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人神禁忌-原文
九部人神禁忌歌:
一脐二心三到肘,四咽五口六在首,七脊八膝九在足,轮流顺数忌针灸。
九部人神禁忌图:
此法:一岁起脐,二岁起心,周而复始,顺数。
十干人神:
甲不治头,乙喉,丙肩,丁心,戊腹,己脾,庚腰,辛膝,壬肾,癸足。
十二支人神:
子目,丑耳,寅胸,卯齿,辰腰,巳手,午心,未足,申头,酉膝,戌阴,亥颈。
十二部人神禁忌歌:
一心二喉三到头,四肩五背六腰求,七腹八项九足(十)膝,十一阴(十二)股是一周。
十二部人神禁忌图:
其法:一岁起心,二岁起喉,周而复始,数之。
四季人神歌:
春秋左右胁,冬夏在腰脐,四季人神处,针灸莫妄施。
逐日人神歌:
初一十一廿一起,足拇鼻柱手小指;初二十二二十二,外踝发际外踝位;初三十三二十三,股内牙齿足及肝;初四十四廿四又,腰间胃脘阳明手;初五十五廿五并,口内遍身足阳明;初六十六廿六同,手掌胸前又在胸;初七十七二十七,内踝气冲及在膝;初八十八廿八辰,腕内股内又在阴;初九十九二十九,在尻在足膝胫后;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内踝足跗觅。
逐时人神:
子时踝,丑时腰,寅时目,卯时面,辰时头,巳手;午时胸,未时腹,申时心,酉时背,戌时项,亥股。
逐月血忌歌:
行针须要明血忌,正丑二寅三之未,四申五卯六酉宫,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月午当,腊子更加逢日闭。
逐月血支歌:
血支针灸仍须忌,正丑二寅三卯位,四辰五巳六午中,七未八申九酉部,十月在戌十一亥,十二月于子上议。
四季避忌日:
春甲乙,夏丙丁,四季戊己,秋庚辛,冬壬癸。
男避忌日:
壬辰、甲辰、乙巳、丙午、丁未、辛未,除日戌日。
女避忌日:
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辛未,破日亥日。
针灸服药吉日: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壬午、甲申、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己未、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壬戌、丙戌,开日天医要安。
针灸忌日:
辛未乃扁鹊死日,白虎、月厌、月杀、月刑。
十干日不治病:
甲不治头,乙不治喉,丙不治肩,丁不治心,戊己日不治腹,庚不治腰,辛不治膝,壬不治胫,癸不治足。
按以上避忌俱不合《素问》,乃后世术家之说。惟四季避忌与《素问》相同。惟避此及尻神、逐日人神,可耳。若急病,人尻神亦不必避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人神禁忌-译文
九部人神禁忌歌:
第一是脐部,第二是心脏,第三到手肘,第四是咽喉,第五是口部,第六在头部,第七是脊椎,第八是膝盖,第九在足部,按照这个顺序轮流,避免在这些部位进行针灸。
九部人神禁忌图:
这个方法:从一岁开始算起,第一年是脐部,第二年是心脏,循环往复,按照顺序数。
十干人神:
甲日不治疗头部,乙日不治疗喉咙,丙日不治疗肩膀,丁日不治疗心脏,戊日不治疗腹部,己日不治疗脾脏,庚日不治疗腰部,辛日不治疗膝盖,壬日不治疗肾脏,癸日不治疗足部。
十二支人神:
子时对应眼睛,丑时对应耳朵,寅时对应胸部,卯时对应牙齿,辰时对应腰部,巳时对应手部,午时对应心脏,未时对应足部,申时对应头部,酉时对应膝盖,戌时对应阴部,亥时对应颈部。
十二部人神禁忌歌:
第一是心脏,第二是喉咙,第三到头部,第四是肩膀,第五是背部,第六是腰部,第七是腹部,第八是颈部,第九是足部(第十是膝盖),第十一是阴部(第十二是大腿),这是一周的循环。
十二部人神禁忌图:
这个方法:从一岁开始算起,第一年是心脏,第二年是喉咙,循环往复,按照顺序数。
四季人神歌:
春秋季节在左右胁部,冬夏季节在腰部和脐部,四季人神所在的位置,针灸时要谨慎,不要随意施针。
逐日人神歌:
初一、十一、二十一日,对应足拇指、鼻柱和手小指;初二、十二、二十二日,对应外踝、发际和外踝位置;初三、十三、二十三日,对应大腿内侧、牙齿、足部和肝脏;初四、十四、二十四日,对应腰部、胃脘和阳明手部;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对应口内、全身和足阳明;初六、十六、二十六日,对应手掌、胸前和胸部;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对应内踝、气冲和膝盖;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对应手腕内侧、大腿内侧和阴部;初九、十九、二十九日,对应臀部和足部膝盖后侧;初十、二十、三十日,对应腰背、内踝和足跗。
逐时人神:
子时对应踝部,丑时对应腰部,寅时对应眼睛,卯时对应面部,辰时对应头部,巳时对应手部;午时对应胸部,未时对应腹部,申时对应心脏,酉时对应背部,戌时对应颈部,亥时对应大腿。
逐月血忌歌:
行针时必须明白血忌,正月是丑日,二月是寅日,三月是未日,四月是申日,五月是卯日,六月是酉日,七月是辰日,八月是戌日,九月是巳日,十月是亥日,十一月是午日,腊月是子日,遇到这些日子要避开。
逐月血支歌:
血支针灸也要避开,正月是丑日,二月是寅日,三月是卯日,四月是辰日,五月是巳日,六月是午日,七月是未日,八月是申日,九月是酉日,十月是戌日,十一月是亥日,十二月是子日。
