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生成数(聚英)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生成数(聚英)-原文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生成数(聚英)-译文

天的一数生成水,地的六数成就它。

地的二数生成火,天的七数成就它。

天的三数生成木,地的八数成就它。

地的四数生成金,天的九数成就它。

天的五数生成土,地的十数成就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生成数(聚英)-注解

天一:指天数的第一数,象征水的生成。

地六:指地数的第六数,象征水的完成。

地二:指地数的第二数,象征火的生成。

天七:指天数的第七数,象征火的完成。

天三:指天数的第三数,象征木的生成。

地八:指地数的第八数,象征木的完成。

地四:指地数的第四数,象征金的生成。

天九:指天数的第九数,象征金的完成。

天五:指天数的第五数,象征土的生成。

地十:指地数的第十数,象征土的完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生成数(聚英)-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五行生成的重要论述。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之一,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之间相生相克,维持着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

文中提到的‘天一’至‘地十’是古代对天地生成万物的数理描述,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生成规律的理解和探索。‘天一’至‘天五’代表天的生成数,‘地六’至‘地十’代表地的完成数,天地相合,生成五行。这种数理哲学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们对宇宙和谐统一的追求。

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医学、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用数理的方式表达了复杂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语言的精炼和深邃。同时,这种数理表达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增加了文本的艺术魅力。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字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科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世界哲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生成数(聚英)》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4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