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

作者: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清代著名戏曲家,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年代: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

内容简要:《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戏曲,共50出。作品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揭示了宫廷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剧中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原文

【南吕过曲·懒画眉】[末扮道士元神上]海外曾闻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贫道杨通幽,适见织女娘娘,说杨妃在蓬莱山上。即便飞过海上诸山,一径到此。见参差宫殿彩云寒。前面洞门深闭,不免上前看来。[看介]试将银榜端详觑,[念介]“玉妃太真之院。”呀,是这里了。[做抽簪叩门介]不免抽取琼簪轻叩关。

【前腔】[贴扮仙女上]云海沉沉洞天寒,深锁云房鹤径闲。[末又叩介][贴]谁来花下叩铜环?[开门介]是那个?[末见介]贫道杨通幽稽首。[贴]到此何事?[末]大唐上皇帝,特遗贫道问候玉妃。[贴]娘娘到璇玑宫去了,请仙师少待。[末]原来如此。我且从容伫立瑶阶上。[贴]远远望见娘娘来了。[末]遥听仙风吹珮环。

【前腔】[旦引仙女上]归自云中步珊珊,闻有青鸾信远颁。[见末介]呀,果然仙客候重关。[贴迎介][旦]道士何来?[贴]正要禀知娘娘,他是唐家天子人间使,衔命迢遥来此山。[旦进介]既是上皇使者,快请相见。[仙女请末进介][末见科]贫道杨通幽稽首。[旦]仙师请坐。[末坐介][旦]请问仙何来?[末]贫道奉上皇之命,特来问候娘娘。[旦]上皇安否?[末]上皇朝夕思念娘娘,因而成疾。

【宜春令】自回銮后,日夜思,镇昏朝潸潸泪滋。春风秋雨,无非即景伤心事。映芙蓉,人面俱非;对杨柳,新眉谁试。特地将他一点旧情,倩咱传示。

【前腔】[旦泪介]肠千断,泪万丝。谢君王钟情似兹。音容一别,仙山隔断违亲侍。蓬莱院月悴花憔,昭阳殿人非物是。漫自将咱一点旧情,倩伊回示。[末]贫道领命。只求娘娘再将一物,寄去为信。[旦]也罢。当年承宠之时,上皇赐有金钗、钿盒,如今就分钗一股,劈盒一扇,烦仙师代奏上皇。只要两意能坚,自可前盟不负。[作分钗盒,泪介]侍儿,将这钗盒送与仙师。[贴递钗合与末介][旦]仙师请上,待妾拜烦。[末]不敢。[拜介]

【三学士】旧物亲传全仗尔,深情略表孜孜。半边钿盒伤孤另,一股金钗寄远思。幸达上皇,只愿此心坚似始,终还有相见时。

[末]贫道还有一说,钗盒乃人间所有之物,献与上皇,恐不深信。须得当年一事,他人不知者,传去取验,才见贫道所言不谬。[旦]这也说得有理。[旦低头沉吟介]

【前腔】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无限情思。哦,有了。记得天宝二载,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那时上皇与妾并肩而立,因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生生,永为夫妇。[泣介]谁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绵绵恨无尽止。

[末]有此一事,贫道可复上皇了。就此告辞。[旦]且住,还有一言。今年八月十五日夜,月中大会,奏演“霓裳”,恰好此夕,正是上皇飞昇之候。我在那里专等一会,敢烦仙师届期,指引上皇到彼。失此机会,便永无再见之期了。[末]贫道领命。[旦]仙师,说我

[旦]含情凝睇谢君王,白居易尘梦何如鹤梦长。曹唐

[末]密奏君王知入月,王建众仙同日听霓裳。李商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译文

【南吕过曲·懒画眉】[道士元神上场]我曾在海外听说过有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之间。我是道士杨通幽,刚才见到织女娘娘,说杨妃在蓬莱山上。我立刻飞过海上的群山,一路来到这里。看到参差不齐的宫殿,彩云寒冷。前面的洞门紧闭,我只好上前看看。[看介]我仔细端详银榜,[念介]“玉妃太真之院。”呀,就是这里了。[做抽簪叩门介]我轻轻抽出琼簪,轻轻叩门。

【前腔】[仙女上场]云海沉沉,洞天寒冷,深锁的云房鹤径显得闲静。[道士又叩门][仙女]是谁在花下叩铜环?[开门介]是谁?[道士见介]我是道士杨通幽,向您行礼。[仙女]你来这里有什么事?[道士]大唐的皇帝特地派我来问候玉妃。[仙女]娘娘到璇玑宫去了,请仙师稍等。[道士]原来如此。我就在瑶阶上从容等待。[仙女]远远看见娘娘来了。[道士]远远听到仙风吹动珮环的声音。

