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谓齐王-原文
谓齐王曰:“王何不以地赍周最以为太子也。”
齐王令司马悍以赂进周最于周。
左尚谓司马悍曰:“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绝于周也。
公不如谓周君曰:‘何欲置?令人微告悍,悍请令王进之以地。’”
左尚以此得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谓齐王-译文
有人对齐王说:“大王为什么不把土地送给周最,让他成为太子呢?”
齐王命令司马悍用贿赂的方式将周最推荐给周国。
左尚对司马悍说:“如果周国不接受,那么您的智慧就会受到质疑,与周国的关系也会断绝。
您不如对周君说:‘您想要什么安排?让人悄悄告诉我,我会请求大王用土地来推荐他。’”
左尚因此得到了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谓齐王-注解
齐王: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齐宣王或齐湣王。
周最:战国时期周朝的一位贵族或重要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太子:古代王位继承人的称谓,通常指君主的嫡长子。
司马悍: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左尚: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谋士或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周君:指战国时期周朝的君主,具体人物不详。
微告:暗中告知或秘密传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谓齐王-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与周朝之间的一段外交策略。故事的核心是齐国试图通过贿赂周朝的重要人物周最,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齐王提出以土地作为礼物,试图让周最成为太子,这一提议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和权力斗争。
从文化背景来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各国之间为了争夺霸权,常常采取各种手段,包括贿赂、联姻、结盟等。这段文字中的‘以地赍周最’正是这种外交策略的体现。土地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常常被用作政治交易的筹码。
从历史意义来看,这段文字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权力博弈和外交策略的复杂性。齐王试图通过贿赂周最来影响周朝的政治格局,而左尚的建议则显示了谋士在外交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左尚提出的‘微告悍’策略,即通过暗中传达信息来达到目的,反映了当时外交手段的隐秘性和复杂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语言精炼,情节紧凑,展现了战国策士的智慧和谋略。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齐王的直接提议、司马悍的犹豫、左尚的机智建议,都通过简短的对话得以体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政治斗争,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窥见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谋士在外交决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