往往建立在利益之上,而非真正的信任和忠诚。韩、魏君主表面上与知伯合作,但实际上却在暗中谋划背叛,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郗疵的机智和敏锐,知伯的自信和轻信,韩、魏君主的虚伪和狡诈,都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对话得以体现。特别是郗疵通过观察韩、魏君主的细微表情和动作,推断出他们的真实意图,展现了古代谋士的智慧和洞察力。

此外,这段文字还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描写,如“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形象地描绘了晋阳城内的极度困境,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权谋策略,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生动的对话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赵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1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