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六筋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六筋-原文

手六筋,从大指边,向里数也。

第一、赤筋:乃浮阳属火,以应心与小肠。主霍乱,外通舌;反则燥热,却向干位掐之,则阳自然即散也。又于横门下本筋掐之,下五筋仿此。

第二、青筋:乃纯阳属木,以应肝与胆。主温和,外通两目;反则赤涩多泪,却向坎位掐之,则两目自然明矣。

第三、总筋:位居中属土,总五行,以应脾与胃。主温暖,外通四大板门;反则主肠鸣霍乱,吐泻痢症,却在中界掐之,四肢舒畅矣。

第四、赤淡黄筋:居中分界,火土兼备,以应三焦。主半寒半热,外通四大板门,周流一身;反则主壅塞之症,却向中宫掐之,则元气流通,除其壅塞之患矣。

第五、白筋:乃浊阴属金,以应肺与大肠。主微凉,外通两鼻孔;反则胸膈胀满,脑昏生痰,却在界后掐之。

第六、黑筋:乃重浊纯阴,以应肾与膀胱。主冷气,外通两耳;反则主尪羸昏沉,却在坎位掐之。

内热外寒,掐浮筋止。作冷,掐阳筋即出汗。

诸惊风,掐总筋可治。作寒,掐心筋即转热。

作热,掐阴筋即转凉。内热外热,掐肾筋止。手面图

脾土赤色,主食热,青色主食寒。

大肠经赤红色,主泻痢,青色主膨胀。

小肠经赤色,主小便不通,青色主气结。

心经赤红色,主伤寒,青色主多痘。

三焦经青红色,主上焦火动,一寒一热。

紫色主中焦火动发热。青色主下焦动阴也。

肺经筋见多嗽,主痰热。

肝经赤红色,主伤食,青紫色主痞块。

肾经筋见,主小便涩,赤轻青重。

命门青红色,主元气虚,青黑色主惊。

五指梢头冷,主惊。中指热,伤寒。中指冷,主麻痘疹。

掌中五色属五脏。

诸经脉俱隐不见,是伏于掌心,当以灯照之,则可辨症候,宜发汗表出。亦有掌心关上下有筋者,无定形定色,临推验看治。

掐足诀

凡掐男左手右足,女右手左足。

大敦穴:治鹰爪惊,本穴掐之就揉。

解溪穴:治内吊惊,(一名鞋带风)。往后仰,本穴掐之就揉。

中廉穴:治惊来急,掐之就揉。

涌泉穴:治吐泻,男左转揉之,止吐;右转揉之,止泻。女反之。

仆参穴:治脚掣跳,口咬,左转揉之补吐,右转补泻。又惊又泻又吐,掐此穴及脚中指效。

承山穴:治气吼发热,掐之又揉。

委中穴:治望前扑,掐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六筋-译文

手上的六条筋,从大拇指旁边开始,向里数。

第一条、赤筋:属于浮阳,属火,对应心和小肠。主要治疗霍乱,外通舌头;如果相反则表现为燥热,应该向干位掐之,阳气自然就会散去。也可以在横门下掐本筋,下面的五条筋也按照这个方法。

第二条、青筋:属于纯阳,属木,对应肝和胆。主要作用是温和,外通两目;如果相反则表现为眼睛赤涩多泪,应该向坎位掐之,两目自然就会明亮。

第三条、总筋:位于中间,属土,总五行,对应脾和胃。主要作用是温暖,外通四大板门;如果相反则表现为肠鸣霍乱,吐泻痢症,应该在中界掐之,四肢就会舒畅。

第四条、赤淡黄筋:位于中间分界,火土兼备,对应三焦。主要作用是半寒半热,外通四大板门,周流全身;如果相反则表现为壅塞之症,应该向中宫掐之,元气就会流通,消除壅塞之患。

