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

作者: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清代著名戏曲家,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年代: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

内容简要:《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戏曲,共50出。作品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揭示了宫廷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剧中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原文

[丑内叫介]军士每趱行,前面伺候。[内鸣锣,应介]

[丑]万岁爷,请上马。[生骑马,丑随行上]

【双调近词·武陵花】万里巡行,多少悲凉途路情。看云山重叠处,似我乱愁交并。无边落木响秋声,长空孤雁添朝悲哽。寡人自离马嵬,饱尝辛苦。前日遣使臣赉奉玺册,传位太子去了。行了一月,将近蜀中。且喜贼兵渐远,可以缓程而进。只是对此鸟啼花落,水绿山青,无非助朕悲怀。如何是好!

[丑]万岁爷,途咱风霜,十分劳顿。请自排遣,勿自过伤。

[生]咳,高力士,朕与妃子,坐则并几,行则随肩。今日仓卒西巡,断送他这般结果,教寡人如何撇得下也![泪介]提起伤心事,泪如倾。回望马嵬坡下,不觉恨填膺。

[想]前面就是栈道了,请万岁爷挽定丝缰,缓缓前进。

[生]袅袅旗旌,背残日,风摇影。匹马崎岖怎暂停,怎暂停!只见阴云黯淡天昏暝,哀猿断肠,子规叫血,好叫人怕听。兀的不惨杀人也么哥,兀的不苦杀人也么哥!萧条恁生,峨眉山下少人经,冷雨斜风扑面迎。

[丑]雨来了,请万岁爷暂登剑阁避雨。[生作下马、登阁坐介]

[丑向内介]军士每,且暂驻扎,雨住再行。[内应介]

[生]独自登临意转伤,蜀山蜀水恨茫茫。不知何处风吹雨,点点声声迸断肠。[内作铃响介]

[生]你听那壁厢,不住的声响,聒的人好不耐烦。高力士,看是甚么东西。

[丑]是树林中雨声,和着檐前铃铎,随风而响。

[生]呀,这铃声好不做美也!

【前腔】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占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

[丑]万岁爷且免愁烦。雨止了,请下阁去罢。[生作下阁、上马介,丑向内介]军士每,前面起驾。[众应介][丑随生行介]

[生]【尾声】迢迢前路愁难罄,招魂去国两关情。[合]望不尽雨后尖山万点青。

[生]剑阁连山千里色,骆宾王离人到此倍堪伤。罗邺

[生]空劳翠辇冲泥雨,秦韬玉一曲淋铃泪数行。杜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译文

[丑在内部喊道]士兵们,快些前进,到前面去准备迎接。[内部响起锣声,回应]

[丑]万岁爷,请上马。[生骑马,丑随行上]

【双调近词·武陵花】万里巡行,路上充满了多少悲凉的情感。看着云山重叠的地方,就像我心中的忧愁交织。无边的落叶在秋风中作响,长空中孤雁的叫声增添了早晨的悲伤。自从我离开马嵬,饱尝了辛苦。前几天派遣使臣带着玺册,传位给太子。走了一个月,快到蜀中了。幸好贼兵渐渐远离,可以慢慢前进。只是看到这鸟啼花落,水绿山青,无不增加我的悲伤。该怎么办呢!

[丑]万岁爷,路途上的风霜,让您非常劳累。请自己排遣,不要过度悲伤。

[生]咳,高力士,我和妃子,坐时并肩,行时随行。今天仓促西巡,导致她这样的结果,让我怎么能放下呢![流泪]提起伤心事,泪如雨下。回望马嵬坡下,不由得恨意填胸。

[想]前面就是栈道了,请万岁爷握紧缰绳,慢慢前进。

[生]旗旌在风中摇曳,背对着落日,风吹动影子。马匹在崎岖的路上怎能停下,怎能停下!只见阴云密布,天色昏暗,哀猿的叫声让人心碎,子规的叫声如血,让人害怕。这真是惨不忍睹,真是苦不堪言!萧条的景象,峨眉山下少有人经过,冷雨斜风扑面而来。

