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清代著名戏曲家,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年代: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
内容简要:《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戏曲,共50出。作品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揭示了宫廷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剧中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三出-陷关-原文
【越调引子·杏花天】[净领二番将,四军执旗上]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殽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咱家安禄山,自出镇以来,结连塞上诸蕃,招纳天下亡命,精兵百万,大事可举。只因唐天子待我不薄,思量等他身后方才起兵。叵耐杨国忠那厮,屡次说我反形大著,请皇上急加诛戮。天子虽然不听,只是咱在边关,他在朝内,若不早图,终恐遭其暗算。因此假造敕书,说奉密旨,召俺领兵入朝诛戮国忠。乘机打破西京,夺取唐室江山,可不遂了我平生大愿!今乃黄道吉日,蕃将每,就此起兵前去。[众]得令。[发号行介][净]
【越调过曲·豹子令】只为奸臣酿大祸,[众]酿大祸,[净]致令边镇起干戈,[众]起干戈。[合]逢城攻打逢人剁,尸横遍野血成河,烧家劫舍抢娇娥。[喊杀下]
【水底鱼】[丑白须扮哥舒老将引二卒上]年纪无多,刚刚八十过。渔阳兵至,认咱这老哥。自家老将哥舒翰是也,把守潼关。不料安禄山造反,杀奔前来,决意闭关死守。争奈监军内侍,立逼出战。势不由己,军士每,与我并力杀上前去。[卒]得令。[生介][净领众杀上][丑迎杀大战介][净众擒丑绑介][净]拿这老东西过来。我今饶你老命,快快献关降顺。[丑]事已至此,只得投降。[众推丑下][净]且喜潼关已得,势如破竹,大小三军,就此杀奔西京便了。[众应,呐喊行介]跃马挥戈,精兵百万多。靴尖略动,踏残山与河,踏残山与河。
平旦交锋晚未休,王遒动天金鼓逼神州。韩偓
潼关一败番儿喜,司空图倒把金鞭上酒楼。薛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三出-陷关-译文
【越调引子·杏花天】[净领二番将,四军执旗上]安禄山像狼一样贪婪,像虎一样威猛,镇守渔阳的兵强马壮。准备长驱直入,攻破殽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大家一起唱歌庆祝。
我是安禄山,自从出镇以来,联合了塞外的各个部落,招纳了天下的亡命之徒,拥有百万精兵,大事可成。只是因为唐天子对我还不错,我打算等他去世后再起兵。可恨杨国忠那家伙,屡次说我反叛的迹象很明显,请求皇上赶紧杀了我。皇上虽然不听,但我在边关,他在朝内,如果不早点行动,恐怕会遭到他的暗算。所以我伪造了敕书,说是奉了密旨,召我领兵入朝诛杀杨国忠。趁机攻破西京,夺取唐朝的江山,这不就实现了我一生的愿望吗!今天是黄道吉日,各位蕃将,现在就起兵出发吧。[众]得令。[发号行介][净]
【越调过曲·豹子令】只因为奸臣酿成了大祸,[众]酿成了大祸,[净]导致边镇起了战乱,[众]起了战乱。[合]遇到城池就攻打,遇到人就砍杀,尸体横遍野,血流成河,烧家劫舍,抢夺美女。[喊杀下]
【水底鱼】[丑白须扮哥舒老将引二卒上]年纪不大,刚刚过了八十岁。渔阳的兵来了,认得我这个老哥。我是老将哥舒翰,把守潼关。没想到安禄山造反,杀奔前来,我决定闭关死守。无奈监军内侍,逼我出战。形势不由我,军士们,和我一起奋力杀上前去。[卒]得令。[生介][净领众杀上][丑迎杀大战介][净众擒丑绑介][净]把这个老东西带过来。我今天饶你一命,快快献关投降。[丑]事已至此,只得投降。[众推丑下][净]高兴的是潼关已经到手,势如破竹,大小三军,现在就杀奔西京吧。[众应,呐喊行介]跃马挥戈,精兵百万多。靴尖略动,踏平山与河,踏平山与河。
平旦交锋晚未休,王遒动天金鼓逼神州。韩偓
潼关一败番儿喜,司空图倒把金鞭上酒楼。薛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三出-陷关-注解
安禄山:唐代著名叛将,原为边将,后发动安史之乱,企图推翻唐朝。
杨国忠:唐朝宰相,安禄山的政敌,因多次指控安禄山有反叛之心而闻名。
潼关:古代重要关隘,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是进入关中平原的咽喉要道。
哥舒翰:唐朝名将,曾任潼关守将,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俘虏。
黄道吉日: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吉利日子,认为在这一天进行重要活动会带来好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二十三出-陷关-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元代杂剧,通过安禄山和哥舒翰的对话,描绘了安史之乱初期的紧张局势。文本中,安禄山自述其野心和计划,展示了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唐朝的背叛。同时,哥舒翰的无奈投降也反映了当时唐朝军队的困境和内部矛盾。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本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和个人野心如何导致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安禄山的行为不仅是对唐朝的背叛,也是对传统忠诚和道德价值的挑战。而哥舒翰的投降则反映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即使是忠诚的将领也可能被迫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
艺术特色方面,文本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安禄山的自信和野心,哥舒翰的无奈和悲壮,都通过他们的言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文本中的战斗场面和紧张气氛的营造,也展示了作者在戏剧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历史价值上,这段文本不仅是对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也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安禄山和哥舒翰的描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军事弱点,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总之,这段文本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段文本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