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清代著名戏曲家,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年代: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
内容简要:《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戏曲,共50出。作品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揭示了宫廷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剧中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十一出-闻乐-原文
【南吕引子·步蟾宫】[老旦扮嫦娥,引仙女上]清光独把良宵占,经万古纤尘不染。散瑶空,风露洒银蟾,一派仙音微飐。
药捣长生离劫尘,清妍面目本来真。云中细看天香落,仍倚苍苍桂一轮。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后羿之妻。七宝团圞,周三万六千年内;一轮皎洁,满一千二百里中。玉兔、金蟾,产结长明至宝;白榆、丹桂,种成万古奇葩。向有“霓裳羽衣”仙乐一部,久秘月宫,未传人世。今下界唐天子,知音好乐。他妃子杨玉环,前身原是蓬莱玉妃,曾经到此。不免召他梦魂,重听此曲。使其醒来记忆,谱入管弦。竟将天上仙音,留作人间佳话。却不是好!寒簧过来。[贴]有。[老旦]你可到唐宫之内,引杨玉环梦魂到此听曲。曲终之后,仍旧送回。[贴]领旨。[老旦]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引丑下][贴]奉娘娘之命,不免出了月宫,到唐宫中走一遭也。[行介]
【南吕过曲·梁州序犯】[本调]明河斜映,繁星微闪。俯将尘世遥觇,只见空濛香雾。早离却玉府清严,一任珮摇风影,衣动霞光,小步红云垫。待将天上乐,授宫襜,密召芳魂入彩蟾。来此已是唐宫之内。【贺新郎】你看鱼钥闭,龙帷掩,那杨妃呵,似海棠睡足增娇艳。【本序犯】轻唤起,拥冰簟。
[唤介]杨娘娘起来。[旦扮梦中魂上]
【渔灯儿】恰才的追凉后,雨困云淹。畅好是酣眠处,粉腻黄黏。[贴]娘娘有请。[旦]呀,深宫之内,檐下何人叫唤?悄没个宫娥报,轻来画檐。[贴]娘娘快请。[旦作倦态欠身介]我娇怯怯朦胧身欠,慢腾腾待自起开帘。
[作出见贴介]呀,原来是一个宫人![贴]
【前腔】俺不是隶长门,帚奉曾嫌;[旦]不是宫人,敢是别院的美人?[贴]俺不是列昭容,御座曾瞻。[旦]这等你是何人?[贴]儿家月中侍儿,名唤寒簧,则俺的名在瑶宫月殿签。[旦惊介]原来是月中仙子,何因到此?[贴]恰才奉姮娥口敕亲传点,请娘娘到桂宫中花下消炎。
[旦]哦,有这等事![贴]娘娘不必迟疑。儿家引导,就请同行。[引旦行介][合]
【锦渔灯】指碧落,足下云生冉冉;步青霄,听耳中风弄纤纤。乍凝眸,星斗垂垂似可拈,早望见烂辉辉宫殿影在镜中潜。
[旦]呀,时当仲夏,为何这般寒冷?[贴]此即太阴月府,人间所传广寒宫者是也。就请进去。[旦喜介]想我浊质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侥幸也。[作进看介]
【锦上花】清游胜,满意欢。[想介]这些景物都似曾见过来!环玉砌,依稀风景漫猜嫌。那壁桂花开的恁早![贴]此乃月中丹桂,四时常茂,花叶俱香。[旦看介]果然好花也。看不足,喜更添。金英缀,翠叶兼。氤氲芳气透衣缣,人在桂阴潜。[内作乐介][旦]你看一群仙女,素衣红裳,从桂树下奏乐而来,好不美听。[贴]此乃“霓裳羽衣”之曲也。[杂扮仙女四人、六人或八人,白衣、红裙、锦云肩、璎珞、飘带,各奏乐,唱,绕场行上介,旦贴旁立看介]
【锦中拍】携天乐,花丛斗拈,拂霓裳露沾。迥隔断红尘荏苒,直写出瑶台清艳。纵吹弹舌尖、玉纤,韵添;惊不醒人间梦魇,停不驻天宫漏签。一枕游仙,曲终闻盐,付知音重翻检。
[同下][旦]妙哉此乐!清高宛转,感我心魂,真非人间所有也!
