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原文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籍兵乞食于西周。
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又攻秦以益之。
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
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
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籍兵乞食。
君临函谷而无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不破秦以张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
秦王出楚王以为和,君令弊邑以此忠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
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而薛世世无患。
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
薛公曰:“善。”
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而使不籍兵乞食于西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译文
薛公利用齐国的力量帮助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
薛公利用齐国的力量帮助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又与韩国和魏国一起攻打秦国,并向西周借兵和粮食。
韩庆为西周对薛公说:“您利用齐国的力量帮助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九年后夺取了宛、叶以北的地区,使韩国和魏国变得更强大,现在又攻打秦国来增强它们的力量。
韩国和魏国在南面没有楚国的威胁,在西面没有秦国的威胁,那么它们的领土会扩大,力量会增强,而齐国必然会变得弱小。
事物的根本和末节会交替兴盛,虚实有时,我私下为您感到担忧。
您不如让我们的国家暗中与秦国联合,而您不再攻打秦国,也不再向西周借兵和粮食。
您到达函谷关却不攻打秦国,让我们的国家以您的名义对秦王说:‘薛公一定不会攻破秦国来增强韩国和魏国的力量,他之所以进兵,是希望大王命令楚国割让东部的土地给齐国。’
秦王释放楚王以达成和议,您让我们的国家以此向秦国表示忠诚,秦国得以不被攻破,而楚国割让东部的土地来自保,一定会同意。
楚王被释放后,一定会感激齐国,齐国得到东部的土地后会变得更强大,而薛公的家族世世代代都不会有祸患。
秦国不会变得太弱,而位于三晋的西面,三晋一定会重视齐国。”
薛公说:“好。”
于是命令韩庆前往秦国,使三国不再攻打秦国,也不再向西周借兵和粮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注解
薛公: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名田文,因封于薛地,故称薛公。
韩魏:战国时期的韩国和魏国,是齐国的邻国,常与齐国发生战争或结盟。
楚:战国时期的楚国,位于南方,是当时的大国之一。
秦:战国时期的秦国,位于西方,后来统一六国。
西周:此处指战国时期的西周国,位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是周王室的残余势力。
韩庆:西周国的使者,为西周国出谋划策。
函谷: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是秦国东进的重要关隘。
秦王: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此处指秦昭王。
楚王: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此处指楚怀王。
东国:指楚国东部的领土,今安徽、江苏一带。
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因三国皆由晋国分裂而来,故称三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薛公田文与西周使者韩庆之间的外交策略对话。薛公以齐国之力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后又与韩、魏联合攻打秦国,并向西周借兵借粮。韩庆为西周国出谋划策,建议薛公停止攻秦,转而与秦国暗中结盟,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楚国割让东国领土给齐国,以此达到齐国的战略目的。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外交关系和各国之间的权谋斗争。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既有战争也有结盟,外交策略成为各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韩庆的建议体现了‘以柔克刚’的外交智慧,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既避免了与秦国的直接冲突,又达到了削弱楚国、增强齐国的目的。这种‘借力打力’的策略在战国时期的外交中屡见不鲜。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洁明快,逻辑清晰,对话形式生动,展现了战国策士的智慧和辩才。韩庆的言辞层层递进,先分析当前形势,指出齐国攻秦的潜在危险,再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未来的利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种层层推进的论述方式,体现了战国策士高超的辩术和谋略。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它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齐国、秦国、楚国、韩魏等国之间的互动。同时,它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智慧和辩才,往往能够影响国家的决策,甚至改变历史的进程。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战国时期的外交智慧和艺术特色。它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精妙的策略,为我们呈现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各国之间的权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