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三-张仪之楚贫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三-张仪之楚贫-原文

张仪之楚,贫。舍人怒而归。

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子待我为子见楚王。”

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

张子曰:“王无所用臣。臣请北见晋君。”

楚王曰:“诺。”

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

王曰:“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

王曰:“何也?”

张子曰:“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之女如此其美也。寡人之独何为不好色也?”

乃资之以珠玉。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妾闻将军之晋国,偶有金千斤,进之左右,以供刍秣。”

郑袖亦以金五百斤。

张子辞楚王曰:“天下关闭不通,未知见日也,愿王赐之觞。”

王曰:“诺。”

乃觞之。

张子中饮,再拜而请曰:“非有他人于此也,愿王召所便习而觞之。”

王曰:“诺。”

乃召南后、郑袖而觞之。

张子再拜而请曰:“仪有死罪于大王。”

王曰:“何也?”

曰:“仪行天下遍矣,未尝见人如此其美也。而仪言得美人,是欺王也。”

王曰:“子释之。吾固以为天下莫若是两人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三-张仪之楚贫-译文

张仪到了楚国,生活贫困。他的随从因此愤怒地要离开。

张仪说:“你们一定是因为我的衣服破旧,所以想离开。你们等我,我去见楚王。”

当时,南后和郑袖在楚国地位显赫。

张仪去见楚王,楚王并不高兴。

张仪说:“大王没有用我的地方。我请求去北方见晋国的君主。”

楚王说:“好吧。”

张仪问:“大王对晋国没有所求吗?”

楚王回答:“黄金、珠宝、犀牛角和象牙都产自楚国,我对晋国没有所求。”

张仪说:“大王只是不喜欢美色吗?”

楚王问:“什么意思?”

张仪说:“那些郑国和周国的女子,皮肤白皙,头发乌黑,站在街巷中,不知道的人见了,会以为是神仙。”

楚王说:“楚国是个偏僻简陋的国家,从未见过中原的女子如此美丽。我怎么会不喜欢美色呢?”

于是楚王赐给张仪珠宝和玉石。

南后和郑袖听说后非常害怕,派人告诉张仪:“我听说将军要去晋国,偶然有千斤黄金,献给左右,以供草料。”

郑袖也送了五百斤黄金。

张仪辞别楚王时说:“天下闭塞不通,不知何时能再见,希望大王赐我一杯酒。”

楚王说:“好吧。”

于是赐酒给他。

张仪喝到一半,再次拜谢并请求说:“这里没有别人,希望大王召来熟悉的人一起喝酒。”

楚王说:“好吧。”

于是召来南后和郑袖一起喝酒。

张仪再次拜谢并请求说:“我有死罪于大王。”

楚王问:“为什么?”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人。而我却说能得到美人,这是欺骗大王。”

楚王说:“你放心吧。我本来就认为天下没有比这两人更美的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三-张仪之楚贫-注解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机智和辩才著称,曾为秦国效力,后因政治斗争失势。

楚王:指楚国的君主,具体为哪位楚王不详,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可能是楚怀王或楚顷襄王。

南后、郑袖:楚王的宠妃,南后和郑袖在楚国宫廷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晋君:指晋国的君主,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黄金珠玑犀象:楚国的特产,黄金、珍珠、犀牛角和象牙等珍贵物品,象征着楚国的富饶。

粉白墨黑:形容女子皮肤白皙,头发乌黑,美貌动人。

衢闾:指城市的街道和里巷,泛指公共场所。

觞: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指饮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三-张仪之楚贫-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张仪在楚国的一段经历,展现了张仪的机智和辩才,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

首先,张仪因贫困而被舍人怒而离去,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试图通过楚王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张仪的策略是通过赞美楚国的富饶和楚王的美色,来引起楚王的兴趣和好感。这种策略不仅展示了张仪的辩才,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典型手法,即通过言辞和策略来影响君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其次,文中提到的南后和郑袖是楚王的宠妃,她们在楚国宫廷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张仪通过赞美她们的美貌,不仅赢得了楚王的欢心,也间接地获得了她们的资助。这一情节反映了战国时期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宠妃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君主的决策。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楚国的特产黄金珠玑犀象,这些珍贵物品不仅是楚国富饶的象征,也是楚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和贸易的重要筹码。张仪通过提及这些特产,巧妙地引导楚王思考楚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从而为自己的外交策略铺平道路。

最后,张仪在辞别楚王时,通过饮酒和再次赞美南后、郑袖的美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楚王心中的地位。这种策略不仅展示了张仪的机智和辩才,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外交场合中的礼仪和策略。张仪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赢得了楚王的信任,也为自己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张仪在楚国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智慧和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张仪的机智和辩才,以及他对楚国宫廷政治的深刻理解,使得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楚三-张仪之楚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84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