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九宮歌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九宮歌-原文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八六为足,

五十居中,

寄于坤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九宮歌-译文

头顶九,脚踏一,

左边是三,右边是七,

二和四在肩膀的位置,

八和六在脚的位置,

五和十位于中间,

寄托在坤卦的格局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九宮歌-注解

戴九履一:这是古代洛书中的数字排列方式,’戴九’指数字9位于上方,’履一’指数字1位于下方。

左三右七:指数字3位于左边,数字7位于右边,这是洛书中的数字排列方式。

二四为肩:指数字2和4分别位于左上和右上,象征肩膀的位置。

八六为足:指数字8和6分别位于左下和右下,象征脚的位置。

五十居中:指数字5和10位于中央,象征核心或中心位置。

寄于坤局:坤局是八卦中的坤卦,象征大地、母性、包容等。’寄于坤局’表示这种数字排列方式与坤卦的象征意义相关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九宮歌-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的是洛书中的数字排列方式,洛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秘图形,与河图并称为’河洛’,被认为是宇宙规律的象征。洛书的数字排列方式具有深刻的哲学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首先,’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这一排列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对宇宙结构的理解。数字9位于上方,象征天;数字1位于下方,象征地;数字3和7分别位于左右,象征阴阳的平衡;数字2和4位于肩部,象征支撑;数字8和6位于足部,象征根基;数字5和10位于中央,象征核心。这种排列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结构的理解,还反映了他们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其次,’寄于坤局’这一表述将洛书的数字排列与八卦中的坤卦联系起来。坤卦象征大地、母性、包容等,这与洛书中的数字排列方式所体现的宇宙秩序和和谐理念相契合。坤卦的包容性与洛书中的数字排列方式所体现的平衡与和谐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这段古文的文化内涵。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简洁明了,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数字的排列,古人将宇宙的秩序、阴阳的平衡、天地的关系等抽象概念具象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从历史价值来看,洛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古文所描述的数字排列方式,不仅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规律的理解,也是他们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的体现。这种追求在后世的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数字的排列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秩序、阴阳平衡、天地关系的理解,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五-九宮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31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