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清代著名戏曲家,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年代: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
内容简要:《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戏曲,共50出。作品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揭示了宫廷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剧中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七出-补恨-原文
【正宫引子·燕归梁】[贴扮织女上]怜取君王情意切,魂遍觅,费周折。好和蓬岛那人说,邀云珮,赴星阙。
前夕渡河之时,牛郎说起场玉环与李三郎长生殿中之誓,要我与彼重续前缘。今适在天门外,遇见人间道士杨通幽。说上皇思念贵妃一意不衰,令他遍觅幽魂。此情实为可悯。已指引通幽到蓬山去了;又令侍儿召取太真到此,说与他知。再细探其衷曲,敢待来也。
[仙女引旦上]【锦堂春】闻说璇宫有命,云中忙驾香车。强驱愁绪来天上,怕眉黛恨难遮。
[仙女报,旦进见介]娘娘在上,杨玉环叩见。[贴]太真免礼,请坐了。[旦坐介]适蒙娘娘呼唤,不知有何法旨?[贴]一向不曾问你,可把生前与唐天子两下恩情,细说一遍与我知道。[旦]娘娘听启,
【正宫过曲·普天乐】叹生前,冤和业。[悲介]才提起,声先咽。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他怜我慕,两下无分别。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
【雁过声】[换头][贴]听说、旧情那些。似荷丝劈开未绝,生前死后无休歇。万重深,万重结。你共他两边既恁疼热,况盟言曾共设。怎生他陡地心如铁,马嵬坡便忍将伊负也?
【倾杯序】[换头][旦泪介]伤嗟,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哭介]怎忘得定情钗盒那根节。[出钗盒与贴看介]这金钗、钿盒,就是君王定情日所赐。妾被难之时,带在身边。携入蓬莱,朝夕佩玩,思量再续前缘。只不知可能够也?[贴]
【玉芙蓉】你初心誓不赊,旧物怀难撇。太真,我想你马嵬一事,是千秋惨痛,此恨独绝。谁道你不将殒有留微憾,只思断头香再爇。蓬莱阁,化愁城万叠。[还旦钗盒介]只是你如今已证仙班,情缘宜断。若一念牵缠呵,怕无端又令从此堕尘劫。
[旦]念玉环呵,
【小桃红】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起介]娘娘在上,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跪介]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贴扶介]太真,坐了。我久思为你重续前缘。只因为马嵬之事,恨唐帝情薄负盟,难为作合。方才见道士杨通幽,说你遭难之后,唐帝痛念不衰。特令通幽昇天入地,各处寻觅芳魂。我念他如此钟情,已指引通幽到蓬莱山了。还怕你不无遗憾,故此召问。今知两下真情,合是一对。我当上奏天庭,使你两人世居忉利天中,永远成双,以补从前离别之恨。
【催拍】那壁厢人间痛绝,这壁厢仙家念热:两下痴情恁奢,痴情恁奢。我把彼此精诚,上请天阙。补恨填愁,万古无缺。[旦背泪介]还只怕孽障周遮缘尚蹇,会犹赊。
[转向贴介]多蒙娘娘怜念,只求与上皇一见,于愿足矣。[贴]也罢。闻得中秋之夕,月中奏你新谱“霓裳”,必然邀你。恰好此夕正是唐帝飞昇之候。你可回去,令通幽届期径引上皇,到月宫一见。何如?[旦]只恐月宫之内,不便私会。[贴]不妨。待我先与姮娥说明。你等相见之时,我就奏请玉音到来,使你情缘永证便了。[旦]多谢娘娘,就此告辞。[贴]
【尾声】团圆等待中秋节,管教你情偿意惬。[旦]只我这万种伤心,见他时怎地说!
[旦]身前身后事茫茫,天竺牧童却厌仙家日月长。曹唐
[贴]今日与君除万恨,薛逢月宫琼树是仙乡。薛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七出-补恨-译文
【正宫引子·燕归梁】[织女扮演者上]怜惜君王的深情,魂魄四处寻找,费尽周折。愿与蓬莱岛的那人诉说,邀请她佩戴云珮,前往星阙。
前些日子渡河时,牛郎提到杨玉环与李三郎在长生殿的誓言,希望我能帮他们重续前缘。今天恰好在天门外遇见人间道士杨通幽。他说上皇对贵妃的思念未曾减退,命令他四处寻找她的幽魂。这份情意实在令人怜悯。我已指引通幽前往蓬山;又让侍女召来太真,告诉她此事。再细细探究她的内心,想必她即将到来。
[仙女引领杨玉环上]【锦堂春】听说璇宫有命令,急忙驾着香车来到云中。勉强驱散愁绪来到天上,却怕眉间的怨恨难以遮掩。
[仙女通报,杨玉环进见]娘娘在上,杨玉环叩见。[织女]太真免礼,请坐。[杨玉环坐下]刚才蒙娘娘召唤,不知有何旨意?[织女]一直未曾问你,可否将生前与唐天子的恩爱之情,详细说给我听?[杨玉环]娘娘请听,
【正宫过曲·普天乐】叹息生前,冤孽重重。[悲伤地]刚提起,声音便哽咽。只因那一点情根,种下了欢苗爱叶。他怜惜我,我仰慕他,两人心意相通。发誓世世生生永不分离,却不料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生死两隔。
【雁过声】[换头][织女]听说那些旧情。像荷丝劈开却未断,生前死后未曾停歇。万重深情,万重纠结。你与他两人如此恩爱,何况曾共同立下誓言。为何他突然心如铁石,在马嵬坡便忍心辜负你?
