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原文

手太阴井:少商

人病膨胀,喘咳,缺盆痛,心烦,掌热,肩背疼,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入少商,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

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也,手大指侧。刺同身寸之一分,行六阴之数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手阳明井:商阳

人病气满,胸中紧痛,烦热,喘而不已息。斯乃以其脉自肩端入缺盆,络肺;其支别者从缺盆中直而上颈,故邪客于手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手阳明大肠井穴商阳也,在手大指次指爪甲角。刺入一分,行六阴之数,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足阳明井:厉兑

人病腹心闷,恶人火,闻响心惕,鼻衄唇喎,疟狂,足痛,气蛊,疮疥,齿寒。乃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故邪客于足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阳明胃经井厉兑,足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韭许。刺一分,行六阴数,左取右,食顷已。

足太阴井:隐白

人病尸厥暴死,脉犹如常人而动,然阴盛于上,则邪气重上,而邪气逆,阳气乱,五络闭塞,结而不通,故状若尸厥,身脉动,不知人事,邪客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络,此五络,命所关。

可初刺足太阴脾隐白,二刺足少阴肾涌泉,三刺足阳明胃厉兑,四刺手太阴肺少商,五刺手少阴心少冲,五井穴各二分,左右皆六阴数。不愈,刺神门;不愈,以竹管吹两耳,以指掩管口,勿泄气,必须极吹蹙,才脉络通,每极三度。甚者灸维会三壮。针前后各二分,泻二度,后再灸。

手少阴井:少冲

人病心痛烦渴,臂厥,胁肋疼,心中热闷,呆痴忘事,颠狂。斯乃以其脉起于心,支从心系侠喉咙,出向后腕骨之下,直从肺,行腋下臑内,循廉肘内通臂,循廉抵腕,直过神门脉,入少冲。

可刺手心经井少冲,手小指内侧交肉者如韭叶。刺一分,行六阴数,右取左,若灸三炷,如麦大,不已,复刺神门穴。

手太阳井:少泽

人病颔肿,项强难顾,肩似拔,臑似折,肘臂疼,外廉痛。斯乃以其脉起小指,自少泽过前谷,上循臂内至肩入缺盆,向腋,络心间,循咽下膈,抵胃;支从缺盆上颈颊,至目锐眦入耳,复循颊入鼻雜,斜贯于颧,故邪客于太阳络,生是病。

可刺手小肠井少泽,小指外侧与肉相交如韭叶。刺一分,六阴数各一痏,左病右取。若灸如小麦炷,三壮止。

足太阳井:至阴

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脊痛,痔疟,颠狂,目黄泪出,鼻流血。斯乃经之正者,从脑出,别下项;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又其络从上行,循眦上额,故邪客于足太阳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太阳膀胱井至阴,小指外侧韭叶。行六阴数,不已,刺金门五分,灸三壮;不已,刺申脉三分,如人行十里愈。有所坠,瘀血留腹内,满胀不得行,先以利药,次刺然谷前脉出血立已。不已,刺冲阳三分(胃之原)及大敦见血(肝之井)。

足少阴井:涌泉

人病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斯乃脉上贯肝膈,走于心内,故邪客于足少阴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少阴肾井涌泉,足心中。刺三分,行六阴数,见血出,令人立饥欲食,左取右,素有此病,新发,刺五日愈,灸三壮。

手厥阴井:中冲

人病卒然心痛,掌中热,胸满膨,手挛臂痛,不能伸屈,腋下肿平,面赤目黄,善笑,心胸热,耳聋响。斯乃以其包络之脉,循胁过腋下,通臑内,至间使入劳宫,循经直入中冲;支别从掌循小指,过次指关冲,故邪客于手厥阴络,生是病。

可刺手厥阴心包井中冲,中指内端去甲韭叶。刺一分,行六阴数,左取右,如食顷已。若灸可三壮,如小麦炷。

手少阳井:关冲

人病耳聋痛,浑浑目疼,肘痛,脊间心后疼甚。斯乃以其脉上臂,贯臑外循肩上,交出少阳缺盆、膻中、膈内;支出颈项耳后,直入耳中;循遍目内眦,故邪气客于少阳之络,生是病。

可刺手少阳三焦井穴关冲也,手小指次指去爪甲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刺一分,各一痏,右取左,如食顷已。如灸三壮不已,复刺少阳俞中渚穴。

