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原文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

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

脚气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

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

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

胸膈痞满先阴交,针到承山饮食喜。

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

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通里先后看。

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

指痛挛急少商好,依法施之无不灵。

此是桑君真口诀,时医莫作等闲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译文

天星秘诀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方法专门分为前后两部分来实施。

如果胃中有宿食停滞,先找三里穴,再找璇玑穴。

脾病血气问题,先取合谷穴,再刺三阴交穴,不要拖延。

如果中了鬼邪,先取间使穴,手臂挛痹则取肩髃穴。

脚如果转筋并且眼花,先针承山穴,再针内踝穴。

脚气酸疼,先取肩井穴,再找三里穴和阳陵泉穴。

如果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穴,再刺涌泉穴。

耳鸣腰痛,先取五会穴,再针耳门穴和三里穴。

小肠气痛,先取长强穴,再刺大敦穴,不要着急。

足缓难行,先取绝骨穴,再找条口穴和冲阳穴。

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穴,再刺三里穴。

胸膈痞满,先取阴交穴,针到承山穴后饮食会变好。

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穴,再泻建里穴。

伤寒过经不出汗,先看期门穴,再看通里穴。

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穴,再取内庭穴。

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穴,再取阳陵穴。

指痛挛急,少商穴效果好,按照这个方法施针无不灵验。

这是桑君的真口诀,时医不要轻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注解

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常用于治疗胃病、腹痛、消化不良等。

璇玑:璇玑穴,位于胸部,是任脉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胸痛、咳嗽、气喘等。

合谷:合谷穴,位于手背,是大肠经的原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发热等。

三阴交: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脾胃虚弱等。

间使:间使穴,位于前臂,是心包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失眠等。

肩髃:肩髃穴,位于肩部,是大肠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肩臂疼痛、肩周炎等。

承山: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是膀胱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内踝:内踝穴,位于脚踝内侧,是肾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脚踝疼痛、水肿等。

肩井:肩井穴,位于肩部,是胆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肩颈疼痛、头痛等。

阳陵泉: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胆经的合穴,常用于治疗胆道疾病、胁痛等。

阴陵: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是脾经的合穴,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痛等。

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是肾经的井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

五会:五会穴,位于头部,是督脉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耳鸣等。

耳门:耳门穴,位于耳前,是三焦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耳聋、耳鸣、头痛等。

长强:长强穴,位于尾骨端,是督脉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腰痛、痔疮等。

大敦:大敦穴,位于足大趾,是肝经的井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胁痛等。

绝骨:绝骨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胆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等。

条口:条口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胃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等。

冲阳:冲阳穴,位于足背,是胃经的原穴,常用于治疗胃痛、腹胀等。

二间:二间穴,位于手背,是大肠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牙痛、头痛等。

阴交:阴交穴,位于腹部,是任脉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腹痛、月经不调等。

水分:水分穴,位于腹部,是任脉的穴位,常用于治疗水肿、腹胀等。

建里:建里穴,位于腹部,是任脉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

期门:期门穴,位于胸部,是肝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胸胁痛、呕吐等。

通里:通里穴,位于前臂,是心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

内庭:内庭穴,位于足背,是胃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牙痛、头痛等。

环跳:环跳穴,位于臀部,是胆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等。

少商:少商穴,位于拇指,是肺经的井穴,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评注

《天星秘诀》是一篇关于针灸治疗的古代医学文献,内容涉及多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列举不同病症对应的针灸穴位,展示了古代中医针灸学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理论。

首先,本文体现了中医针灸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文中提到的穴位涵盖了全身多个部位,如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这些穴位分别属于不同的经络,反映了中医经络学说的广泛应用。通过对不同病症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

其次,本文展示了古代针灸学的实践经验。文中提到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大多是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来。例如,治疗胃病时选择足三里和璇玑穴,治疗脾病时选择合谷和三阴交穴,这些方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中仍然广泛应用,证明了其有效性和科学性。

此外,本文还反映了古代医学文献的简洁性和实用性。全文以口诀形式呈现,便于记忆和传播,体现了古代医学文献的实用价值。同时,文中提到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大多简单易行,适合在基层医疗中推广应用。

最后,本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不容忽视。作为古代医学文献的一部分,《天星秘诀》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还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思路。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医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综上所述,《天星秘诀》作为一篇古代针灸学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通过对本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现代中医针灸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2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