【锦后拍】缥缈中,簇仙姿,宛曾觇。听彻清音意厌厌,数琳琅琬琰;数琳琅琬琰,一字字偷将凤鞋轻点,按宫商掏记指儿尖。晕羞脸,枉自许舞娇歌艳,比着这钧天雅奏多是歉。请问仙子,愿求月主一见。[贴]要见月主还早。天色渐明,请娘娘回宫去罢。
【尾声】你攀蟾有路应相念,
[旦]好记取新声无欠,[贴]只误了你把枕上君王半夜儿闪。
[旦下][贴]杨妃已回唐宫,我索向月主娘娘复旨则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十一出-闻乐-译文
【南吕引子·步蟾宫】嫦娥带领仙女们出现,月光独自占据了这美好的夜晚,历经万年依然纯净无瑕。月光洒在瑶池般的天空中,风露洒在银色的月亮上,仙乐微微飘荡。
嫦娥说:我捣制长生不老药,远离尘世的劫难,我的容貌清丽真实。在云中细看,天香落下,我依然依靠着那苍老的桂树。我是嫦娥,本是太阴星的主人,传说中是后羿的妻子。七宝环绕,周而复始在三万六千年内;一轮明月,照耀着一千二百里的范围。玉兔和金蟾,产出了长明的宝物;白榆和丹桂,种成了万古奇葩。我有一部“霓裳羽衣”仙乐,长久以来藏在月宫,未曾传到人间。现在下界的唐天子,懂得音乐,他的妃子杨玉环,前世是蓬莱的玉妃,曾经来过这里。我不免召唤她的梦魂,让她再次听这首曲子。等她醒来后记住,谱写成乐曲。这样,天上的仙音就能留在人间,成为佳话。这不是很好吗?寒簧过来。寒簧回答:有。嫦娥说:你去唐宫,引导杨玉环的梦魂来这里听曲。曲终之后,再送她回去。寒簧说:领旨。嫦娥说: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然后带领丑角下场。寒簧说:奉娘娘之命,我出了月宫,去唐宫走一遭。
【南吕过曲·梁州序犯】银河斜映,繁星微闪。俯视尘世,只见空濛的香雾。早已离开月宫的清严,任凭佩饰摇动风影,衣裳飘动霞光,小步走在红云上。准备将天上的音乐,传授给宫中的妃子,秘密召唤芳魂进入彩蟾。现在已经到了唐宫。【贺新郎】你看宫门紧闭,龙帷遮掩,那杨妃啊,像海棠花睡足后更加娇艳。【本序犯】轻轻唤起,拥着冰簟。
寒簧呼唤:杨娘娘起来。杨玉环的梦魂出现。
【渔灯儿】刚才追凉后,雨困云淹。正好是酣眠的地方,粉腻黄黏。寒簧说:娘娘有请。杨玉环说:呀,深宫之内,檐下是谁在叫唤?悄没个宫娥通报,轻轻来到画檐。寒簧说:娘娘快请。杨玉环疲倦地欠身:我娇怯怯朦胧身欠,慢腾腾待自起开帘。
杨玉环见到寒簧:呀,原来是一个宫人!寒簧说:
【前腔】我不是长门的宫女,曾经嫌弃扫帚;杨玉环说:不是宫人,难道是别院的美人?寒簧说:我不是昭容,曾经瞻仰御座。杨玉环说:那么你是谁?寒簧说:我是月中的侍儿,名叫寒簧,我的名字在瑶宫月殿的签上。杨玉环惊讶:原来是月中仙子,为何到这里?寒簧说:刚才奉嫦娥的口谕,亲自传点,请娘娘到桂宫中花下消炎。
杨玉环说:哦,有这等事!寒簧说:娘娘不必迟疑。我引导你,就请同行。带领杨玉环行走。
【锦渔灯】指向碧落,足下云生冉冉;步上青霄,听耳中风弄纤纤。乍凝眸,星斗垂垂似可拈,早望见烂辉辉宫殿影在镜中潜。
杨玉环说:呀,时当仲夏,为何这般寒冷?寒簧说:这就是太阴月府,人间所传的广寒宫。就请进去。杨玉环高兴:想我浊质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侥幸也。进入观看。
【锦上花】清游胜,满意欢。这些景物都似曾见过!环玉砌,依稀风景漫猜嫌。那壁桂花开的恁早!寒簧说:这是月中的丹桂,四时常茂,花叶俱香。杨玉环看:果然好花也。看不足,喜更添。金英缀,翠叶兼。氤氲芳气透衣缣,人在桂阴潜。内部奏乐。杨玉环说:你看一群仙女,素衣红裳,从桂树下奏乐而来,好不美听。寒簧说:这就是“霓裳羽衣”之曲。仙女们奏乐,唱,绕场行走,杨玉环和寒簧旁立观看。
【锦中拍】携天乐,花丛斗拈,拂霓裳露沾。迥隔断红尘荏苒,直写出瑶台清艳。纵吹弹舌尖、玉纤,韵添;惊不醒人间梦魇,停不驻天宫漏签。一枕游仙,曲终闻盐,付知音重翻检。
杨玉环说:妙哉此乐!清高宛转,感我心魂,真非人间所有也!
