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原文

八法神针妙,

飞腾法最奇,

砭针行内外,

水火就中推。

上下交经走,

疾如应手驱,

往来依进退,

补泻逐迎随。

用似船推舵,

应如弩发机。

气聚时间散,

身疼指下移。

这般玄妙诀,

料得少人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译文

八种神针的方法非常奇妙,

其中飞腾法最为神奇,

砭针在体内外运行,

水火之力在其中推动。

上下经络相互交错运行,

迅速如同应手而驱,

往来之间依循进退的规律,

补泻之法随迎随逐。

使用起来如同船推舵,

反应如同弩箭发射。

气聚之时即刻散开,

身体的疼痛在手指下移动。

这种玄妙的诀窍,

想必很少有人知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注解

八法神针:指古代针灸疗法中的八种基本手法,包括补、泻、温、凉、升、降、开、合等,用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

飞腾法:一种针灸手法,形容针法快速、灵活,如同飞腾一般,用于迅速调节经络气血。

砭针:古代的一种针灸工具,用于刺入皮肤以治疗疾病。

水火:在中医理论中,水代表阴,火代表阳,这里指通过针灸调节阴阳平衡。

交经走:指针灸时沿着经络的走向进行操作,以调节经络气血。

补泻:中医治疗的两大原则,补法用于增强体质,泻法用于排除病邪。

船推舵:比喻针灸手法如同掌舵一样精准,控制治疗的方向和力度。

弩发机:比喻针灸手法如同弩箭发射一样迅速而准确。

气聚时间散:指通过针灸调节,使体内积聚的气血得以疏散,达到治疗目的。

身疼指下移:指针灸治疗后,身体的疼痛感随着针的移动而减轻或消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的是古代针灸疗法的高超技艺和深邃理论。文中提到的’八法神针’和’飞腾法’,不仅展示了针灸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人体经络和气血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通过’砭针行内外,水火就中推’,可以看出针灸疗法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文中’上下交经走,疾如应手驱’,形象地描绘了针灸手法沿着经络快速而准确地操作,以达到迅速调节气血、治疗疾病的效果。’往来依进退,补泻逐迎随’,则进一步阐述了针灸治疗中的补泻原则,强调了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通过’用似船推舵,应如弩发机’的比喻,文中生动地描绘了针灸手法的精准和迅速,如同掌舵和发射弩箭一样,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控制力。’气聚时间散,身疼指下移’,则展示了针灸疗法在疏散体内积聚气血、缓解疼痛方面的显著效果。

最后,’这般玄妙诀,料得少人知’,不仅表达了对针灸疗法高超技艺的赞叹,也暗示了这种技艺的深奥和不易掌握。整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针灸疗法技艺的赞美,也是对其理论深度和治疗效果的肯定,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3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