【前腔】[杨妃引仙女上场]我从云中归来,步履轻盈,听说有青鸾传信远来。[见到道士]呀,果然有仙客在等候。[仙女迎接][杨妃]道士从哪里来?[仙女]正要禀告娘娘,他是唐家天子派来的使者,奉命远道而来。[杨妃进介]既然是上皇的使者,快请相见。[仙女请道士进介][道士见科]我是道士杨通幽,向您行礼。[杨妃]仙师请坐。[道士坐介][杨妃]请问仙师从哪里来?[道士]我奉上皇之命,特地来问候娘娘。[杨妃]上皇还好吗?[道士]上皇日夜思念娘娘,因此生病了。

【宜春令】自从回銮后,日夜思念,早晚泪流不止。春风秋雨,无不是触景伤情的事。映照芙蓉,人面已非;面对杨柳,新眉谁来画。特地将他的一点旧情,托我传达。

【前腔】[杨妃流泪]肠断千次,泪流万丝。感谢君王如此钟情。音容一别,仙山隔断,无法侍奉。蓬莱院里月悴花憔,昭阳殿里人非物是。我只好将自己的一点旧情,托你传达。[道士]我领命。只求娘娘再给我一件信物,带去作为凭证。[杨妃]也罢。当年受宠时,上皇赐给我金钗、钿盒,如今就分钗一股,劈盒一扇,麻烦仙师代我奏报上皇。只要两意坚定,前盟自然不会辜负。[作分钗盒,流泪]侍儿,将这钗盒送给仙师。[仙女递钗盒给道士][杨妃]仙师请上,让我拜谢。[道士]不敢当。[拜介]

【三学士】旧物亲自传递全靠你,深情略表孜孜。半边钿盒伤孤另,一股金钗寄远思。幸达上皇,只愿此心坚如初,终还有相见时。

[道士]我还有一事要说,钗盒是人间之物,献给上皇,恐怕他不会深信。需要当年的一件事,他人不知道的,传去验证,才能证明我所说无误。[杨妃]这也说得有理。[杨妃低头沉吟]

【前腔】临别时殷勤地重寄词,词中无限情思。哦,有了。记得天宝二载,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那时上皇与我并肩而立,因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生生,永为夫妇。[哭泣]谁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绵绵恨无尽止。

[道士]有这件事,我可以回复上皇了。就此告辞。[杨妃]且慢,还有一言。今年八月十五日夜,月中大会,奏演“霓裳”,恰好此夕,正是上皇飞昇之候。我在那里专等一会,麻烦仙师届时指引上皇到那里。错过这个机会,便永无再见之期了。[道士]我领命。[杨妃]仙师,说我

[杨妃]含情凝睇谢君王,白居易尘梦何如鹤梦长。曹唐

[道士]密奏君王知入月,王建众仙同日听霓裳。李商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注解

南吕过曲:南吕是古代音乐中的一种调式,过曲则是指戏曲中的一种曲牌,用于表达特定的情感或场景。

懒画眉: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慵懒、思念或哀愁的情感。

杨通幽:道士的名字,通幽意味着能够通达幽深之处,象征其超凡脱俗的能力。

织女娘娘:中国神话中的织女,与牛郎相爱的仙女,常象征爱情与分离。

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仙境与长生不老。

玉妃太真:指杨贵妃,太真是她的道号,象征她的仙化身份。

琼簪:珍贵的发簪,象征高贵与美丽。

璇玑宫:神话中的天宫,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

青鸾:神话中的神鸟,象征吉祥与消息的传递。

金钗、钿盒:金钗是女子的发饰,钿盒是首饰盒,象征爱情与承诺。

长生殿:唐代宫殿,象征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象征盛唐的繁华与爱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长生殿》,是清代洪昇创作的传奇剧本,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文本通过道士杨通幽的视角,描绘了杨贵妃在蓬莱仙山的生活,以及她对唐玄宗的深情思念。

文本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如蓬莱山、织女娘娘、青鸾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也突出了杨贵妃的仙化身份,象征她与唐玄宗爱情的永恒与不朽。

文本的语言风格典雅华丽,充满了诗意。例如,“海外曾闻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一句,通过虚实结合的描写,展现了仙山的遥远与神秘。而“春风秋雨,无非即景伤心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深切思念与无尽的哀愁。

文本中的金钗与钿盒是重要的象征物,它们不仅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见证,也是他们之间情感的纽带。杨贵妃将金钗与钿盒分赠给唐玄宗,象征着她对爱情的坚守与承诺。这种象征手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体现了古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

文本还通过杨贵妃与道士的对话,展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道士作为唐玄宗的使者,传达了唐玄宗的深情厚意,而杨贵妃则通过分钗劈盒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唐玄宗的思念与期盼。这种情感的传递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也深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后,文本通过杨贵妃的回忆,提到了天宝二载七夕长生殿的私语,这一情节不仅呼应了《长生殿》的主题,也进一步强化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悲剧性。七夕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与永恒,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却在现实中无法圆满,这种对比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神话元素的运用、典雅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感的传递,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深厚与悲剧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八出-寄情》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6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