【锦后拍】缥缈中,簇仙姿,宛曾觇。听彻清音意厌厌,数琳琅琬琰;数琳琅琬琰,一字字偷将凤鞋轻点,按宫商掏记指儿尖。晕羞脸,枉自许舞娇歌艳,比着这钧天雅奏多是歉。请问仙子,愿求月主一见。寒簧说:要见月主还早。天色渐明,请娘娘回宫去罢。
【尾声】你攀蟾有路应相念,
杨玉环说:好记取新声无欠,寒簧说:只误了你把枕上君王半夜儿闪。
杨玉环下场。寒簧说:杨妃已回唐宫,我向月主娘娘复旨则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十一出-闻乐-注解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相传为后羿之妻,因偷食不死药而飞升月宫,成为太阴之主。
太阴:古代对月亮的别称,象征着阴柔、清冷、纯洁等特质。
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以射日闻名,相传为嫦娥的丈夫。
霓裳羽衣:传说中的仙乐,源自月宫,象征天界的音乐艺术。
杨玉环:唐玄宗的宠妃,以美貌和音乐才华著称,相传其前身为蓬莱玉妃。
广寒宫:月宫的另一名称,象征清冷、幽静的天界仙境。
丹桂:月宫中的神树,象征长生不老和纯洁。
寒簧:月宫中的侍女,负责传达嫦娥的旨意。
瑶台:神话中的天界仙境,象征高洁、清雅。
钧天雅奏:天界的音乐,象征高雅、超凡脱俗的艺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十一出-闻乐-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明代戏曲《长生殿》,描写了嫦娥召杨玉环梦魂到月宫听‘霓裳羽衣’仙乐的情节。文本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天界仙境的清冷、幽静与超凡脱俗。嫦娥作为月宫之主,象征着纯洁与永恒,而杨玉环则是人间美与艺术的化身。两者的相遇,体现了天界与人间、仙与凡的交融。
文本中大量运用了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如‘丹桂’、‘广寒宫’、‘霓裳羽衣’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神秘感和艺术性,还深化了其文化内涵。‘霓裳羽衣’作为天界仙乐,象征着艺术的至高境界,而杨玉环的梦魂得以聆听此曲,则暗示了人间艺术与天界艺术的相通与传承。
从艺术特色来看,文本语言优美,节奏舒缓,充满了音乐性和画面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月宫之中,感受天界的清冷与幽静。同时,文本还通过杨玉环的反应,展现了人间对天界仙乐的向往与敬畏。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本不仅反映了明代戏曲的艺术成就,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天界、仙境和音乐的崇拜与想象。‘霓裳羽衣’作为传说中的仙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古代文人对艺术至高境界的追求。而杨玉环作为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的结合,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历史与神话的交融。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天界与人间、仙与凡的交融,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艺术、音乐和仙境的崇拜与想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