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原文
司马憙三相中山,阴简难之。
田简谓司马憙曰:“赵使者来属耳,独不可语阴简之美乎?赵必请之,君与之,即公无内难矣。君弗与赵,公因劝君立之以为正妻。阴简之德公,无所穷矣。”
果令赵请,君弗与。
司马憙曰:“君弗与赵,赵王必大怒;大怒则君必危矣。然则立以为妻,固无请人之妻不得而怨人者也。”
田简自谓取使,可以为司马憙,可以为阴简,可以令赵勿请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译文
司马憙三次担任中山国的宰相,阴简对他有所不满。
田简对司马憙说:“赵国的使者来了,你为什么不告诉他阴简的美貌呢?赵国一定会请求得到她,你如果答应,那么你就不会有内部的麻烦了。如果你不答应赵国,你可以趁机劝君主立她为正妻。阴简对你的感激,将是无穷无尽的。”
果然,赵国提出了请求,君主没有答应。
司马憙说:“如果你不答应赵国,赵王一定会非常生气;他生气的话,你的处境就会很危险。既然如此,不如立她为妻,这样就不会有人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妻子而怨恨别人了。”
田简自认为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既可以帮到司马憙,也可以帮到阴简,还可以让赵国不再提出请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注解
司马憙: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相国,曾三次担任中山国的相国职位。
中山: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河北省中部。
阴简:中山国的一位贵族女性,因其美貌而受到关注。
田简:中山国的一位谋士,为司马憙出谋划策。
赵: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位于今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东部。
正妻:古代指正式的妻子,地位高于妾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战国时期中山国相国司马憙与谋士田简之间的对话。故事围绕阴简的美貌展开,田简建议司马憙利用阴简的美貌来化解中山国与赵国之间的潜在冲突。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谋略运用。田简的计策不仅体现了战国时期谋士的智慧,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貌的利用和女性地位的局限性。阴简的美貌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用以影响国家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权力斗争中的棋子。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对话生动,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各自的性格和智慧。田简的机智和司马憙的谨慎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作者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地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战国时期中山国与赵国关系的珍贵资料。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窥见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手段和谋略运用,以及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识。此外,这段文字也反映了战国时期谋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智慧和谋略影响国家决策,甚至改变历史进程。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通过生动的对话和巧妙的情节安排,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外交关系和谋略运用,同时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局限性。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