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肘后歌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肘后歌-原文

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

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

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

胁肋腿叉后溪妙,股膝肿起泻太冲。

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

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

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风府可用针。

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

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

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

骨寒髓冷火来烧,灵道妙穴分明记。

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

间使宜透支沟中,大椎七壮合圣治。

连日频频发不休,金门刺深七分是。

疟疾三日得一发,先寒后热无他语。

寒多热少取复溜,热多寒少用间使。

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

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

伤寒四肢厥逆冷,脉气无时仔细寻。

神奇妙穴真有二,复溜半寸顺骨行。

四肢回还脉气浮,须晓阴阳倒换求。

寒则须补绝骨是,热则绝骨泻无忧。

脉若浮洪当泻解,沉细之时补便瘳。

百合伤寒最难医,妙法神针用意推。

口噤眼合药不下,合谷一针效甚奇。

狐惑伤寒满口疮,须下黄连犀角汤。

虫在脏腑食肌肉,须要神针刺地仓。

伤寒腹痛虫寻食,吐蛔乌梅可难攻。

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还胃气通。

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

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见深功。

当汗不汗合谷泻,自汗发黄复溜凭。

飞虎一穴通痞气,祛风引气使安宁。

刚柔二痓最乖张,口禁眼合面红妆。

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

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

不论老幼依法用,须教患者便抬身。

打扑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

后向承山立作效,甄权留下意无穷。

腰腿疼痛十年春,应针不了便惺惺。

大都引气探根本,服药寻方枉费金。

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

穴号昆仑并吕细,应时消散实时瘳。

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

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分到。

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肘后歌-译文

头面部的疾病可以针刺至阴穴,腿脚的疾病可以寻找风府穴。

心胸有病可以泻少府穴,脐腹有病可以针刺曲泉穴。

肩背的各种疾病可以针刺中渚穴,腰膝强痛可以依靠交信穴。

胁肋和腿叉的疾病可以针刺后溪穴,股膝肿起可以泻太冲穴。

阴核肿大如升,百会穴的妙用真是令人惊讶。

头顶心头痛眼睛睁不开,针刺涌泉穴可以安定心神。

鹤膝肿痛难以移动,尺泽穴可以舒缓筋骨疼痛。

还有一个曲池穴非常妙,可以调理根本。

如果想让疾病迅速痊愈,可以加上风府穴的针刺。

手臂拘挛急痛,可以深刺尺泽穴去除麻木。

腰背若患挛急风,可以针刺曲池穴一寸五分。

五痔的原因是热血作祟,针刺承山穴可以让病痛消失。

哮喘发作无法入睡,可以针刺丰隆穴三分深。

狂言盗汗如见鬼,可以针刺间使穴。

骨寒髓冷如火焚烧,灵道穴的妙用要牢记。

疟疾的寒热真是可怕,要知道虚实才能对症下药。

间使穴宜透支沟中,大椎穴七壮可以合圣治。

连日频频发作不止,可以针刺金门穴七分深。

疟疾三日发作一次,先寒后热无需多言。

寒多热少可以取复溜穴,热多寒少可以用间使穴。

或患伤寒热未退,牙关紧闭风壅药难投。

项强反张目直视,可以用金针针刺列缺穴。

伤寒四肢厥逆冷,脉气无时要仔细寻找。

神奇妙穴有两个,复溜穴半寸顺骨行。

四肢回还脉气浮,要知道阴阳倒换的道理。

寒则须补绝骨穴,热则绝骨穴泻无忧。

脉若浮洪当泻解,沉细之时补便痊愈。

百合伤寒最难医治,妙法神针要用心推敲。

口噤眼合药不下,针刺合谷穴效果非常神奇。

狐惑伤寒满口疮,须下黄连犀角汤。

虫在脏腑食肌肉,须要神针刺地仓穴。

伤寒腹痛虫寻食,吐蛔乌梅难以攻治。

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穴回还胃气通。

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

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穴见深功。

当汗不汗可以泻合谷穴,自汗发黄可以依靠复溜穴。

飞虎一穴通痞气,祛风引气使安宁。

刚柔二痓最乖张,口禁眼合面红妆。

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穴。

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穴如刺效果如神。

不论老幼依法用,须教患者便抬身。

打扑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

后向承山立作效,甄权留下意无穷。

腰腿疼痛十年春,应针不了便惺惺。

大都引气探根本,服药寻方枉费金。

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

穴号昆仑并吕细,应时消散实时痊愈。

风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

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分到。

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肘后歌-注解

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风府:督脉穴位,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少府:手少阴心经的荥穴,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

曲泉:足厥阴肝经的合穴,位于膝内侧,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中渚: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位于手背第4、5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

交信:足少阴肾经的郄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位于手掌尺侧,微握拳时当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太冲:足厥阴肝经的输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百会:督脉穴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涌泉: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底前1/3凹陷处。

尺泽:手太阴肺经的合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承山: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丰隆: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灵道:手少阴心经的经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大椎:督脉穴位,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金门: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位于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复溜:足少阴肾经的经穴,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列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绝骨:足少阳胆经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地仓: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中脘:任脉穴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期门:足厥阴肝经的募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飞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

少商: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位于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阴包:足厥阴肝经穴位,位于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

昆仑: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位于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吕细:足少阴肾经穴位,位于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大杼: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位于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肘后歌-评注

这段古文是一篇关于针灸治疗的经典文献,详细描述了各种病症及其对应的针灸穴位。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系统化,便于学习和应用。

首先,文章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针对不同部位的疾病,如头面、腿脚、心胸、脐腹等,都有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这种分部位、分症状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其次,文章展示了中医经络学说的精髓。每个穴位都归属于特定的经络,如至阴属膀胱经、少府属心经等。这种经络与脏腑的对应关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再者,文章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通过针灸特定穴位,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如’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说明针灸不仅可以治疗已发疾病,还可以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文章还反映了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如’寒则须补绝骨是,热则绝骨泻无忧’,体现了根据病症的寒热属性,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从艺术特色来看,文章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不仅便于记忆,也体现了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学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篇文章是研究古代针灸学的重要资料。它不仅记录了大量的针灸穴位和治疗方法,还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对现代中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中医针灸学的经典之作,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髓,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它不仅为古代医家提供了实用的治疗指南,也为现代中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三-肘后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24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