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原文

掐心经,二掐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如汗不来,再将二扇门揉之,掐之,手心微汗出,乃止。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泻,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

掐大肠,倒推入虎口,止水泻痢疾,肚膨胀用之。红痢补肾水,白多推三关。

掐肺经,二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咳嗽化痰,昏迷呕吐用之。

掐肾经,二掐小横纹,退六腑,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作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者,退凉用之。

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者用之。

掐总筋,过天河水,能清心经,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常掣,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

运水入土,因水盛土枯,五谷不化用之。运土入水,脾土太旺,水火不能即济用之。如儿眼红能食,则是火燥土也。宜运水入土,土润而火自克矣。若口干,眼翻白,小便赤涩,则是土盛水枯,运土入水,以使之平也。

掐小天心,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用之。

分阴阳,止泄泻痢疾,遍身寒热往来,肚膨呕逆用之。

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运五经,动五脏之气,肚胀,上下气血不和,四肢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揉板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用之。

揉劳宫,动心中之火热,发汗用之,不可轻动。

推横门向板门,止呕吐;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如喉中响,大指掐之。

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嗽甚,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译文

掐心经,再掐劳宫穴,推上三关,用于发热出汗。如果汗不出,再揉二扇门,掐之,直到手心微微出汗为止。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用于食欲不振,人瘦弱,肚子有青筋,面色发黄,四肢无力的情况。

掐大肠,倒推入虎口,用于止水泻痢疾,肚子膨胀。红痢补肾水,白痢多推三关。

掐肺经,从离宫掐到干宫,中间轻,两头重,用于咳嗽化痰,昏迷呕吐。

掐肾经,掐小横纹,退六腑,用于治疗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子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的情况,退凉用。

推四横纹,调和上下气血,用于人事瘦弱,不思奶乳,手足常抽搐,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的情况。

掐总筋,过天河水,能清心经,用于口内生疮,全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常抽搐,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

运水入土,用于水盛土枯,五谷不化的情况。运土入水,用于脾土太旺,水火不能相济的情况。如果孩子眼红能食,则是火燥土,宜运水入土,土润而火自克。如果口干,眼翻白,小便赤涩,则是土盛水枯,运土入水,以使之平衡。

掐小天心,用于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的情况。

分阴阳,用于止泄泻痢疾,全身寒热往来,肚子膨胀呕逆的情况。

运八卦,用于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的情况。

运五经,动五脏之气,用于肚子胀,上下气血不和,四肢抽搐,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揉板门,用于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的情况。

揉劳宫,动心中之火热,用于发汗,不可轻动。

推横门向板门,止呕吐;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如果喉中响,用大指掐之。

总位是诸经之祖,诸症掐之有效。咳嗽严重,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注解

掐心经:指按摩心经穴位,心经是中医经络之一,与心脏功能相关。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手掌中央,按摩此穴位有助于发汗。

三关:指手三阴经的三个重要穴位,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发热和出汗。

脾土:中医理论中脾属土,按摩脾经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大肠:指大肠经,按摩大肠经穴位可以治疗腹泻和痢疾。

肺经:指肺经,按摩肺经穴位可以治疗咳嗽和化痰。

肾经:指肾经,按摩肾经穴位可以治疗便秘和尿赤。

四横纹:指手掌上的四条横纹,按摩这些部位可以调和气血。

总筋:指手掌上的总筋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清心经。

天河水:指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清心经。

小天心:指手掌上的小天心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治疗惊风和眼翻白。

分阴阳:指按摩手掌上的阴阳穴位,可以止泻和调节寒热。

运八卦:指按摩手掌上的八卦穴位,可以缓解胸腹胀闷和呕吐。

运五经:指按摩手掌上的五经穴位,可以调节五脏之气。

揉板门:指按摩手掌上的板门穴位,可以缓解气促和气痛。

揉劳宫:指按摩手掌上的劳宫穴位,可以发汗。

推横门向板门:指按摩手掌上的横门和板门穴位,可以止呕吐和止泻。

总位:指手掌上的总位穴位,按摩此穴位可以治疗各种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中医按摩疗法中的各种手法和穴位,反映了古代中医对经络穴位的深刻理解和应用。通过掐、推、揉等手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治疗各种疾病。

文中提到的‘掐心经’、‘掐脾土’、‘掐大肠’等手法,都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例如,掐心经可以促进发汗,掐脾土可以补脾胃,掐大肠可以止泻。

这些手法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即通过调节局部来影响全身,还展示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即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手法。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运水入土’、‘运土入水’等手法,这些手法体现了中医的五行理论,即通过调节五行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例如,运水入土可以治疗因水盛土枯引起的消化不良,运土入水可以治疗因土盛水枯引起的口干和尿赤。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份珍贵的中医按摩疗法文献,也是研究古代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资料。它展示了古代中医对经络穴位的深刻理解和应用,以及中医辨证施治和五行理论的独特魅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4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