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入门歌-原文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安,若逢中指热,必定见伤寒。
中指独自冷,麻痘症相传,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细看。
儿心热跳是着唬,热而不跳伤风说,凉而翻眼是水惊,此是入门探候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入门歌-译文
如果五个手指的指尖都感到冷,那么孩子可能受到了惊吓,需要安抚。如果中指感到热,那么孩子可能得了伤寒。
如果只有中指感到冷,那么可能是麻疹或天花等传染病的症状。对于女孩,观察右手;对于男孩,观察左手,要仔细分辨。
如果孩子的心脏跳动快且热,可能是受到了惊吓;如果心脏热但不跳动,可能是伤风感冒;如果身体凉且眼睛翻白,可能是水惊(一种因水引起的惊吓)。这些都是初步诊断的诀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入门歌-注解
五指梢头冷:指手指末端感觉冷,中医认为这可能与气血循环不畅有关。
惊来不可安:指因惊吓导致心神不宁,无法安定。
中指热:中指感觉热,中医认为这可能与体内有热邪有关。
伤寒:中医病名,指因感受寒邪而引起的疾病。
麻痘症:指麻疹和天花等传染病。
女右男分左:中医诊断中,女性以右手为主,男性以左手为主。
儿心热跳:指儿童心跳加快,可能与惊吓有关。
伤风:中医病名,指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的疾病。
水惊:中医病名,指因水湿之邪引起的惊厥。
入门探候诀:指中医诊断的入门技巧和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入门歌-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中医诊断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讲述了通过观察手指的温度和心跳情况来判断疾病的方法。中医诊断学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切诊即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皮肤等部位来获取病情信息。文中提到的‘五指梢头冷’、‘中指热’等,都是中医切诊中的重要内容。
文中提到的‘伤寒’、‘麻痘症’、‘伤风’、‘水惊’等病名,反映了古代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分类。这些病名在现代医学中可能对应不同的疾病,但在中医理论中,它们都与外邪入侵、气血失调等因素有关。
文中还提到了‘女右男分左’,这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女性以右手为主,男性以左手为主。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对性别差异的重视,认为男女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也应有所区别。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儿心热跳’、‘热而不跳’、‘凉而翻眼’等症状,这些都是中医诊断儿童疾病的重要依据。中医认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也应有针对性的方法。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中医诊断学的丰富内容,还反映了古代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诊断学的独特之处,以及古代中医对疾病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