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原文

喉痹: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鼓颔:少商。

咽中如梗:间使三间。

咽肿:中渚太溪。

咽外肿:液门。

咽食不下:灸膻中。

咽中闭:曲池合谷。

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合谷少商兼以三棱针刺手大指背头节上甲根下,排刺三针。

双蛾:玉液金津少商。

单蛾:少商合谷廉泉。

咽喉肿闭甚者:以细三棱针藏于笔尖中,戏言以没药调点肿痹处,乃刺之。否则病人恐惧,不能愈疾。

咽痛:风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译文

喉痹(喉咙疼痛、闭塞):可以按摩或针灸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等穴位。

鼓颔(下巴颤抖):可以按摩或针灸少商穴。

咽中如梗(喉咙感觉有东西卡住):可以按摩或针灸间使、三间穴。

咽肿(喉咙肿胀):可以按摩或针灸中渚、太溪穴。

咽外肿(喉咙外部肿胀):可以按摩或针灸液门穴。

咽食不下(吞咽困难):可以艾灸膻中穴。

咽中闭(喉咙闭塞):可以按摩或针灸曲池、合谷穴。

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喉咙肿痛、闭塞,连水和食物都无法吞咽):可以按摩或针灸合谷、少商穴,同时用三棱针在手大指背头节上的甲根下刺三针。

双蛾(双侧扁桃体发炎):可以按摩或针灸玉液、金津、少商穴。

单蛾(单侧扁桃体发炎):可以按摩或针灸少商、合谷、廉泉穴。

咽喉肿闭甚者(喉咙肿胀闭塞严重):可以用细三棱针藏在笔尖中,假装用没药调点肿胀处,然后刺针。否则病人会感到恐惧,无法治愈疾病。

咽痛(喉咙疼痛):可以按摩或针灸风府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注解

喉痹:中医病名,指咽喉部闭塞不通的症状,常伴有疼痛和吞咽困难。

颊车:中医穴位名,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主治牙痛、面瘫等。

合谷:中医穴位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主治头痛、发热、咽喉痛等。

少商:中医穴位名,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主治咽喉肿痛、发热等。

尺泽:中医穴位名,位于肘横纹上,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等。

经渠:中医穴位名,位于前臂掌侧,主治咽喉痛、咳嗽等。

阳溪:中医穴位名,位于手腕背侧,主治头痛、咽喉痛等。

大陵:中医穴位名,位于手腕掌侧,主治心痛、咽喉痛等。

二间:中医穴位名,位于手指第二指节间,主治咽喉痛、手指麻木等。

前谷:中医穴位名,位于手掌侧,主治咽喉痛、手指麻木等。

鼓颔:中医病名,指下颌部肿胀疼痛的症状。

咽中如梗:中医病名,指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困难的症状。

间使:中医穴位名,位于前臂掌侧,主治心痛、咽喉痛等。

三间:中医穴位名,位于手指第三指节间,主治咽喉痛、手指麻木等。

咽肿:中医病名,指咽喉部肿胀疼痛的症状。

中渚:中医穴位名,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主治头痛、咽喉痛等。

太溪:中医穴位名,位于足内侧,主治咽喉痛、腰痛等。

咽外肿:中医病名,指咽喉外部肿胀疼痛的症状。

液门:中医穴位名,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主治头痛、咽喉痛等。

咽食不下:中医病名,指吞咽困难的症状。

灸膻中:中医治疗方法,指在膻中穴进行艾灸,主治心痛、咳嗽等。

咽中闭:中医病名,指咽喉部闭塞不通的症状。

曲池:中医穴位名,位于肘横纹外侧,主治咽喉痛、发热等。

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中医病名,指咽喉部肿胀疼痛、闭塞不通、吞咽困难的症状。

三棱针:中医针灸工具,用于刺血疗法。

双蛾:中医病名,指咽喉两侧肿胀疼痛的症状。

玉液:中医穴位名,位于舌下,主治咽喉痛、口干等。

金津:中医穴位名,位于舌下,主治咽喉痛、口干等。

单蛾:中医病名,指咽喉一侧肿胀疼痛的症状。

廉泉:中医穴位名,位于颈部,主治咽喉痛、咳嗽等。

细三棱针:中医针灸工具,用于刺血疗法。

没药:中药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风府:中医穴位名,位于后颈部,主治头痛、咽喉痛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评注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医治疗咽喉疾病的手册,详细记录了不同咽喉病症的穴位治疗方法和针灸技巧。文章首先列举了喉痹、鼓颔、咽中如梗、咽肿、咽外肿、咽食不下、咽中闭、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双蛾、单蛾、咽喉肿闭甚者、咽痛等多种咽喉疾病的症状和对应的治疗穴位。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体现了中医理论中“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中医认为,不同的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使是同一病症,也可能因为病情的轻重缓急而采用不同的穴位和针灸手法。例如,对于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的症状,文章建议使用合谷、少商穴位,并结合三棱针刺手大指背头节上甲根下,排刺三针。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考虑了穴位的选择,还结合了针灸的技巧,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精细化和个性化。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医者快速查阅和应用。文章采用了列举的方式,将不同的病症和对应的穴位一一对应,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此外,文章还特别提到了一些针灸技巧,如“以细三棱针藏于笔尖中,戏言以没药调点肿痹处,乃刺之”,这种技巧不仅有助于减轻病人的恐惧感,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体现了中医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是研究古代中医治疗咽喉疾病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医者对咽喉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还反映了古代中医针灸技术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的来说,本文是一篇具有重要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的中医文献,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古代中医治疗咽喉疾病的宝贵经验,还展示了中医治疗的精细化和个性化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36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