四季避忌日:
春季避开甲乙日,夏季避开丙丁日,四季避开戊己日,秋季避开庚辛日,冬季避开壬癸日。
男避忌日:
壬辰、甲辰、乙巳、丙午、丁未、辛未,除日戌日。
女避忌日:
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辛未,破日亥日。
针灸服药吉日: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壬午、甲申、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己未、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壬戌、丙戌,这些日子是开日,天医要安。
针灸忌日:
辛未日是扁鹊的忌日,还有白虎、月厌、月杀、月刑等日子。
十干日不治病:
甲日不治疗头部,乙日不治疗喉咙,丙日不治疗肩膀,丁日不治疗心脏,戊己日不治疗腹部,庚日不治疗腰部,辛日不治疗膝盖,壬日不治疗胫部,癸日不治疗足部。
按以上避忌都不符合《素问》的说法,是后世术家的说法。只有四季避忌与《素问》相同。只有避开这些以及尻神、逐日人神,就可以了。如果是急病,尻神也不必避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人神禁忌-注解
九部人神禁忌歌:描述了人体九个部位在不同年龄时的针灸禁忌,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人体生理和针灸治疗的深刻理解。
十干人神:根据天干(甲、乙、丙、丁等)来规定不同日子的治疗禁忌,体现了古代中医与天文学的结合。
十二支人神:根据地支(子、丑、寅、卯等)来规定不同日子的治疗禁忌,进一步展示了中医与天文学的结合。
四季人神歌:描述了四季中人体不同部位的针灸禁忌,反映了中医对季节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
逐日人神歌:详细列出了一个月中每一天的针灸禁忌,体现了古代中医对时间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精细观察。
逐时人神: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辰来规定针灸禁忌,展示了中医对时间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入理解。
逐月血忌歌:列出了每个月中的血忌日,即不宜进行针灸的日子,反映了古代中医对血液与健康关系的重视。
逐月血支歌:列出了每个月中的血支日,即不宜进行针灸的日子,进一步展示了中医对血液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四季避忌日:根据四季来规定不宜进行针灸的日子,体现了中医对季节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的重视。
男避忌日:列出了男性不宜进行针灸的日子,反映了古代中医对性别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女避忌日:列出了女性不宜进行针灸的日子,进一步展示了中医对性别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针灸服药吉日:列出了进行针灸和服药的吉利日子,体现了古代中医对时间与治疗效果的重视。
针灸忌日:列出了不宜进行针灸的日子,反映了古代中医对时间与治疗效果的精细观察。
十干日不治病:根据天干来规定不同日子的治疗禁忌,进一步展示了中医与天文学的结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四-人神禁忌-评注
这些歌诀和图解展示了古代中医对人体生理、季节变化、时间与健康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将天干、地支、四季、月份、时辰等时间因素与人体不同部位的治疗禁忌相结合,古代中医形成了一套复杂而精细的治疗体系。
这些歌诀和图解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医对时间和空间的精细观察,还体现了中医与天文学、历法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将天干、地支等天文学概念引入医学领域,古代中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理论。
这些歌诀和图解还展示了古代中医对性别与健康关系的认识。通过规定男性和女性不同的针灸禁忌日,古代中医认识到性别差异在健康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此外,这些歌诀和图解还反映了古代中医对血液与健康关系的重视。通过规定血忌日和血支日,古代中医认识到血液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治疗禁忌。
总的来说,这些歌诀和图解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展示了古代中医在时间、空间、性别、血液等多方面的深刻认识,为现代中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