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一-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原文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曰:
“臣恐王之如郭君。
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
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
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
因而伐郭,遂破之。
又欲伐虞,而惮宫之奇存。
荀息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
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
宫之奇以谏而不听,遂亡。
因而伐虞,遂取之。
今秦自以为王,能害王者之国者,楚也。
楚智横君之善用兵,用兵与陈轸之智,故骄张仪以五国。
来,必恶是二人。
愿王勿听也。”
张仪果来辞,因言轸也,王怒而不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一-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译文
田莘为陈轸向秦惠王进言说:
“我担心大王会像郭君一样。
晋献公想要攻打郭国,但担心舟之侨的存在,荀息说:‘周书上有句话,美女可以破坏忠言。’
于是送去了女乐,以扰乱郭国的政治。
舟之侨进谏但未被采纳,于是离开了。
因此攻打郭国,最终攻破了它。
又想要攻打虞国,但担心宫之奇的存在。
荀息说:‘周书上有句话,美男可以破坏老臣。’
于是送去了美男,教他们诋毁宫之奇。
宫之奇进谏但未被采纳,于是逃亡了。
因此攻打虞国,最终夺取了它。
现在秦国自称为王,能够危害王者之国的,是楚国。
楚国知道横君善于用兵,用兵与陈轸的智慧,所以骄傲地让张仪联合五国。
张仪来了,必定会诋毁这两个人。
希望大王不要听信。”
张仪果然来辞行,趁机诋毁陈轸,秦惠王愤怒而不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一-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注解
田莘之:战国时期的人物,具体事迹不详,此处为陈轸的说客。
陈轸: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智谋著称,曾为多国效力。
秦惠王:秦国君主,名驷,战国时期的重要君主之一,以改革和扩张著称。
郭君:指郭国的君主,郭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晋献公:晋国的君主,名诡诸,春秋时期的著名君主,以扩张领土著称。
舟之侨:郭国的大臣,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荀息:晋国的大臣,以智谋和策略著称。
周书:指《尚书》中的《周书》部分,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和文献。
美女破舌:意指用美女来迷惑对方,使其失去判断力。
女乐:指美女和乐师,用以迷惑对方。
宫之奇:虞国的大臣,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美男破老:意指用美男来迷惑对方,使其失去判断力。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智谋和外交手段著称,曾为秦国效力。
楚智横君:指楚国的君主,具体指楚怀王,以智谋和扩张著称。
五国:指战国时期的五个主要国家,通常指齐、楚、燕、韩、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一-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战国策》,讲述了田莘之为陈轸向秦惠王进谏的故事。田莘之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典故,试图说服秦惠王不要听信张仪的谗言,以免重蹈郭国和虞国的覆辙。
首先,田莘之引用了晋献公伐郭和伐虞的两个典故。晋献公在伐郭时,担心舟之侨的智慧,于是采用荀息的计策,用美女迷惑舟之侨,使其失去判断力,最终成功攻破郭国。同样,在伐虞时,晋献公又担心宫之奇的智慧,再次采用荀息的计策,用美男迷惑宫之奇,使其失去判断力,最终成功攻破虞国。
田莘之通过这两个典故,向秦惠王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使是智慧超群的大臣,也容易被美色所迷惑,失去判断力。因此,秦惠王应该警惕张仪的谗言,不要被其迷惑,以免重蹈郭国和虞国的覆辙。
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田莘之的智慧和辩才,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纵横家的智谋。通过引用历史典故,田莘之成功地说服了秦惠王,使其对张仪的谗言产生了警惕。
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策略,尤其是纵横家的智谋和辩才。通过引用历史典故,田莘之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其高超的辩才和智慧。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采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增强了说服力。同时,文字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展示了纵横家的智谋和辩才。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纵横家在其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