[丑]雨来了,请万岁爷暂时登上剑阁避雨。[生下马,登上阁楼坐下]

[丑对内喊道]士兵们,暂时驻扎,雨停了再走。[内部回应]

[生]独自登高,心情更加悲伤,蜀山蜀水的景色让我恨意茫茫。不知哪里来的风雨,点点声声都让人心碎。[内部响起铃声]

[生]你听那边,不停的声响,吵得人好不耐烦。高力士,看看是什么东西。

[丑]是树林中的雨声,和着檐前的铃铛,随风而响。

[生]呀,这铃声真是让人不愉快!

【前腔】淅淅零零的雨声,一片凄凉让人心惊。远远听到隔山隔树的声音,伴随着风雨,高低鸣响。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着愁人的血泪交织。面对这伤情的地方,不由得想起荒凉的坟墓。白杨树在雨中萧瑟,此刻孤魂感到凄凉。鬼火在寒光中闪烁,草间湿漉漉的萤火虫乱飞。只后悔仓促之间辜负了你,辜负了你!我独自在人间,实在不愿意活下去。对着娉婷的妃子,早晚相伴在幽冥之中。一声痛哭,空山寂静,铃声相应,阁道险峻,就像我心中的恨意难以平息!

[丑]万岁爷,请暂时放下忧愁。雨停了,请下阁去吧。[生下阁,上马,丑对内喊道]士兵们,前面起驾。[众人回应][丑随生前行]

[生]【尾声】迢迢前路,忧愁难以言表,招魂去国,两关情意。[合]望不尽雨后尖山万点青。

[生]剑阁连绵的山色千里,骆宾王离人到此倍感伤。罗邺

[生]空劳翠辇冲泥雨,秦韬玉一曲淋铃泪数行。杜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注解

马嵬:指马嵬坡,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被迫处死杨贵妃的地方,象征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悲剧。

蜀中:指四川地区,唐朝时期是西南的重要地区,也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的地方。

栈道:古代在险峻的山崖上开凿的道路,常用于军事或交通,此处指唐玄宗西行入蜀的艰难路途。

剑阁: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是古代入蜀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常与蜀道难行相联系。

铃铎:古代寺庙或宫殿檐角悬挂的铃铛,风吹时发出声响,常用于象征凄凉或孤寂的氛围。

白杨: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常与荒凉、哀伤的场景相联系,此处象征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与悔恨。

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表达离愁别绪,此处引用以增强文本的哀伤氛围。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描写历史兴衰与个人情感,此处引用以表达唐玄宗的悲痛之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评注

这段文本选自《长生殿》中的一段,描写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西行入蜀的途中,面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独白,展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与悔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动荡中的孤独与无奈。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本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情’主题。唐玄宗作为一代帝王,却在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打击下显得脆弱无力,这种‘帝王悲情’在中国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杨贵妃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整个唐朝由盛转衰的缩影。

在艺术特色上,文本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感。‘无边落木响秋声’、‘长空孤雁添朝悲哽’等句,以秋天的萧瑟景象象征唐玄宗的孤独与凄凉;‘阴云黯淡天昏暝’、‘哀猿断肠,子规叫血’等句,则通过自然界的哀鸣进一步强化了人物的悲痛之情。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

此外,文本还通过声音的描写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淅淅零零’的雨声、‘高响低鸣’的铃声,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环境氛围,还象征着唐玄宗内心的痛苦与悔恨。声音与情感的相互交织,使得文本的情感表达更加立体和深刻。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本不仅是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学反思。通过唐玄宗的视角,文本揭示了帝王在政治动荡中的无奈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使得文本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深情的独白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后的复杂情感与历史反思。它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悲情’主题的典型代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62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