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犀武败-原文
犀武败,周使周足之秦。
或谓周足曰:“何不谓周君曰:‘臣之秦,秦、周之交必恶。
主君之臣,又秦重而欲相者,且恶臣于秦,而臣为不能使矣。
臣愿免而行。
君因相之,彼得相,不恶周于秦矣。’
君重秦,故使相往,行而免,且轻秦也,公必不免。
公言是而行,交善于秦,且公之成事也;
交恶于秦,不善于公且诛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西周-犀武败-译文
犀武战败后,周国派遣周足前往秦国。
有人对周足说:“为什么不向周君建议:‘我前往秦国,秦国和周的友好关系必定会恶化。
您的臣子中,又有秦国看重并希望成为宰相的人,而且秦国对我有恶感,我将无法完成使命。
我请求免去我的职务再前往。
您因此任命他为宰相,他得到宰相职位后,就不会对周国在秦国的地位产生恶感了。’
周君重视秦国,所以派遣宰相前往,如果免去职务再前往,就显得轻视秦国,您必定无法免职。
您这样说并这样做,与秦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您成功的事情;
如果与秦国关系恶化,不仅对您不利,还会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