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
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
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
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今轸将为王吴吟。
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齐、楚今战,战必败。
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
计听知复逆者,唯王可也。
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
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
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译文
楚国与齐国断绝关系,齐国于是出兵攻打楚国。
陈轸对楚王说:“大王不如割让东边的土地给齐国以和解,同时与西边的秦国讲和。”
楚王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是秦国人,我和你有旧交情,我才能平庸,不能亲自处理国事,所以你离开我,去侍奉楚王。
如今齐国和楚国交战,有人说救援齐国有利,有人说救援齐国不利,你难道不能为你的君主出谋划策,同时也为我考虑一下吗?”
陈轸说:“大王难道没听说过吴国人在楚国游历的事吗?
楚王非常喜欢他,他生病了,楚王派人去问候他,说:‘是真的病了吗?还是因为思念家乡?’
左右的人回答说:‘臣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家乡,如果真的思念,他就会吟唱吴国的歌谣。’
现在我陈轸将为大王吟唱吴国的歌谣。
大王难道没听说过管与的故事吗?
有两只老虎为争夺一个人而打斗,管庄子准备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是甜美的诱饵。
现在两只老虎为争夺一个人而打斗,小的那只一定会死,大的那只一定会受伤。
你等到老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它,这样就能一举得到两只老虎。
不用费刺杀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如今齐国和楚国交战,楚国一定会失败。
楚国失败后,大王再出兵救援,这样既能得到救援齐国的好处,又不会受到攻打楚国的损害。
能够听取计谋并知道如何应对的人,只有大王您能做到。
计谋是事情的根本;听取意见是存亡的关键。
计谋失误而听信错误意见,能够保住国家的人很少。
所以说:‘计谋有一两个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听取意见而不失根本的人难以被迷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注解
陈轸: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善于外交策略,曾为多个国家出谋划策。
楚王:指楚国的君主,具体为哪位楚王不详,但在此文中指的是楚国的最高统治者。
秦王:指秦国的君主,具体为哪位秦王不详,但在此文中指的是秦国的最高统治者。
吴吟:吴国的歌谣,此处比喻陈轸为秦王献策,如同吴人思念故乡而吟唱吴国的歌谣。
管与:战国时期的谋士,以智谋著称,曾为齐国出谋划策。
管庄子:战国时期的勇士,以勇猛著称,曾为齐国效力。
戾虫:凶猛的野兽,此处比喻齐国和楚国如同两只凶猛的老虎。
甘饵:美味的诱饵,此处比喻人作为老虎争斗的目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陈轸为楚王献策,建议楚国在与齐国的战争中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陈轸的智慧在于他能够洞察局势,提出既能保护楚国利益,又能避免战争损失的建议。他通过比喻和寓言,向秦王阐述了齐国和楚国争斗的后果,以及秦国如何从中获利。
陈轸的策略体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典型思维,即通过外交手段而非武力来解决国家间的冲突。他提出的‘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的观点,强调了策略和决策在国家存亡中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外交智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陈轸的比喻和寓言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战争和外交的深刻理解。通过‘吴吟’和‘管与之说’的比喻,陈轸巧妙地传达了他的策略,使得秦王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建议。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寓言,使得复杂的政治策略变得生动易懂。陈轸的语言简洁而有力,逻辑严密,展现了他作为纵横家的高超辩才。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也使得策略的传达更加有效。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战国时期外交策略和国家间关系的宝贵资料。陈轸的策略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参考。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国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