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原文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

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

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

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

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愈之理。

至于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

其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泻泄日久,中气太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瘈瘲,筋脉拘挛。

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

宜补中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细心运用,可保十全矣。

又有吐泻未成慢惊者,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

如有他症,穴法详开于后,临期选择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译文

关于穴位的具体方法没有详细注释,但在针灸卷中有详细的考察。

小儿的疾病,通常不是由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起的,不在肝经,就在脾经;不在脾经,就在肝经,疾病多集中在肝、脾两脏,这是关键。

急惊风属于肝木,是风邪过盛的病症,治疗应该用清凉苦寒的药物,泻气化痰。

症状可能是听到木头声音就惊,或者遇到禽兽驴马的吼叫,导致面色发青、口紧闭,或者声音嘶哑、啼哭而昏厥。

发作过后面色如常,过一段时间又发作,身体发热、面色发红,口鼻中气热,大便呈赤黄色,清醒不睡。

因为热盛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尔因为惊吓而发作。

内服镇惊清痰的药物,外用掐揉按穴的方法,没有不痊愈的道理。

至于慢惊,属于脾土中气不足的病症,治疗应该用中和的方法,用甘温补中的药物。

症状多因饮食不节制,损伤脾胃,长期腹泻,中气太虚,导致抽搐,发作无休止,身体发冷、面色发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眼睛上视,手足抽搐,筋脉拘挛。

因为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称天吊风,就是这种症状。

应该以补中为主,仍然用掐揉按穴的方法,细心运用,可以保证十全。

还有吐泻未成慢惊的,急用健脾养胃的药物,外用手法按掐对症的经穴,脉络调和,才不至于变成慢惊风。

如果有其他症状,穴位的具体方法详细开在后面,到时候选择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注解

急惊风:中医病名,指小儿因外感风邪或内伤肝木所致的急性惊厥症状,表现为突然的抽搐、面青口噤等。

慢惊:中医病名,指小儿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慢性惊厥症状,表现为持续的抽搐、身冷面黄等。

肝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代表生长、升发的特性。

脾土:中医五行理论中,脾属土,代表生化、承载的特性。

掐揉按穴: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手指对特定穴位的掐、揉、按等手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天吊风:中医病名,指小儿因脾虚生风所致的抽搐症状,表现为手足瘈瘲、筋脉拘挛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评注

本文详细论述了小儿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对小儿疾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治疗理念。

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这一论述反映了中医对急惊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即外感风邪或内伤肝木,导致肝风内动,痰热内生。治疗上,中医主张清热泻火,化痰熄风,以达到治疗目的。

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温补中之剂。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医对慢惊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即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导致脾虚生风。治疗上,中医主张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以达到治疗目的。

文中提到的掐揉按穴之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法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方法在急惊风和慢惊风的治疗中都有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本文还提到了吐泻未成慢惊者的治疗方法,即急用健脾养胃之剂,外以手法按掐对症经穴,脉络调和,庶不致变慢惊风也。这一论述反映了中医对疾病预防的重视,即在疾病未成之前,通过调理脾胃,调和脉络,防止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急惊风和慢惊风的详细论述,展示了中医对小儿疾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治疗理念,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44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