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九-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原文
雷火针法
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而畏刺者。
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麝少许,蕲艾二两,以绵纸半尺,先铺艾茵于上,次将药未掺卷极紧,收用。
按定痛穴,笔点记,外用纸六七层隔穴,将卷艾药,名雷火针也,取太阳真火,用圆珠火镜皆可,燃红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烧再按,九次即愈。
蒸脐治病法
五灵脂(八钱,生用)斗子青盐(五钱,生用)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天鼠粪(即夜明沙,二钱,微炒)地鼠粪(三钱,微炒)葱头(干者,二钱)木通(三钱)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水和荍面作圆圈,置脐上,将前药末以二钱放于脐内,用槐皮剪钱,放于药上,以艾灸之,每岁一壮,药与钱不时添换。
依后开日,取天地阴阳正气,纳入五脏,诸邪不侵,百病不入,长生耐老,脾胃强壮。
立春巳时,春分未时,立夏辰时,夏至酉时,立秋戌时,秋分午时,立冬亥时,冬至寅时。
此乃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九-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译文
雷火针法
用于治疗因跌倒或扭伤导致的骨骼间疼痛,以及因寒湿气而害怕针刺的患者。
使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少量麝香,二两蕲艾,用半尺长的绵纸,先铺上艾草,然后将药物均匀撒在上面,卷紧后使用。
确定疼痛的穴位,用笔标记,外用六七层纸隔开穴位,将卷好的艾草和药物称为雷火针,利用太阳的真火或圆珠火镜点燃,烧红后按压在穴位上,稍等片刻后取下,剪去灰烬,再次燃烧按压,重复九次即可治愈。
蒸脐治病法
使用五灵脂(八钱,生用)、斗子青盐(五钱,生用)、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天鼠粪(即夜明沙,二钱,微炒)、地鼠粪(三钱,微炒)、干葱头(二钱)、木通(三钱)、少量麝香。
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用水和荞麦面做成圆圈,放在肚脐上,将药末二钱放入肚脐内,用槐树皮剪成钱币形状,放在药上,用艾草灸烤,每年一次,药和钱币不时更换。
按照后面指定的日子,吸取天地阴阳的正气,纳入五脏,使邪气无法侵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脾胃强壮。
立春的巳时,春分的未时,立夏的辰时,夏至的酉时,立秋的戌时,秋分的午时,立冬的亥时,冬至的寅时。
这是结合四季的正气,完全符合天地的造化,灸疗无不有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九-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注解
雷火针法: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利用艾草和药物的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以治疗疼痛和寒湿症状。
闪挫诸骨间痛:指因外力作用导致的骨骼或关节间的疼痛,常见于跌打损伤。
寒湿气:中医术语,指因寒湿邪气侵袭体内引起的病症,如关节疼痛、肢体沉重等。
沉香: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散寒的功效。
木香:中药材,有行气止痛、温中散寒的作用。
乳香:中药材,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茵陈:中药材,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
羌活: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
干姜:中药材,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作用。
穿山甲: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麝香:中药材,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作用。
蕲艾:中药材,艾草的一种,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
太阳真火:中医术语,指太阳的热力,用于点燃艾草。
蒸脐治病法: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通过在脐部施灸,利用药物的热力和药效治疗疾病。
五灵脂: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斗子青盐: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没药:中药材,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天鼠粪:中药材,即夜明沙,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地鼠粪: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葱头:中药材,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作用。
木通:中药材,具有利尿通淋、清热利湿的功效。
槐皮: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艾灸: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以治疗疾病。
四时之正气:中医术语,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正常气候,对人体健康有益。
天地阴阳正气:中医术语,指自然界阴阳平衡的正气,对人体健康有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九-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评注
雷火针法和蒸脐治病法是两种传统中医外治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理念和方法。雷火针法通过艾草和药物的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以治疗疼痛和寒湿症状。这种方法不仅利用了艾草的温经散寒作用,还结合了多种中药材的药效,具有显著的止痛和祛寒湿效果。蒸脐治病法则通过在脐部施灸,利用药物的热力和药效治疗疾病。脐部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通过施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雷火针法针对的是因外力作用导致的骨骼或关节间的疼痛,以及寒湿邪气侵袭体内引起的病症。蒸脐治病法则通过调节脐部穴位,利用药物的热力和药效,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的目的。这两种方法都强调了药物的选择和施灸的时机,体现了中医对药物和治疗的精细把握。
此外,这两种方法还体现了中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雷火针法中的“太阳真火”和蒸脐治病法中的“四时之正气”都强调了自然界的力量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智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总的来说,雷火针法和蒸脐治病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瑰宝,不仅具有显著的疗效,还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原则和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些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