【倾杯序】[换头][杨玉环流泪]悲伤啊,岂是他突然变得薄情!想那日遭遇劫难,兵刃纵横,社稷危在旦夕,蒙难的君王怎能保护臣妾?妾甘愿赴死,死而无怨,与君王何干![哭泣]怎能忘记定情时的金钗和钿盒。[拿出钗盒给织女看]这金钗、钿盒,就是君王定情日所赐。妾被难之时,带在身边。携入蓬莱,朝夕佩戴,思量再续前缘。只是不知是否还能实现?[织女]
【玉芙蓉】你的初心誓言未曾改变,旧物难以舍弃。太真,我想你马嵬一事,是千秋惨痛,此恨独绝。谁说你不会留下微憾,只想着断头香再燃。蓬莱阁,化作万重愁城。[将钗盒还给杨玉环]只是你如今已成仙,情缘宜断。若一念牵缠,恐怕无端又令你堕入尘劫。
[杨玉环]念我玉环,
【小桃红】纵然位列仙班,梦却离不开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起身]娘娘在上,倘若能再续情丝,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跪下]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织女扶起]太真,坐下。我久思为你重续前缘。只因为马嵬之事,恨唐帝情薄负盟,难以为你们作合。方才见道士杨通幽,说你遭难之后,唐帝痛念不衰。特令通幽昇天入地,各处寻觅你的芳魂。我念他如此钟情,已指引通幽到蓬莱山了。还怕你不无遗憾,故此召问。今知两下真情,合是一对。我当上奏天庭,使你两人世居忉利天中,永远成双,以补从前离别之恨。
【催拍】那一边人间痛绝,这一边仙家念热:两下痴情如此深,痴情如此深。我将彼此的精诚,上请天阙。补恨填愁,万古无缺。[杨玉环背过身流泪]还只怕孽障重重,缘分尚浅,相会犹远。
[转向织女]多蒙娘娘怜念,只求与上皇一见,于愿足矣。[织女]也罢。闻得中秋之夕,月中奏你新谱“霓裳”,必然邀你。恰好此夕正是唐帝飞昇之候。你可回去,令通幽届期径引上皇,到月宫一见。何如?[杨玉环]只恐月宫之内,不便私会。[织女]不妨。待我先与姮娥说明。你等相见之时,我就奏请玉音到来,使你情缘永证便了。[杨玉环]多谢娘娘,就此告辞。[织女]
【尾声】团圆等待中秋节,管教你情偿意惬。[杨玉环]只是我这万种伤心,见他时怎地说!
[杨玉环]身前身后事茫茫,天竺牧童却厌仙家日月长。曹唐
[织女]今日与君除万恨,薛逢月宫琼树是仙乡。薛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七出-补恨-注解
燕归梁:古代曲牌名,属于正宫调,常用于表达离别或重逢的情感。
织女: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女,与牛郎相爱,因违反天规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七夕才能相会一次。
蓬岛:指蓬莱仙岛,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仙境。
星阙:指天上的宫殿,象征天界。
杨玉环:唐代著名美女,唐玄宗的宠妃,因其美貌和悲剧命运而闻名。
李三郎: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其排行第三,故称李三郎。
长生殿:唐代宫殿名,唐玄宗与杨玉环曾在此发誓永不分离。
马嵬坡:地名,杨玉环在此被赐死,成为唐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传说为杨玉环所创。
姮娥:即嫦娥,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四十七出-补恨-评注
《正宫引子·燕归梁》是一首充满悲剧色彩的曲词,通过织女与杨玉环的对话,展现了杨玉环与唐玄宗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她死后对这段感情的执着。文本以织女为引,引出杨玉环的悲剧命运,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满了对爱情的哀婉与无奈。
曲词中,杨玉环的悲叹与织女的同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杨玉环的‘叹生前,冤和业’表达了她对生前冤屈的无奈,而织女的‘听说、旧情那些’则表现了她对杨玉环的同情与理解。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个曲词充满了戏剧性。
文本中还通过杨玉环与织女的对话,展现了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深情。她虽然已经成仙,但‘梦不离唐宫阙’,表达了她对唐玄宗的思念与不舍。这种情感的执着,使得杨玉环的形象更加丰满,也使得整个曲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此外,曲词中还通过杨玉环与织女的对话,展现了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深情。她虽然已经成仙,但‘梦不离唐宫阙’,表达了她对唐玄宗的思念与不舍。这种情感的执着,使得杨玉环的形象更加丰满,也使得整个曲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曲词以织女的‘团圆等待中秋节’作为结尾,预示着杨玉环与唐玄宗的重逢。这种结局虽然充满了希望,但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使得整个曲词的情感更加复杂,也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