足少阳井:窍阴

人病胸胁足痛,面滞,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多,颈项瘿瘤强硬,疟生寒热。乃脉支别者,从目锐下大迎,合手少阳抵项,下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交中贯膈,络肝胆,循胁,故邪客于足少阳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少阳胆井窍阴,在次指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刺一分,行六阴数,各一痏,左病右取,如食顷已。灸可三壮。

足厥阴井:大敦

人病卒疝暴痛,及腹绕脐上下急痛。斯乃肝络去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其支别者,循胫上睪,结于茎,故邪客于足厥阴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大指端。行六阴数,左取右,素有此病,再发,刺之三日已。若灸者,可五壮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译文

手太阴经的井穴是少商穴。

人若患膨胀、喘咳、缺盆疼痛、心烦、手掌发热、肩背疼痛、咽喉肿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手太阴经的脉络沿着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进入少商穴,邪气侵入手太阴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穴,位于手大拇指侧。针刺深度为一分,按照六阴之数各刺一次,左侧病取右侧穴,右侧病取左侧穴,针刺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可以灸三壮。

手阳明经的井穴是商阳穴。

人若患气满、胸中紧痛、烦热、喘息不止等症状,这是因为手阳明经的脉络从肩端进入缺盆,络于肺;其分支从缺盆中直上颈部,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商阳穴,位于手大拇指次指的指甲角。针刺深度为一分,按照六阴之数,左侧病取右侧穴,右侧病取左侧穴,针刺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可以灸三壮。

足阳明经的井穴是厉兑穴。

人若患腹心闷、厌恶火光、听到响声心惊、鼻出血、嘴唇歪斜、疟疾、狂躁、足痛、气蛊、疮疥、牙齿寒冷等症状,这是因为足阳明经的脉络从鼻交頞中起,向下沿着鼻外,进入上齿中,再出来环绕嘴唇,下交承浆穴。然后沿着颐后下廉,出大迎穴,沿着颊车,上至耳前,邪气侵入足阳明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厉兑穴,位于足次指指甲上与肉交界处,约韭菜叶宽。针刺深度为一分,按照六阴之数,左侧病取右侧穴,针刺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

足太阴经的井穴是隐白穴。

人若患尸厥暴死,脉搏仍如常人般跳动,但阴气盛于上,邪气重上,邪气逆乱,阳气紊乱,五络闭塞,结而不通,因此症状如尸厥,身体脉搏跳动,但人事不省,邪气侵入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经的络脉,这五络是性命攸关的。

可以首先针刺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穴,其次针刺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再次针刺足阳明胃经的厉兑穴,然后针刺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最后针刺手少阴心经的少冲穴,五井穴各刺二分,左右皆按照六阴之数。若不愈,针刺神门穴;再不愈,用竹管吹两耳,用手指掩住管口,不要泄气,必须极力吹气,使脉络通畅,每次极吹三次。严重者灸维会穴三壮。针刺前后各二分,泻两次,之后再灸。

手少阴经的井穴是少冲穴。

人若患心痛、烦渴、臂厥、胁肋疼痛、心中热闷、呆痴忘事、颠狂等症状,这是因为手少阴经的脉络起于心,分支从心系侠喉咙,出向后腕骨之下,直从肺,行腋下臑内,沿着肘内侧通臂,沿着腕部抵腕,直过神门脉,进入少冲穴。

可以针刺手少阴心经的井穴少冲穴,位于手小指内侧与肉交界处,约韭菜叶宽。针刺深度为一分,按照六阴之数,右侧病取左侧穴,若灸三炷,如麦粒大小,若不愈,再针刺神门穴。

手太阳经的井穴是少泽穴。

人若患颔肿、项强难以转动、肩似拔、臑似折、肘臂疼痛、外廉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手太阳经的脉络起于小指,从少泽穴经过前谷穴,向上沿着臂内侧至肩进入缺盆,向腋,络于心间,沿着咽下膈,抵胃;分支从缺盆上颈颊,至目锐眦入耳,再沿着颊进入鼻雜,斜贯于颧,邪气侵入手太阳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少泽穴,位于小指外侧与肉交界处,约韭菜叶宽。针刺深度为一分,按照六阴之数各刺一次,左侧病取右侧穴。若灸如小麦炷,三壮即可。