第五条、白筋:属于浊阴,属金,对应肺和大肠。主要作用是微凉,外通两鼻孔;如果相反则表现为胸膈胀满,脑昏生痰,应该在界后掐之。

第六条、黑筋:属于重浊纯阴,对应肾和膀胱。主要作用是冷气,外通两耳;如果相反则表现为尪羸昏沉,应该在坎位掐之。

内热外寒,掐浮筋可以止住。如果感到冷,掐阳筋就会出汗。

各种惊风,掐总筋可以治疗。如果感到寒,掐心筋就会转热。

如果感到热,掐阴筋就会转凉。内热外热,掐肾筋可以止住。手面图

脾土赤色,主要治疗食热,青色主要治疗食寒。

大肠经赤红色,主要治疗泻痢,青色主要治疗膨胀。

小肠经赤色,主要治疗小便不通,青色主要治疗气结。

心经赤红色,主要治疗伤寒,青色主要治疗多痘。

三焦经青红色,主要治疗上焦火动,一寒一热。

紫色主要治疗中焦火动发热。青色主要治疗下焦动阴。

肺经筋见多嗽,主要治疗痰热。

肝经赤红色,主要治疗伤食,青紫色主要治疗痞块。

肾经筋见,主要治疗小便涩,赤轻青重。

命门青红色,主要治疗元气虚,青黑色主要治疗惊。

五指梢头冷,主要治疗惊。中指热,主要治疗伤寒。中指冷,主要治疗麻痘疹。

掌中五色对应五脏。

如果诸经脉都隐而不见,是伏于掌心,应该用灯照之,就可以辨别症候,宜发汗表出。也有掌心关上下有筋的,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颜色,需要临推验看治疗。

掐足诀

凡是掐男左手右足,女右手左足。

大敦穴:治疗鹰爪惊,本穴掐之就揉。

解溪穴:治疗内吊惊,(一名鞋带风)。往后仰,本穴掐之就揉。

中廉穴:治疗惊来急,掐之就揉。

涌泉穴:治疗吐泻,男左转揉之,止吐;右转揉之,止泻。女反之。

仆参穴:治疗脚掣跳,口咬,左转揉之补吐,右转补泻。又惊又泻又吐,掐此穴及脚中指效。

承山穴:治疗气吼发热,掐之又揉。

委中穴:治疗望前扑,掐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六筋-注解

赤筋:位于手部,与心和小肠相关,属火,主霍乱,外通舌。

青筋:位于手部,与肝和胆相关,属木,主温和,外通两目。

总筋:位于手部中央,与脾和胃相关,属土,总五行,主温暖,外通四大板门。

赤淡黄筋:位于手部中央分界,与三焦相关,火土兼备,主半寒半热,外通四大板门。

白筋:位于手部,与肺和大肠相关,属金,主微凉,外通两鼻孔。

黑筋:位于手部,与肾和膀胱相关,属阴,主冷气,外通两耳。

大敦穴:位于足部,用于治疗鹰爪惊,掐揉此穴可缓解症状。

解溪穴:位于足部,用于治疗内吊惊,掐揉此穴可缓解症状。

中廉穴:位于足部,用于治疗急惊,掐揉此穴可缓解症状。

涌泉穴:位于足部,用于治疗吐泻,男左转揉之止吐,右转揉之止泻。

仆参穴:位于足部,用于治疗脚掣跳、口咬,左转揉之补吐,右转补泻。

承山穴:位于足部,用于治疗气吼发热,掐揉此穴可缓解症状。

委中穴:位于足部,用于治疗望前扑,掐揉此穴可缓解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六筋-评注

本文详细描述了手部六筋的位置、属性及其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以及通过掐揉特定穴位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这种通过手部筋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文中提到的六筋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和五行属性,如赤筋属火对应心与小肠,青筋属木对应肝与胆等,这种对应关系反映了中医理论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通过掐揉不同筋脉,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足部的多个穴位及其治疗作用,如大敦穴、解溪穴、中廉穴等,这些穴位的应用进一步展示了中医经络学说的广泛应用。通过掐揉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各种症状。

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通过对筋脉和穴位的详细描述,展示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精细化和系统化特点。这种通过外部刺激来调节内部脏腑功能的方法,至今仍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本文是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的重要文献,对于理解中医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筋脉和穴位的详细描述,展示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精细化和系统化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独特魅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六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4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