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清代著名戏曲家,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其代表作《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年代: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
内容简要:《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传奇戏曲,共50出。作品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揭示了宫廷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动荡。剧中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一出-剿寇-原文
【中吕引子·菊花新】[外戎装,领四军上]谬承新命陟崇阶,挂印催登上将台。惭愧出群才,敢自许安危全赖。
建牙吹角不闻暄,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下官郭子仪,叨蒙圣恩,特拜朔方节度使,领兵讨贼。现今上皇巡幸西川,今上即位灵武。当此国家多事之秋,正我臣子建功之日。誓当扫清群寇,收复两京,再造唐家社稷,重睹汉官威仪,方不负平生志愿也。众将官,今乃黄道吉日,就此起兵前去。[众应,呐喊、发号启行介][合]
【中吕过曲·驮环着】拥鸾旗羽盖,蹴起尘埃。马挂征鞍,将披重铠,画戟雕弓耀彩。军令分明,争看取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孙吴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机谋运,阵势排,一战收京,万方宁泰。[齐下]
【前腔】[丑末扮番将、引军卒行上]倚兵强将勇,倚兵强将勇,一鼓前来。阵似推山,势如倒海。不断征云叆叆,鬼哭神号,到处里染腥风,杀人如芥。自家大燕皇帝麾下大将史思明、何千年是也。唐家立了新皇帝,遣郭子仪杀奔前来。奉令着我二人迎敌。[末]闻得郭子仪兵势颇盛,我等二人分作两队。待一人与他交战,一人横冲出来,必获大胜。[丑]言之有理。大小三军,就此分队杀上前去。[四杂应,做分行介]向两下分兵迎待,先一合拖刀佯败。磨旗惨,战鼓哀。奋勇先登,振威夺帅。
[末领众先下][外领军上,与丑对战一合介][丑]来将何名?[外]吾乃大唐朔方节度使郭。天兵到此,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丑]不必多讲,放马过来。[战介,丑败介,走下][末领卒上,截外战介][外]来的贼将,快早投降。[末]郭子仪,你可赢得我么?[外]休得饶舌。[战介,丑复上混战介][丑、末大败逃下][外]且喜贼将大败而逃,此去长安不远,连夜杀奔前去便了。[众]得令。[行介][合]
【添字红绣鞋】三军笑口齐开,齐开;旌旗满路争排,争排。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云台。把军书忙裁,忙裁;捷奏报金阶,捷奏报金阶。
【尾声】两都早慰云霓待,九庙重瞻日月开,复立皇唐亿万载。
悲风杀气满山河,白居易
师克由来在协和。胡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一出-剿寇-译文
【中吕引子·菊花新】[外戎装,领四军上]我错误地接受了新的任命,升到了高位,挂上了将印,催促我登上将台。我自愧不如,不敢自夸能完全依赖自己来保证安全。
建立军队,吹响号角,不再听到喧嚣,三十岁时登上将坛,受到众人的尊敬。我散尽家财来酬谢死去的士兵,只留下一把剑来报答君主的恩情。我是郭子仪,承蒙圣恩,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领兵讨伐叛贼。现在上皇巡幸西川,新皇帝在灵武即位。在这个国家多事之秋,正是我们臣子建功立业的时候。我发誓要扫清所有的敌人,收复两京,重建唐朝的社稷,重现汉朝的威仪,这样才不辜负我平生的志愿。众将官,今天是个黄道吉日,我们就此起兵出发。[众应,呐喊、发号启行介][合]
【中吕过曲·驮环着】我们拥着鸾旗和羽盖,踏起尘埃。马匹挂上征鞍,将领披上重铠,画戟和雕弓闪耀着光彩。军令分明,大家都争相看着这位威风凛凛的元帅。他确实是孙吴无法比拟的,一定能扫清妖氛和毒害。他运用机谋,排兵布阵,一战就能收复京城,让万方安宁。[齐下]
【前腔】[丑末扮番将、引军卒行上]我们倚仗兵强将勇,倚仗兵强将勇,一鼓作气前来。我们的阵势像推山,气势如倒海。不断的征云密布,鬼哭神号,到处都染上了腥风,杀人如割草。我们是大燕皇帝麾下的大将史思明、何千年。唐朝立了新皇帝,派郭子仪杀奔前来。我们奉命迎敌。[末]听说郭子仪的兵势很盛,我们两人分成两队。等一个人与他交战,另一个人横冲出来,一定能大获全胜。[丑]说得有理。大小三军,就此分队杀上前去。[四杂应,做分行介]向两下分兵迎敌,先一合拖刀假装败退。磨旗惨烈,战鼓哀鸣。我们奋勇争先,振威夺帅。
[末领众先下][外领军上,与丑对战一合介][丑]来将何名?[外]我是大唐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天兵到此,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丑]不必多讲,放马过来。[战介,丑败介,走下][末领卒上,截外战介][外]来的贼将,快早投降。[末]郭子仪,你可赢得我么?[外]休得饶舌。[战介,丑复上混战介][丑、末大败逃下][外]且喜贼将大败而逃,此去长安不远,连夜杀奔前去便了。[众]得令。[行介][合]
【添字红绣鞋】三军笑口齐开,齐开;旌旗满路争排,争排。拥着大将,气势雄壮,合图画上云台。把军书忙裁,忙裁;捷奏报金阶,捷奏报金阶。
【尾声】两都早慰云霓待,九庙重瞻日月开,复立皇唐亿万载。
悲风杀气满山河,白居易
师克由来在协和。胡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一出-剿寇-注解
郭子仪:唐朝著名将领,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后升至中书令,是唐朝中兴的重要人物。
朔方节度使:唐朝设立的一个军事行政区划,主要负责防御北方边疆的军事任务。
上皇:指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被迫退位,由其子唐肃宗继位。
今上:指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安史之乱后继位为帝。
黄道吉日: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适宜进行重要活动的吉利日子。
孙吴:指孙武和吴起,古代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
史思明、何千年: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史思明后来自立为燕帝。
云台:古代用来表彰功臣的地方,这里比喻郭子仪的功绩将被载入史册。
九庙:指皇帝的宗庙,象征着皇权和国家的正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长生殿-第三十一出-剿寇-评注
这段文本选自古代戏曲,通过郭子仪领兵讨贼的情节,展现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郭子仪作为唐朝的忠臣良将,他的形象被塑造成忠诚、勇敢、智慧并存的英雄,他的出现象征着唐朝的希望和中兴。
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军事术语和古代文化元素,如“黄道吉日”、“孙吴无赛”等,这些不仅增强了文本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也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郭子仪的誓言“誓当扫清群寇,收复两京,再造唐家社稷,重睹汉官威仪”,体现了他对国家忠诚和复兴唐朝的决心。
此外,文本通过对比郭子仪与叛军将领史思明、何千年的对话和战斗,突出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以及忠诚与背叛的对比。郭子仪的胜利不仅是对叛军的打击,也是对唐朝正统和正义的维护。
从艺术特色上看,文本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对话,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同时,通过使用古典诗词和典故,增强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总之,这段文本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唐朝历史和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郭子仪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