足太阳经的井穴是至阴穴。

人若患头项肩背腰目疼痛、脊痛、痔疟、颠狂、目黄泪出、鼻流血等症状,这是因为足太阳经的正脉从脑出,别下项;分支从膊内左右别下,其络从上行,沿着眦上额,邪气侵入足太阳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至阴穴,位于小指外侧,约韭菜叶宽。按照六阴之数针刺,若不愈,针刺金门穴五分,灸三壮;再不愈,针刺申脉穴三分,如人行十里即可痊愈。若有坠伤,瘀血留于腹内,满胀不得行,先用利药,再针刺然谷前脉出血立即可愈。若不愈,针刺冲阳穴三分(胃之原穴)及大敦穴见血(肝之井穴)。

足少阴经的井穴是涌泉穴。

人若患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等症状,这是因为足少阴经的脉络上贯肝膈,走于心内,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位于足心中。针刺深度为三分,按照六阴之数,见血出,使人立即感到饥饿欲食,左侧病取右侧穴,若素有此类病症,新发时,针刺五日即可痊愈,灸三壮。

手厥阴经的井穴是中冲穴。

人若患卒然心痛、掌中热、胸满膨、手挛臂痛、不能伸屈、腋下肿平、面赤目黄、善笑、心胸热、耳聋响等症状,这是因为手厥阴经的包络之脉,沿着胁过腋下,通臑内,至间使入劳宫,沿着经直入中冲穴;分支从掌沿着小指,过次指关冲穴,邪气侵入手厥阴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中冲穴,位于中指内端去甲约韭菜叶宽。针刺深度为一分,按照六阴之数,左侧病取右侧穴,针刺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若灸可三壮,如小麦炷。

手少阳经的井穴是关冲穴。

人若患耳聋痛、浑浑目疼、肘痛、脊间心后疼甚等症状,这是因为手少阳经的脉络上臂,贯臑外沿着肩上,交出少阳缺盆、膻中、膈内;分支从颈项耳后,直入耳中;沿着目内眦,邪气侵入手少阳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关冲穴,位于手小指次指去爪甲与肉交界处,约韭菜叶宽。针刺深度为一分,各刺一次,右侧病取左侧穴,针刺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若灸三壮不愈,再针刺少阳俞中渚穴。

足少阳经的井穴是窍阴穴。

人若患胸胁足痛、面滞、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多、颈项瘿瘤强硬、疟生寒热等症状,这是因为足少阳经的脉络分支从目锐下大迎,合手少阳抵项,下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交中贯膈,络肝胆,沿着胁,邪气侵入足少阳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足少阳胆经的井穴窍阴穴,位于次指与肉交界处,约韭菜叶宽。针刺深度为一分,按照六阴之数,各刺一次,左侧病取右侧穴,针刺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可以灸三壮。

足厥阴经的井穴是大敦穴。

人若患卒疝暴痛,及腹绕脐上下急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足厥阴经的肝络从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其分支沿着胫上睪,结于茎,邪气侵入足厥阴经的络脉,导致这些病症。

可以针刺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穴,位于大指端。按照六阴之数针刺,左侧病取右侧穴,若素有此类病症,再发时,针刺三日即可痊愈。若灸,可灸五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注解

少商: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位于手大指侧,常用于治疗肺经相关疾病。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位于手大指次指爪甲角,常用于治疗大肠经相关疾病。

厉兑:足阳明胃经的井穴,位于足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韭许,常用于治疗胃经相关疾病。

隐白: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位于足大趾内侧,常用于治疗脾经相关疾病。

少冲:手少阴心经的井穴,位于手小指内侧交肉者如韭叶,常用于治疗心经相关疾病。

少泽: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位于小指外侧与肉相交如韭叶,常用于治疗小肠经相关疾病。

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位于小指外侧韭叶,常用于治疗膀胱经相关疾病。

涌泉: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心中,常用于治疗肾经相关疾病。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位于中指内端去甲韭叶,常用于治疗心包经相关疾病。

关冲: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位于手小指次指去爪甲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常用于治疗三焦经相关疾病。

窍阴:足少阳胆经的井穴,位于次指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常用于治疗胆经相关疾病。

大敦:足厥阴肝经的井穴,位于大指端,常用于治疗肝经相关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评注

本文详细描述了十二经脉的井穴及其对应的疾病和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经络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井穴是经络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通过对井穴的刺激,可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文中提到的‘六阴数’是指针刺的次数,体现了中医针灸治疗中的量化操作。‘左取右,右取左’的取穴原则,反映了中医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的治疗思想。

本文还提到了灸法的应用,灸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灸法的应用,可以增强针刺的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映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体现了中医文献的严谨性和实用性。通过对井穴的详细描述,展示了中医针灸学的丰富内容和独特魅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研究中医经络学说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本文也为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34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